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正说官场秘事大全集> 第40章 为臣者要善于容下属之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章 为臣者要善于容下属之短?(1 / 1)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对部下的小过失、小毛病不要斤斤计较,耿耿于怀,以免人心离异。而应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假装糊涂,如此才能拢住人心。容人所短,用人所长,甚至能折敌所长为己所用,是管人者精明过人之处。

【推荐下,咪咪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iiread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西汉丙吉,字少卿,鲁国人。汉宣帝时封为博阳侯,后来当上丞相,性情宽厚。有一个驾车马夫,喜欢喝酒,曾经随同丙吉一起出去,酒醉以后吐在丞相的车子里。西曹主吏告诉丙吉要斥责车夫。丙吉说:“就因为酒醉了赶走他,别人怎么能干下去呢?他只不过弄脏了丞相的车马罢了。”西曹也就忍住了。这个车夫是边境人,所以熟悉边境郡县的情况。丙吉有一次出门,刚好看到一位驿使持着红白相间的袋子跑来。车夫就将边境少数民族的情况告诉丙吉。不久,汉帝召见大臣,问边境少数民族的情况。丙吉一一道来,其余的大臣都一问三不知,受到皇帝的责骂。而丙吉关于边疆的忧虑及一些想法,都是依靠车夫得来的,所以丙吉感叹道:“人没有不可以收下的,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如果听不到车夫的那些话,怎么能受到皇帝的嘉奖呢?”

三国时诸葛亮不仅深谙用兵治国之道,更懂用人之道。实际上,诸葛亮的用兵治国之道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用人之道联系在一起的。而诸葛亮用人时并不求全责备,用其可用,防其野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魏延的重用与防范。

说起魏延,也算是个英雄。身经百战,屡建功勋,虽心里多少有些不满,但该得到的也得到了。但诸葛亮早认定魏延日后肯定会谋反,所以一边重用他,一边防范着他。诸葛亮深知魏延常怀不平之意,因怜其勇而用之,这是怕魏延为敌人所用。后来,魏延不听诸葛亮命令,擅自行事,结果吃了败仗。诸葛亮仍不杀魏延,想留着他日后用。诸葛亮在出兵病危之际,密令魏延断后。但魏延当夜梦见头上忽生二角,便问一个深明《易》理的人是什么缘故。那人说这是大吉之兆。麒麟头上有角,苍龙头上有角,是变化升腾之像。魏延大喜而去。解梦的当即告诉尚书费祎,说:“此本非吉兆,但恐怕直言见怪,就用麒麟苍龙为他解梦。实际上,角的形状,乃是刀下用,今头上有刀,是个大凶兆啊!”几人一合计,便不让魏延断后。果然,魏延在回去的路上便举兵反叛,还是诸葛亮生前留下锦囊妙计,才有马岱后来砍下魏延首级之举。

知道魏延以后必定谋反,而在谋反前还要用他,这真是走钢丝。但诸葛亮成竹在胸,他知道自己在世,魏延有惧怕之心,不会谋反。而诸葛亮死后,留下了清除魏延的妙计。这真是不求全责备的典范了。如果认定魏延日后必定谋反,就不用他,不仅是个损失,也可能逼得魏延投靠别人。或者在魏延没有谋反时就杀了他,岂不让人寒心,于后不良。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如果领导只盯着下属的缺点,不去重用有缺点的人,那么就只好无人可用了。缺点和长处往往是共生的,在此方面有优点,在别的方面就可能成为缺点。过分果断就可能是刚愎自用,过分谨慎而行可能就是优柔寡断。

知人善任作为一种领导艺术,就要本着“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原则,不因为一个人有缺点和过失而使人才失之交臂,不要让人觉得怀才不遇。古人知道用人不求其备,论大功不录小过的道理。(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