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中国的皇帝基本上都是一个德性,心里以中华上国一心想着以德服人,泽被四夷,这种心态并不是后来的所谓的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而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并从中得到莫大的快感,落实到行动处,那就是对外族人特别厚待,常常外族人进贡一点不上道的小玩意,天朝的皇帝就加倍的赏赐回去,从来没有说只拿不给的。虽然这个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也的确有助于维持和平,但也引来了不少浑水摸鱼打明旗号来占便宜的―大家都知道天朝皇帝乐善好施,做一百的人情还礼两百,要是肯再卑躬屈膝说几句好话,所得的赏赐还极有可能计以倍数的翻番,这种稳赚不赔的好事儿谁不动心?
那些个天朝皇帝究竟怎么想的,现在已然无从考究,但是自汉唐以来,各朝皇帝都乐此不疲,不管是昏君还是明君一概如此,唯一的不同是明君对外族人好的同时对自家臣民也不差,昏君则是只对外族人好,把自家臣民看作刍狗而已。
太宗自然称得上是明君,但是也不出这个怪圈,虽说西方是佛地,他拜佛求经之心也不可谓不诚,但心下终究觉得那西方是蛮夷之地,充其量,也就是个甚是开化的蛮夷之地罢了。
这上邦大国的思维在他脑里根深蒂固,哪里是一时半会改得了的?自来只有别人向大唐求学,此刻要他千里迢迢派人去求取真经,即使不能说是不情不愿,毕竟潜意识就觉着有些不爽,只不过自己都没发觉而已,现下一听邓坤地话,即时深以为然,颐首道:“上仙说得极是,只求不予,非君子所为,果然不甚妥当。不知上仙何以教朕?”
邓坤笑道:“这也容易。我天朝上国岂无真经妙典?只需陛下则其精华,派人带去西方,一则可与西方互作印证,不致于白拿了他的真经;二来也可教化其民,使其得以仰望陛下恩德。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太宗闻言大喜,连声道:“说得是,说得是!”即请邓坤细说其意。
邓坤也是早有预备,不慌不忙道:“在下虽然是山野妖身,也闻得孔圣人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地学问,拿去换西方的大乘真经,也是绰绰有余。在下请陛下收集四书五经真义,另择一人送往西方,让彼处也晓得仁义忠孝礼信,岂不也是一场功德?”
此话说了出来,不但太宗眉飞色舞,不住口道:“大善!大善!深合朕意!”连一种文臣老夫子都是鼓舞雀跃。这礼教是他们的命根子,现在有机会拿出去国外讲学,大长儒学威风,怎不叫这一群孔圣人的徒子徒孙欢喜无限?当下跪拜道:“上仙之言字字珠玑,望陛下采纳。”
这邓坤和太宗一问一答,听得旁边地观音脸色越发难看。她做梦也想不到,好好的一场拜佛求经,被邓大官人几句话变成了学术交流。但是此时情景,也断不容她说什么,不说那太宗已经鼓掌称善,单看那些儒生老夫子们的兴奋劲儿,要是她敢说个不字,估计会大大引发天下读书人的反感。天下儒门学子何止千万?而且有不少身居高位,手掌权柄,要是引得他们不快,暗中给你制造点麻烦,那是轻而易举地事情,到时候就算取得真经回来,佛教在大唐境内的传道也会变得举步维艰。是以观音就算心里再不痛快,此时也敢表露出来半分,只是暗地里咬牙切齿把邓坤骂了个千遍万遍。
太宗见到群臣反应,当即对观音笑道:“菩萨,上仙之言甚当。朕即着人准备儒家经典真义,派人带去西方,敬献我佛如来,以换取三藏真经如何?”
如何?观音还能如何?难道当着这么多人地面说这儒家经典是糟~。不堪传至西方不成?只准别人来取经。不准别人来传经。这天下也没有这个道理啊!观音迟疑了半晌。还是没有胆量挑战儒门地地位。只好合掌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此也诚为一大盛举。陛下传经使者到达西方之日。我佛如来定然扫榻以迎。以礼相待。”脸上仍然带着出尘脱俗地微笑。只不过细细看去。那笑容怎么看怎么都有些许别扭。
太宗点头笑道:“如此甚好!”转身向书记官道:“传朕旨意。着即刻收集儒学书籍。待朕选出传经人来。带往西方拜佛。”那书记官也是孔子门生。兴高采烈。跪地应了。一溜小跑屁颠屁颠地去了。后面一众儒生闻言都是喜动颜色。个个挺胸凸肚。仿似顿时长高了三寸。
观音见此。眼角不易觉
搐了一下。复又展颜笑道:“不知陛下将选那一位大经?贫僧也好回西禀告佛祖。到时也好迎接。”
太宗听说。便把眼光往后面众儒望去。却见目光所及之处。个个又焉了下去。这也难怪。称得上大儒地。年岁已经有那么一大把。那西天路上艰险无比。无数山水拦路。又有毒魔、恶怪、猛禽、凶兽不计其数。那老胳膊老腿地怎堪去得?要说选一个年轻力壮地。却又学问未到家。德行不足以服众。何况就算再年轻。也还是手无缚鸡之力地书生。要走完那漫漫西行长路恐怕还是力有不逮。太宗又自沉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