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宋时明月> 第1007章 一棵白菜的归属(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07章 一棵白菜的归属(上)(2 / 2)

实际上,寨里也就赵兴没感觉女人们的追逐,除此之外,是男人都感觉到了。他们未尝不因此而嫉妒,但赵兴待人一直很随和,山民普遍因他的存在获得不少收益,这令山民无话可说。这次,程同把目标确定为程阿珠,其余的人自然心中暗乐。

为什么快乐?

程家坳富裕啊,坳里的姑娘媳妇跟着老师学了不少做菜做活儿的手艺,其他寨里的姑娘哪比得上她们?老师现在订了程阿珠,那岂不是说,其余小娘必将在我们孩子中选择——(*^__^*)嘻嘻……这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啊!

仿佛是加强语气,程同在阿珠的欢乐中,别有意味地补上一句:“如此,告诉其他小娘,没事别来骚搅老师!”

赵兴知道,这话分明是对他说的。

他微微笑着,笑的意味深长

顿了顿,程同讨好地补充道:“夫子,刚才我们公议了一下:今后村里的族产‘私六公四’——私人得六成,‘公中’取四成。‘公中’四成与夫子平分,族里用着两成纳赋与抚恤孤老,夫子那份,由夫子自处,如何?”

赵兴显得宠辱莫惊,他平静地点点头,一言不发。

赵兴原先分到的利润,也没有完全归自己。他来自现代,还不习惯宋代奴隶式学徒制。他认为“按劳付酬”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所以,孩子们虽然在跟他学习手艺,但他规定了很细致的量化指标,依据劳动量和劳动成绩,付给孩子们薪水。

正因为有这一点基础,所以,在没有专利意识的宋代,当程同从“族中产业”里提两成收益给赵兴时,这个接近现代“专利法”的提案,没遇到丝毫障碍。但……程同觉得是恩赐的给予,按现代观念来说,其实是一种对脑力劳动的剥夺。

赵兴能怎么表示?他唯有面无表情。

如此表情却让程同摸不着喜怒,他心中没“专利费”的概念,所以,他觉得这么大的付出,对方只是“哦”了一声,这反应太平淡。等了一会,还没等到预期的感谢,他只好继续说下去:“过一段日子,夫子可打算让孩子们参加科举?”

赵兴摇头。

现在,孩子们的学识还没到参加科举的地步——开玩笑,学了两年的孩子,顶多是小学二年级水平。而童生试的水平在国朝建立初期曾有评定——相当于“高小(即小学三年级)”。

此外,赵兴教的全是实用知识。但在宋代,知识的衡量标准是写诗歌的水平。什么人在古代算人才?比如周华健!会做诗会谱曲,好,他可以当财政部长(户部尚书);崔健也会作诗,重金属摇滚乐痴迷了一代人——好,他可以当国防部长(兵部尚书);

还有一人,做得“哼哼双截棍……哈哈双截棍……哼哼哈哈……”好诗啊好诗!绝世无双,深受追捧——如此人才,可以胜任司法部长(刑部尚书)。

现在是什么时代,现在是“治国全凭对对联”的时代——俾斯麦不会对对联!中国废材,不给他出头的机会;戏子出身的里根不会对对联——也中国废材……丘吉尔、罗斯福——一群废柴。他们搞得战后复兴、网络技术,生物技术算什么,奇淫巧技!

再比如:清代有个七岁小娃娃会对对联,除此之外只擅长尿裤子——好!很好!!他可以当县令!这就是国力上升的体现,是康乾盛世,需要用影视剧讴歌之(据说在21世纪,该剧收视率挺高)

现在,程家坳孩子,实用技术学了一大堆,论识字水平绝对超过了现籍蒙童,但论到作对联的水平……你能指望一个对诗词格律一窍不通现代理科生,教出一群李白杜甫吗?这就跟命令比尔·盖兹教出一群苏东坡一样荒诞。

ps:推荐、收藏!精彩内容即将开始。<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