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正说官场秘事大全集> 第13章 他人举荐——做官的捷径?(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章 他人举荐——做官的捷径?(4)(2 / 2)

谢安对弟弟的做法非常忧虑,劝他说:“你身为元帅,理应经常交接诸将,取悦部众之心。像你这样傲诞,怎么能够成事呢?”谢万倒是很听劝,马上就召集诸将,想抚慰一番。不料这位平时滔滔不绝的清谈家,此时竟连一句抚慰的话都讲不出,憋了半天,干脆用手中的铁如意指着在座的将领说:“诸将都是劲卒。”如此凌辱轻慢,不仅不能抚慰将领,反而使他们更加怨恨。谢安无奈,只得代替谢万,对队帅以下的将领一个个地亲自拜访,尽力加以抚慰,拜托他们尽力协助谢万。但这并未能挽救谢万失败的命运。谢万率军增援洛阳时,还未与敌军交战,手下士卒就惊扰奔溃。谢万单骑狼狈逃还,军土们本来要杀他,看在谢安的份上才没有动手,损兵折将的谢万不久就被罢免为庶人。

弟弟谢万被废黜后,谢氏家族的权势受到了很大威胁,谢安这才有了进身仕途的志向。当时,谢安已经40多岁了。桓温马上向朝廷请求,让谢安做司马,谢安就应诏就任。桓温十分高兴,特别看重谢安。

十五、杨素的被推荐之路

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跟随隋文帝杨坚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后杨素帮助杨广篡位,升为尚书令。

杨素出身贵族,但不是纨绔子弟,自幼勤奋好学,博学多才,且胸有大志。北周时,杨素被天官府大冢宰宇文护推荐作了中外记室,开始了仕路生涯。

公元572年,杨素的父亲杨敷镇守汾州,不久后城池失陷,杨敷被俘,不屈而死,却没有得到朝廷的赠谥。杨素连上三表为父亲鸣不平,周武帝十分生气,下令斩了杨素。杨素面无惧色,在朝堂上大骂:“我侍奉的竟然是无道昏君,确实该死。”没想到,这临死不惧的胆识反而得到了周武帝的欣赏,拜杨素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他的父亲也得到了加封和美谥。

杨素率领父亲的旧部,在齐王宇文宪的麾下与北齐军队多次作战,建立了不少功勋,帮助周武帝平定了北齐,被封为成安县公。周武帝死后,继位的相继是短命且年幼的小皇帝,右丞相杨坚执掌了朝政。杨坚与杨素是同乡,因此杨素很快便成为杨坚的亲信。

杨坚代北周称帝后,加封杨素为上柱国,后又授御史大夫。在灭陈国、统一全国、剿灭各地的反隋势力中,杨素以他的赫赫战功,被隋文帝拜为尚书右仆射,执掌朝政。

十六、苏威的被荐之路

一个人在封建官场能否飞黄腾达,长居官位不倒,关键的东西不仅仅是才能,也不仅仅是机遇,而是是否跟对了人,站准了队。因为主子永远掌握着下级的生杀大权!主子的得势直接影响着下级的命运!所以,好主子能让下级充分展示才能、获得机遇,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也就不在话下。坏主子只会阻碍下级的发展,轻者贬为庶民,或流放;重者掉脑袋,灭九族。

苏威出身名门,饱读诗书,少有盛名,被北周大冢宰、皇叔宇文护招为女婿后步入政坛,平步青云。被封为使持节、车骑大将军,怀道县公,又按三司级别给他配备了仪仗,给了他很高的待遇。但是,所有的这些赐封,苏威都以身体有病为由,全部推辞不受。

苏威一直有官不做,有爵不就,而是隐居山林,以吟诗作画、讽议时事为乐。但他并不是一个甘于清贫的隐士,而是在择明主,待机而动。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大丞相杨坚图谋大业,正在四方招揽人才,心腹干将高熲多次向杨坚推荐苏威,称赞苏威是个贤德之人,杨坚也早有耳闻,于是私下召见苏威。二人一见如故,交谈十分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苏威觉得找到了明主,心情十分舒畅,就在杨坚府内住了下来。一个多月后,杨坚、高熲等人将准备代周立隋的事情告诉他,使他觉得左右为难。一方面,跟着杨坚,能干一番大事业,享受荣华富贵不说,还能名垂青史,这是所有的人都梦寐以求的;另一方面,苏威毕竟是宇文家族的女婿,北周皇帝待他不薄。苏威是一个十分注重名节的人,考虑到直接参与这样的行动,恐怕会遭受他人的唾骂,有损自己忠义孝顺的名节,于是他就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从杨坚府中不辞而别,悄悄跑回家躲了起来。高熲不了解苏威的心情,还以为是礼仪不周得罪了他,要求杨坚把他追回来。毕竟杨坚见识超人一筹,他看穿了苏威的心思,对高熲说:“这是他不愿涉及废周立隋的事情,想置身其外,暂时由他去吧!待事成之后再召他回来不迟。”

公元581年,杨坚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征召苏威为太子少保,并追赠他父亲苏绰为邳国公。接着,杨坚又让苏威兼领门下省纳言、民部尚书的职务,官居宰相之位。因为有前面的事情,苏威心里一直不踏实,不知道杨坚对自己的态度究竟如何?于是以退为进,上表杨坚,称自己未立寸功,不应担当如此多的重要职位。杨坚为了让苏威安心,特下诏褒扬他一番:“都说船大就要多运载东西,好马就要跑更多的路。以爱卿的才识和能力,完全可以多担任些职务,你又何必推辞呢?”吃了这颗定心丸,苏威才走马上任,尽情施展自己的抱负。

十七、李义府的被荐之路

李义府,瀛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祖父为射洪县丞。贞观八年,剑南道巡察大使李大亮以李义府善文,上表荐之。后李义府对策中第,补门下省典仪、黄门侍郎。后唐太宗召见,拜监察御史,诏侍晋王李治。及晋王为太子,即为太子舍人,加崇贤馆直学士。与太子司议郎来济皆以文章称于世,受到时人称赞,称“来、李”。(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