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长恨歌】
时间回到建安二年的暮秋,霸陵原上阳光和煦,空气清新,深秋的宿雨滋润了
这一方苍翠的天地,农人踩着深色的泥土,将最后一把稻麦收割装车。耕牛挽着板
车,低着头走在乡间的土路上,每一步都是踏实的落下。长安附近,有牛的殷实人
家并不少,再不济也有从官府便宜租赁的耕牛充作运力,偶尔也有不少人推着样式
新颖的独轮车,车子虽小,堆放的谷物却不少,常在羊肠小路上游走灵活,引人侧目。
关中安定将近五载,大小盗匪绝迹,虽然或有旱蝗,但在官府持续不断的督促
新建水利设施以来,这些灾祸也开始逐渐消弭。尤其是生活在三辅的黎庶,足不出
亭、里的他们,耳中尽是歌颂不绝的天子仁政、惠民之策。年纪少不更事的,恍然
还以为自己生在清平之世,谁又会在乎函谷关外数千万同胞的哀声哉道、水深火热?
曾经的他们也是这其中的一员呐。
这才过去几年,就仿佛都忘记伤痛了。
一群身着光鲜的锦衣骑士,正策马穿行在长安与新丰之间的驿道上,大路平坦
开阔,两旁遍植柳树。在不远处就是灞水,岸边和风轻拂,岸上柳树成荫、垂下千
万丝绦,令行者心旷神怡。因为‘柳’音通‘刘’,所以这些柳树都是京兆尹胡邈一力
推行、命京兆各县邑广泛种植于道旁的树木,借此应符天命,试图讨皇帝的欢心,
在胡邈之后,傅睿也有样学样,在右扶风也兴起了植柳的风尚。
至于皇帝高不高兴,这就得问那一群飞驰而过的锦衣骑士之中,为首的一个少
年了。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少年勒马停在河堤旁,遥看着暮秋时节,关中最
后的一抹浓翠。他一身锦衣,飒爽不凡,一双深邃有神的星眸四处眺望,像是初出
高门的豪强子弟,首次见到天地辽阔,竟如何也看不够似得:“关中沃野千里,也
不光是要田地阡陌,就是多种些树才好看嘛!”
“陛下说的是。”荀攸骑在马上,紧随在后,道:“这道两旁多栽柳树,荫蔽行
旅,可见京兆尹很是下了番心思。”
皇帝扭头看去,粲然一笑,状若无意的说道:“我看中的也不是树能成什么
景,与我而言,这不过是锦上之花,表面功夫!我看中的,是树的效用,树根扎于
地下有数丈之深,枝干高大,既能固土保水,又能防遏风沙。西河、河东、河内一
带的河岸上不就是树木少缺,以至于‘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么?若是沿
岸遍植长木,使沙土不得失,黄河之清,也就指日可待了。”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荀攸目光闪动,知道皇帝对这类低级的谶语、方术尚
未放在心上,胡邈显然投错所‘好’了。是故他幽幽一叹,向皇帝拱手行了一礼,正
色道:“陛下既有宏愿,臣等才拙智浅,然敢不奋力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