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大唐之龙傲天下> 第161章 游击战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1章 游击战术(1 / 2)

 第161章 游击战术

何明云的第一大队,王秀堂的第二大队,郭启林的第三大队,赵殿臣的第四大队,分别从不同的地点秘密渡过通天河,作战目标只有两个,第一,夺取通天河沿岸防御阵地,掩护重武器部队和后勤部队过河。

第二,击溃江边的小股部队,袭击大小部落,解决部队机动作战的能力,什么是机动作战能力,当然是战马。吐蕃大部分是游牧区,生产战马,可那些散养的野马,并不是抓过来就能骑,想能骑上打仗的马匹,是必须经过训练的。

为此四个大队每个都指向一个牧民居住点。总帐在玉树的瓦相拉岱本并不知道河岸发生的事,在他的印象中,想渡过通天河这样的水面,唯一能利用的只有渡船。对面唐军并没有准备太多的船,想游过通天河,那不是做梦是什么。

西北地区的河水都水流很急,人在水里能游过来的不多,一个体力不行就可能被水卷走。就是操舟渡河也得斜着顺水而下,漂出很远,否则是没办法渡河的。

因此他在通天河沿岸留下少量的部队和警戒哨兵,大部分退回玉树周围。瓦相拉怎么也不想到,宁远军丁解元的部队会用那样的方法渡河。为了便于隐藏,泅渡的地点都是河道窄,水流急的地方。

吐蕃方面想不到会有这样的方法,因此毫无防备。如此方法渡江也有一个弊病,那就是带不过来任何辎重和补给,骑兵也变成了步兵。在高原上人的体力消耗太严重,缺氧使行动很慢,也容易疲劳。如果没有战马,很难快速行动,战斗力大打折扣。

所以宁远军四个大队进入河西岸之后,四个大队长下达的几乎是同一个命令。按潜进吐蕃地区的情报人员提供的情报,扑向各自的目标,吐蕃牧民定居地点。

对于吐蕃方面的科伦赞孜来说,和丁解元他们的战斗根本不在一个地平线上,双方战斗的兵力上吐蕃占有优势,其他方面没有一样可以和宁远军相比。

双方战斗一点公平性也没有,完全是不对称的战争。在这一点上,吐蕃方面包括论钦陵在内部没有意识到。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iiread 】

李孝训练的宁远军完全是现代化军队,除了他们用的不是枪以外,任何一点上宁远军都是现代化的。忠诚、纪律和作战方式,都先进吐蕃不知道多少年。

在情报利用,地图利用,参谋人员使用和战场信息方面,吐蕃落后的可不是一点半点。有参谋作业,有计划的实施作战和毫无章法的拼命,就好比一个训练有素的武林高手对抗一个什么也不会的庄稼汉,这时体力和身高是没用的。

作战开始前,宁远军的侦察兵就不断潜入吐蕃地区,对环境、气候、河水、道路、居民点、游牧区和行政单位,兵力和百姓人口进行大量的侦查记录。

对于此时的军队将领来说,他们只是关心对方有多少人马,领兵将领是谁,其他的并不想知道。对宁远军想了解的这些,根本不是什么秘密,有人打听也不会引起注意,让侦察兵轻易的就弄到这些至关重要的情报。

丁解元对吐蕃瓦相拉的情况了如指掌,可瓦相拉对宁远军却所知有限,这样的仗还没等开打,吐蕃方面已然等于输了一半,当瓦相拉接到报告的时候,宁远军第一总队四个大队以控制通天河西岸,也运过来不少东西,都是战略物资。

丁解元的总队部建立了在离岸边不太远的一个叫亚米的地方,这是一个不太大的小山,但地形很特殊,背后依靠通天河,三面都是平川,又有小河水流过,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丁解元把总队就设在这里。需要一个这样的地方,是因为宁远军的作战特点,他们的钢弩不能就地制造弩箭,必须是后方基地生产送上来,很像是子弹,那是铁的,每个士兵身上最多能带二十到三十,行军时也不可能超过五十,每一支弩箭可是比子弹沉多了。

为此宁远军需要后勤兵种,同时联络的烟花,李孝把他叫信号弹,还有很多器材,如此在四个大队掩护下,第一总队的指挥部设在米亚,而四个大队长并没有在他的四外防守。

用进攻代替防守,是宁远军的作战准则,丁解元当然不会占领一个地方,死死坚守。四个大队长四面出击,却没有向玉树进攻,而是对周围进行大面积的掠夺式袭击。

最让瓦相拉头痛又大骂的是宁远军很无耻的战术,他们抢夺马匹之后就把其他的马匹牛羊杀掉,赶跑。但奇怪的是宁远军只是击溃那些百姓,并不杀人,对逃跑的百姓也不追杀。

这典型的是经济战略,用于摧毁敌方的经济基础,可瓦相拉却不明白宁远军这么做有什么作用,四个大队如同一阵旋风来去如风。

瓦相拉不得不出动军队,随在人家屁股后面追,可也不管用,没人知道宁远军下一个目标是哪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