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归恩记> (937)、交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937)、交换(2 / 2)

伍书本来想对莫叶说的,是这一句,然而话刚到嘴边,又被他咽回去改了。</p>

他隐隐有所察觉,如果统领大人让他转交莫叶一片叶子的目的真是为了说这个,或许不必绕这么大一圈。大人的意思恐怕没这么简单,既想提醒莫叶,又不想他这个旁人窥见。</p>

伍书只是想就叶子的事提示莫叶一句,但莫叶由此却想起另外一件事,厉盖说他一直在监视她,那这个替他行使监视任务的人,会不会是……</p>

想到这里,莫叶将视线从手中柳叶上挪开,她注视着伍书,眼中流露出古怪意味。</p>

伍书没能听到厉盖与莫叶的那番谈话,所以无法理解莫叶此时的眼神含义,还以为她是想从他这儿再探消息。略一凝神,他便摇摇头:“我只知道这么多。”</p>

此时的莫叶显然难以信服他说的这句话,但她同时也知道,他既然已经如此表态,她也难再从他那儿问得什么。</p>

至于被监视这个问题,虽然因为这事被厉盖揭穿,此时莫叶感觉身边跟着一个伍书,自己便没有从前那么自在了,但她对此又有些心怀疑虑,如果伍书正是监视她的人,那他每年两次出海,落空的共计约三个月时间又该如何行使监视之责?</p>

关系此事的疑点还有不少,虽然这事一揭开,让莫叶想通了许多问题,伍书对她的照暇原来是例行公事,这令她初时也感觉到了一丝寒凉,但很快在她内心那杆称上,还是感性占领上风。</p>

毕竟在她最悲伤无助的那段日子里,是他陪伴在她身边。</p>

即便那时的他疏离得很远但又从未完全断绝开的照顾,在今时的她看来,可能正是任务格局的显现,可就算是死物携于身边,时间久了也会对其产生感情,何况伍书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偶尔也会与她谈心。</p>

哪怕伍书惯常都是听得多,参与得极少。</p>

如果监视了她三年的人,正是伍书,她也不会真就此事完全疏离他,至多就是平时在他面前,不会像从前那么肆意了,因为顾虑到他还代表着另外一个人的眼。</p>

只是不知道这种被监视的日子,会持续多久?莫叶在心里叹了口气,很快放下了这个念想。厉盖监视她也不是存了什么坏心,多是怀着保护她的意念,细思一番,她对此也不会心生太大反感。</p>

但这事仍不能这么持续下去。越成长,心里的想法也会愈渐增多,很自然的越不喜欢这种被看管的感觉。莫叶暗自决定,得找机会再来统领府一趟,她被监视的事,还得找那位才见了一面的伯父才能问得清楚。</p>

至于伍书这边,暂时还是不要打破目前这种比较融洽的关系吧。</p>

见莫叶注视着自己良久不语,伍书只道她又在谋着什么心思,但他并不想就她这点习惯多揣摩什么,于是他只陪他静站片刻,便径自转身就走。</p>

莫叶微微愣神,紧接着急忙跟了上去。</p>

伍书眼角余光看见她信手将那片叶子抛了,心神迟疑了一会儿,略一凝神,又是扬手斜抄。</p>

春天里正是柳枝萌发的时节,但处在这个季节里的柳枝虽然生机盎然,却也如入秋时节那样容易迎风落叶,此番二景皆因幼叶不稳,或是枯叶形衰。不同的是,秋风扫落的是一地枯朽,春风拂落的,却有点点新绿。</p>

伍书接暗器的手法不俗,近段时间跟着他学习接暗器,莫叶已是深有体会。</p>

除此之外,她还感受到,要练好接暗器的功夫,自身肢体敏感程度也是很重要的,伍书在这方面似乎拥有一种天赋。</p>

物未近身,及有微察,莫叶对于伍书的这一天赋,曾经戏谑过,夏天的他一定不愁有蚊子近身了,就像现在这样,凌空抄落叶,一捏一个准。</p>

跟在伍书身边的莫叶正想到这一幕,忽然见他侧目看来,平静说道:“叶子的事,你想到了什么?”</p>

待在京都三年,在此期间伍书对莫叶而言,有一大半倾向于指导她练武的教习,某种默契随之而生。此时对上伍书的目光,莫叶才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一件事,不禁回头看了一眼。</p>

而等她回过头来时,她就看见伍书又递来一片叶子:“多想想吧,大人特意留了这一句话给你,一定是有所指示的。”</p>

銆愯璇嗗崄骞寸殑鑰佷功鍙嬬粰鎴戞帹鑽愮殑杩戒功app锛屽挭鍜槄璇伙紒鐪熺壒涔堝ソ鐢紝寮€杞︺€佺潯鍓嶉兘闈犺繖涓湕璇诲惉涔︽墦鍙戞椂闂达紝杩欓噷鍙互涓嬭浇 www.mimiread.com 銆?/p>

莫叶认真地接过叶子,认真地点了点头,然后准备认真地看……</p>

而就在这时,她忽然发现,那片柳叶上,有一点殷红。</p>

莫叶愣了愣神,旋即失声道:“叔,这……”</p>

伍书也已看见了叶子上的那丝异色,他对这种颜色无比熟悉,所以他即刻警惕地朝四周扫视过去,但在此同时,他就感觉到手掌一轻,目光回转,就看见是莫叶抓起了他的手。</p>

原本微握着的手一展平手掌,掌心那道血口子就很明显了,莫叶心神一紧,很快想起之前伍书带着她登上房顶时,他掌握那条几近无形的线束,摩擦发出的那种钝声。</p>

其实伍书不是第一次那么做,他的双手基本上从未离开过一双手套,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但莫叶还是第一次看见他的手被小盒子里投射出的那种古怪线束“割”伤。</p>

那根线在伍书手掌摩擦留下的伤口,横划虎口,不知为何直到现在伤口才溢出血来,但莫叶能够确定,那道伤口绝对不浅,因为它还在伍书的四根手指之间留下一道横直的伤口,那儿皮肤较薄,已经快要刻骨了。</p>

伍书很快自怀间摸出一个小纸包,里面是止血药粉,每一个组员都会随身携带这种药粉,最大的特点便是止血。</p>

将药粉洒在手心,合手掌握成拳头,伍书只随口说了句:“盒子的第三孔线束,似乎是带锯齿的……”</p>

他的话音刚落,一只手的袖子已经被莫叶揪起,人也被她大力拉着朝一个方向去。</p>

“你去哪里?”伍书望着莫叶要去的方向,迟疑了一声。</p>

“叶家。”莫叶头也没回地回复,“你马上要出海了,海上空气潮湿易染伤患,你手上若带着这么深的口子去,可是不行的。”</p>

“不必去叶家吧。”伍书犹豫了,“我回去后自己也可以弄。”</p>

莫叶终于回头,盯了伍书一眼:“程戌说,白天你多数时间都是无所事事,跟我去一趟叶家又不会碍你什么事。”</p>

……</p>

早在三年前,叶府大小姐叶诺诺就已见过伍书了,当时的她还有些惧怕于看见他那张怪脸,但在之后长达三年时间里的偶有遇见,让她稍微适应了一些。外加上她知道了,原来这个怪脸男人是父亲的故友,又是莫叶的义叔,虽然她还无法做到像莫叶那样对他亲近友善,但也已多存了些尊敬。</p>

主人如此,仆人当然跟从其意。</p>

如果伍书以后有需要找医馆治伤的需求,来叶家一定是最不招人嫌疑的。</p>

自从三年前受了一场大惊吓,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叶诺诺是哪里也不肯去了,天天像跟屁虫一样缀在父亲叶正名的身边,生怕他再出什么事。</p>

叶老爷也没有再提让女儿去女学的事,摔伤痊愈之后没过多久,即按照他私下就曾许给女儿的承诺那般,开始平心静气的教女儿学医。只是他授课的进度非常慢,都可以用懒散懈怠来形容了,远不如最初他监督女儿练字时那么紧凑严苛。</p>

自那次坠马事件之后,朝里来过一道圣旨,大致意思就是:叶老爷不必再去太医局当差了,安心待在家开医馆吧!</p>

奇怪的是,直接从一名御医化身一介平民,应该是犯了什么罪错才对,但那道圣旨里丝毫未提此事。而说到开医馆,这本来是一介平民可以自己做主的事,但在那道圣旨里,却有了强制执行的意味。</p>

叶正名本来是连京都也不想待了的,他也曾将他的这份心意流露给女儿知晓,但这道圣旨一下来,虽然如了他的意,不用再去宫廷里当差了,却也走不了,实在是烦恼。</p>

由此可见,他连身为医者该做的事,都渐渐做得稀松起来,这样差别颇大的改变,也不是寻不到原因的。</p>

但这世上除了叶家两位主人以外,恐怕就只有叶家几个资深仆役知道,叶老爷近日来越发变得“贪玩”的原因了。</p>

当叶诺诺用一把样子精巧的剪刀剪开伍书手掌上被血糊成一块的手套时,坐在一旁的莫叶却偏头朝墙上挂的一幅画凝神看去。</p>

几天没来,叶家医馆墙上唯一悬挂的那幅迎客松,叶子又“掉”了几针。</p>

这幅画其实是跟三年前那道圣旨一起来到叶家的,它并非是赏赐,准确来说,应该是一种惩戒、圈禁。而对于这幅画挂在医馆里的真实意义,以及叶老爷对它的特别关照,叶大小姐并没有瞒着莫叶。</p>

松叶如针,而在这幅迎客松绘图上面,松针的数量明显逾以千计,三年前它随圣旨来到叶府时,是以一种极为细致的工笔描绘而出,却不是像现在这样的水墨画派。</p>

用工笔作画,的确是为了计数,起初那些空洞却又清晰的松针,正是留待叶正名执笔“填空”:每救一人,得填一叶,待填满了这一幅画上所有的松针,叶正名才可以离开京都,想干嘛就干嘛去。</p>

接旨后的某一天,阳光明媚,气温适宜,摔伤痊愈不久的叶正名在院子里,用自己的朱墨,把整幅画上的松针空漏全填了。那时他还没依照圣旨把医馆的门匾挂起来,可把还留在叶府的几个护旨特使吓了一跳。</p>

按照旨意,叶正名必须在救治病患后,按人数记录,用御赐墨汁描填那些松叶,否则不能作数,这些事是护旨特使都清楚在心的,他们留在叶府没走,就是防着这一手。</p>

没想到叶正名仍然肆意而为。</p>

此事不可避免地传到皇帝那儿,皇帝依然如所有人印象中那样,对叶医师的态度十分宽松,没有施下硬性惩处,只是下达了一道口谕,细想却也够狠。</p>

叶正名是在三年前那次海运大典结束后,随御驾仪仗队回宫时坠马的,在那条路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无人清楚。只有一件事很清楚,那就是在大典结束后,许多京都居民因为观看典礼,在海边淋了雨,返回内城以后,不少人都染了风寒。</p>

因为这事,叶家新开医馆的名号很快被人广传。</p>

原本大家只是了解到,有一家医馆新开张,正巧又有许多人身体微恙,便想着来新开张的医馆能不能讨点便宜。这医馆早不开、迟不开,正赶上一大波京都居民淋雨染上风寒时开馆,本身也似乎存在某种特别意味。</p>

无人能想象,叶家医馆地开张是被迫而为,当然讨不到什么便宜。但很快大家又都见识到了另一问题,虽然去叶家医馆占不到药钱或诊金上的便宜,但这里的郎中医术精湛、用药厚道,不止是风寒,平时有些小恙前来,大多都能够一副药摆平,这从某个角度来讲,比打折药钱要实在得多。</p>

“一叶居”这个对于医馆而言,有些不太符合其营业性质的雅号,就此传出。</p>

本来接诊那一大批风寒患者,治疗过程简单快捷,能够很快将那幅工笔迎客松上的空叶填满,但因为皇帝后加的那道口谕,此事却全打了水漂。</p>

因为皇帝的口谕,那一波将近千数的风寒病患在一叶居被治愈,却不能算名额在那幅画上,并且医馆门口加增了几名护旨特使,防着叶正名再对那幅有特别意义的迎客松再动手脚。</p>

从父亲那儿得知圣旨和那幅画的意义后,叶诺诺曾带着两个叶府大丫鬟认认真真将工笔画上的松针数了三遍,数量共计三千一百五十二枚。因为皇帝的一道口谕,她们失去了一次将松针填满将近一半的机会。</p>

待皇帝那边终于收回那道口谕后,来一叶居的病患不再如春季那么多了。叶诺诺盘算了一下日常诊病记录,按照平时的接诊速度,填一千病患名额,大约要用半年时间。</p>

所以皇帝那道口谕,等于是让父亲的“活囚期”又延长了半年。</p>

对此叶诺诺也只能感叹无奈,这被迫开医馆的日子,是要慢慢熬了。不过她一想到父亲正在教自己医术,又有些庆幸,这事要是搁在从前,她自父亲那儿学习医术,大多都是理论辩证。父亲在太医局任职,招呼的可都是高官贵族,哪能有她什么事。</p>

现在有了医馆,慢慢的她也可以亲手为病患诊治。父亲对于她身为女子,却要与陌生人进行肢体碰触的行为,并没有太过强加干扰。当然,如果有什么心性不良的病患想趁机对叶大小姐揩油,一叶居门口的数名护旨特使虽然已经被撤得差不多了,但还是留有一名充作门神,必要时候也完全可以代任打手。</p>

然而可能是看着画上的松针只剩最后一茬,也有可能是叶老爷不胜其烦那些慕名来拜访他的人,在近段时间里,叶老爷越来越懒,常常把医馆扔给已经能料理诸多杂症的女儿,自己背着竹筐去深山里溜达去了。</p>

他美其名曰采药,其实每天晚归时,竹篓里都是空的。</p>

三年前叶正名把迎客松涂成“映霞松”之后,皇帝那边也没有把画撤走,只是把赐给叶正名的翠色墨汁换成了银色的,以及之前旨言填空变成了一种另类的涂色。当银色的墨汁涂上那被叶正名胡闹涂成一片红的松针,仿佛松针就从白色纸张上消失了一样。</p>

每隔一段时间后来一叶居,莫叶就会发现,映霞松上的松针像是被虫子啃噬了,在以一种很慢却未停过的速度消失。这种微妙变化,天天盯着它看未必能体会得清楚,倒像莫叶这样隔一段时间来一次的人,又能感觉到些微妙处了。</p>

只是,从叶诺诺那儿得知这幅画的意义后,看着松针在消失,莫叶又意识到一个问题,待所有松针全部消失时,是不是就意味着这一家人真的要离开京都了呢?</p>

可他们一家为什么一定要离开这儿呢?皇帝那边对他们家可是留了诸多好处的啊?</p>

-(未完待续)</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