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大唐之龙傲天下> 第215章 较量(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5章 较量(二)(1 / 2)

 第215章 较量(二)

此时刚刚是早春二月,北方天气还有些寒冷,但洛阳周围和大唐境内却在急剧升温,这不是春天的气息带来的温度,是人们心头的温度在攀升。

每个人都心头燥热,特别那些读书人,他们寒窗苦读为什么?当然是为了一天能鲤鱼跃龙门,平步青云。

科考制度虽然已推行了几十年,但一直是临时的,没有形成制度,什么时候考,完全取决于皇上的兴趣,而每一次考试录取的人也寥寥无几。

为了得到推荐,师门和出身就尤为重要,来到长安的人都四处拉关系,拜老师,如果没有朝中三品以上官员举荐,恐怕连参考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录取了。

为此那些出身寒门,没有家世的学子,就纷纷投靠在朝中大员手下,形成新的势力团伙。虽然太宗时期就开始科考,但天下刚刚平定,为实现当初的君臣共享天下,共治天下诺言,李世民也得提拔任用自己手下有功将士、文臣,的家里人。

再一方面,为了加强关陇集团,打击山东士族和前朝势力,李世民必须扶植自己的贵族势力,科考也就形同虚设。高宗时期,武则天为了能控制权力,减少她当政的阻力,提拔一些平民出身的人。但朝中重要位置还在大族世家手里,韦、薛、窦、长孙、诸、裴,这些关陇集团的人,控制着朝廷的官员选拔,武则天提上来的人只能是低级官员,数量也十分有限。

但这一次借着越王谋反案,把裴炎为首的人除去,大批官员被牵连下狱,朝中已完全是武则天的人。但武家并非大族,把七大姑八大姨远亲全弄进来,也没有几个人。再说武则天并非昏庸之人,她也明白那些人根本没什么水平,给他一县也未必能管理好,更别说高的职位,只有忠心是不够的。

当狄仁杰提出让太后开恩科取士的时候,武则天觉得正是好时机,这可是拉拢天下读书人的机会,她立即同意,同时向天下传召,此次考试取消一切门第和出身,不用举荐之人。从各县举行第一次县试,合格的参加州试,再合格的进京参加殿试。

为了加大录取面积,选拔人才,太后不任人唯亲,任人唯贤和任人唯才。本来进士一般只取三十六名,但是这一次殿试取三百六十名,由太后亲自监考,余下之人由礼部监考的再录取七百二十名,那就是一次考试录取一千零八十人,开千古先河。

当快马把圣旨传达到各州府县衙的时候,几乎天下沸腾了,每次录取三十几名,参加科考的人都成千上万,这一次录取如此数量,本来那些认为自己才学还不行的人,也有心前来一试。

以前是因为没有举荐人,不能来参加科考。可这一次不用举荐人,当然都要来参考。特别是武则天向天下各级官吏下达圣旨,对那些贫困无力上京的学生,县府州府要给于支持。如果有人告到京城,有不作为的官员,一律撤职查办。

这些圣旨一下,各州县的官员害怕了,他们都知道午朝门处还有那个告密的铜匦,一封上告信他们轻则丢官,重则没命。

武则天这一招虽然制造了无数的冤案错案,也不能不承认另一个效果,让各地官员如履薄冰,生怕自己治下有人进京上告。也因此让大唐的吏治清明不少。

如今发下这样的圣旨,各地官员可是很聪明的,县试的时候几乎全部通过,参加考试的就同意,别告我就行。

有些不学无术,大字也不认识几个的人,也堂而皇之的拿着试卷背起行理前往洛阳。也就在州试的时候,把那些实在说不过去的刷下一些。

尽管如此,从武则天下达诏书的时候,洛阳就迎来了络绎不绝的人流,通往洛阳的大路上,每天都有进城的人是参加考试的。

这些进入洛阳的学子,谈词论文吟诗作画,互相之间联络感情,交朋好友,让早春的洛阳怎么能不升温。客栈爆满,饭店座无虚席,很多聪明人把自家闲置的房子打扫出来,准备招租。

有头脑的全明白,秋闱那是在秋天,太后给了学子近一年的时间赶路,偏远的地区可能到达的更晚,商机无限啊!

接到百骑尉的报告,武则天大为高兴,立即命令礼部开始准备考场,研究试题。把狄仁杰、姜恪、武承嗣任命为主考大臣。此时大唐内最火的事就是这件事了。什么进攻许王的兵马,什么西突厥的进攻,什么契丹的反叛,全都没人谈论,那都是边塞遥远的事情,科考才是最大的事。

甘州宁远新区之内却一片平静,因为这种考试早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了。李孝命令杨凡、黄栎他们,从正式和大唐断交以来,就用这种方法选拔官员,只是宁远新区地方小,用的人数有限,影响小而已。

对于情报组报告,有不少学生想去洛阳参考,李孝只是一笑并没反对。通知上官婉儿不但不阻止,还尽力支持,也给他们准备路费,派出车马送行。

宁远新区的学生,参加洛阳科考更像是官方参加的,一切上京费用由许王出,在洛阳还有人接待,安排他们的食宿。这让宁远大批的人员对许王感恩戴德。虽然武则天传旨罢免李孝一切爵位和官职,对宁远新区的人来说,什么影响也没有,李孝还是他们的许王,治下百姓还是一样听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