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保卫战(二)
其实思必可力和李孝逸的进攻战术一点问题也没有,面对任何一种力量,以绝对压倒性优势兵力进攻,作战计划无懈可击,可以说最稳妥的作战方式。
如果不是对李孝忌惮,不是宁远军威名在外,李孝逸可能像对付徐敬业一样挥兵直接进攻。但是所碰到的情况让他更加不敢轻举妄动,李孝打算干什么,他几乎不能确定。
但思必可力给出的计谋让他也有了信心,如此一来李孝有什么花招也没用,宁远军三四万人不可能不留出兵力防备吐蕃,那么能迎战自己的最多不过三万人,就算他把三万人集中到一起,也难以挡住自己的二十万大军,如果他想各个击破也不可能。
左右两路军还保持在五万人,如果李孝分兵那他更加阻挡不了中路大军的进攻,经过调整李孝逸信心十足,一旦左右两路大军调动完成,那李孝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本来中路军也是慢一些,他并不着急,而且让左右军队进兵快一些,他一调动,很是注重情报的丁解元就知道了,这是因为宁远军有一样兵种“侦察兵”。
他们有别于这时军队的探马兰旗官,古时探马是为军队前进打探消息,活动范围是不会超过军队周围五十里的,是所谓的斥候,侦查敌人,了解情况,同时为军队警戒周围出现的敌情,用于传递警报。
可宁远军的侦察兵更像是情报机构,对军队周围的警戒自有其他斥候完成。军队中有单独的侦察兵,他们了解的是敌方军队调动,战场布局,为主将临敌制定计划提供依据。负责这种兵指挥的就是宁远军中独特的参谋长负责。
大唐军队也有随军参谋,也有记事参谋,还有参军事,但他们都不具备指挥权,最多为主帅提出一些意见和参谋策略。但宁远军的参谋长是指挥官,所有作战计划细则出自参谋长手里。
当然,侦察兵就归参谋长指挥。第一军参谋长是宋应忠,也是原来护卫队的人,从大队长升上来的,这一次宁远军改变,其他的变化没什么,最大的变化就是宁远军实行了完全有别于大唐的军衔制度,和原来的品阶差不多,但更加简单明了。
军衔共分为三级九阶,最低级的是尉级军官,分为少尉、中尉、上尉,第二级为校级,也同样分为上中下三级,最高的是将级军衔,当然是上中下三级,军衔的授予任何人没有权利,权力完全在李孝手里,就是说军官的级别,其他人都无权晋升。
如此一来军队牢牢地掌握在李孝手里,这是他永远记得伟大领袖说过的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掌握军队才能掌握一切。所以宁远改制后,虽然管理委员会撤销,但行政院的权力还是很大,不过他们已无权插手军队。
李孝自动成为宁远军总司令,为最高军衔是上将,两个军长为中将,四个师长为少将,团长为上校,以此类推,一直到排长少尉,班长不是军官,军队完全是后世军队的编制,而部队实行数字番号,取消了大唐那繁琐以军队主将命名的番号体系。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能形成这支军队是你自己的概念。
这一整套军队改革下达后,让略懂军事的林炎大吃一惊,他怎么也想不到李孝有这头脑,完全创立了一套新的军队体制。其他人根本无能力掌握军队,而将领也无法把军队变成自己的。
林炎当初说是帮助李孝,以客卿的身份进入宁远地区,所以他提出很多建议,可李孝好像并不记得当初的答复,而是直接让他担任了实际职务。林炎并没有抗拒,而是欣然接受,也很积极努力。
以他的头脑和才能,杨凡和黄栎也十分佩服。本来以为行政院院长不是杨凡就是林炎,但结果大出预料,是一直不怎么显露的黄栎。人员位置也进行了很大的调动,吴先生、刘奇、王胜他们出任各局长,李孝的王妃上官婉儿却成为文化局长,是一个不重要的部门。
整个宁远体系,没人知道李孝这些从哪里学来的,还是他头脑里原来就有天生的。对于宁远治下的一系列变化,只能让人佩服加敬服,还有一丝畏惧。李孝不像人,更像是妖孽。
本来心高气傲的林炎,接触宁远时间越长,他的心里变化越大,也更加小心谨慎。以为杨洁儿有可能成为李孝的又一个王妃,但李孝好像把她忘了,把杨洁儿弄到上官婉儿的手下,再很少见一面。
此时李孝把精力用在了对两面作战上,同时让行政院向各州府下达命令,大唐军队到来以礼相待,不用抗拒,开门迎接,就像对待自己的军队一样。弄得各州刺史和县令都不明白为什么,只能遵照执行。这一系列变化让,李孝逸疑惑不解,大军停止前进,进行调整。
丁解元就在宁远原来的许王府,这里成为临时的第一军指挥部。参谋长宋应忠在指挥其他参谋标注地图,这又是一个现代化军事作战方式,参谋们每个时刻都根据侦查结果改变那副作战地图。
作为指挥官可以从地图上一眼明白形势。丁解元盯着地图,头也不回的问道:“宋参谋长,情况怎么样了?”
宋应忠说道:“根据侦查情况判断,李孝逸打算集中主力重点突破。不过两侧进兵很快,中路主力进兵很慢,到目前为止中军主帅还在武平,并没有行动,我们是否可以开始?”
丁解元摇摇头:“等,命令其他两个方向开始行动,中间第一团和第二团不动,引敌深入,解决了两侧进攻的部队,看看李孝逸如何做?”
宋应忠不解的说道:“王爷什么意思?为什么不消灭他们?”
丁解元的脸上露出难有的笑容:“我说宋参谋长明知故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