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高压(一)
对新罗的战争,从李孝决定御驾亲征的那时候起,他就有作战计划,心中就有打算。本来以为可以快速解决辽东,但李孝决定征伐辽东,引来所有朝臣的不同意。
隋炀帝征辽东,唐太宗征辽东,高宗李治又征辽东,一个弹丸之地的高句丽,泱泱大国用了百年时间,征伐无数次,死伤的人数以万计,是百万,如今还是没有解决。
从仙岛知道了陈慧,同时又收服了海上舰队,让李孝更加有信心。对李孝来说,解决新罗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只要准备充分,基本没什么悬念。那里天气寒冷,关山路远,所以李孝没有强求亲征,而是接受大臣的意见,休整了一年的时间。
这一年时间,军工局,后勤处,工商部和民事部,都为征伐辽东做准备。李孝取消府兵制,全国实行募兵制,所以对皇上是不征伐辽东,老百姓已不再关心,那是军队的事。
取消徭役,不再执行租用调制,也没有向百姓增加任何税收,那普通百姓关心这些干嘛?
礼部宣传局却对大唐内部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老百姓就这样,不用他们卖命,当然是忠心拥护皇上的决定。
自愿的加班加点干活,支援辽东战役,为那些有家人惨死辽东的人报仇,宣传局振臂高呼,一片响应。
弄得朝廷当中的这些官员很奇怪,不是一说征伐辽东百姓都不愿意,甚至起兵造反吗?这次怎么全都支持了?
可李孝明白,人观赏的时候都喜欢看狮子、老虎、金钱豹,但如果在野外就不想碰到他们。没有人去动物园为了看鸡鸭、兔子和猪的,但在山林里最好是碰上这些没有危害的家畜。
在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当然希望能振奋国威,彰显国力,可真让他们出钱出粮,再出人,那就是另一回事,恐怕全都得起来反对讨伐辽东。
这时一不用他们出钱出粮,二不用他们出兵卖命,当然是群情激昂,恨不得亲自冲上前线杀敌一样,也就是看热闹不怕乱子大。
但也不能否认,热血爱国的也大有人在,如此英明仁德的皇上,号召天下人共同努力打败新罗,还真有不少人争着当兵,想上前线。为此一年的时间,大唐轰轰烈烈的准备,各项准备已就绪,差的就是皇上一声令下而已。
芦台本来是不出名的地方,只是北方重要的海盐产出地,所以有了盐场,才设为县,连一个像样的城都没有,但此时他却大大的有名。
因为皇上从幽州来到这里,三万大唐军队集结在芦台,海边上新修的码头也很宽大。很多三桅,五桅的大船停靠在港口内,各种战旗飞舞,号角声可以传出几里地远。
运输各种作战物资的马车络绎不绝,没有别的,全是大唐在内地的军工局下属工厂生产的武器,作战物资和给养。
李孝没有住在芦台城内,而是随同军队驻扎在海岸上,三万大军也不是小数,他们的物资占了很大一部分。大营也连绵十好几里地远,旌旗飞舞,号带飞扬,鼓声阵阵。
大营中间是一座黄色的金顶大帐,那是皇上的行军帐篷,在李孝看来已是够豪华的,可所有大臣全是交口称赞,他们遇到了尧舜禹重生时代,再简朴的皇上出征,也比李孝豪华。
随行的一个宫女没有,皇上孤身一人连太监都不带,身边只有孟超他们又一次补齐的一百大内侍卫和张秉言两千御林军,再就是第六师和第八师两个军队。
在海上共计准备了大小战船三十多艘,运兵船二百多条,可以进行三四万军队的运输。
程静功和秦素两个人如今已明白了为什么不用其他部队,而是单独训练他们。大海上可不是说的,河上的船根本没法比,那些像巨大楼房一样的船,放到海上就是一片树叶。
一开始,第六师和第八师登上船别说打仗,船一起伏连站都站不稳,一天下来上到师长,下到士兵,一个个脸色苍白,胃里空空的吃多少吐多少。
但时间一天天过去,两个师的官兵从恐惧到接受,再到喜欢,他们已深深地爱上了大海,如果一天看不到蓝天碧水心里反而不舒服。
白净的人变得黝黑,本来就黑的人更加黑,但海风和海浪铸就了他们铮铮铁骨。两个师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大唐海军陆战师”
那就是他们陆地可以骑马打仗,可以冲锋陷阵,大海上一样驰聘海疆。
一身绿色的军装和海军那白色的军装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大唐海军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李孝唯一遗憾的是他的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现。
那一天太遥远了,连蒸汽机还在试验阶段,内燃机还不知道猴年马月。
蒸燃机最大的问题是钢材质量不过关,在巨大的压力下机体会裂开,也不耐磨,根本难以成功。再说电力也因为稳压问题和绝缘问题停止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