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桀宋> 第0414章 金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414章 金陵(2 / 2)

“是的。父王,儿臣认为金陵比姑苏更适合作为我们宋国的东都!”

“说说你的看法。”

“父王,长江从清凉山的西麓下流过,金陵邑临江控淮,形势十分险要,儿臣听闻当年的楚威王选在这里置金陵邑,欲借长江天堑为屏障以图谋天下。我们宋国何以不行?”

“父王欲建东都,为的不就是给我们宋国留一条后路,更好地治理和开发旧吴地吗?儿臣认为,建都于金陵更好,首先是地理位置金陵邑比较姑苏更为优越,其二是金陵邑临江控淮,有着长江天堑可以作为屏障,其三是传闻金陵有王气!王气之所在,岂非王业之成乎?”

闻言,宋王偃微微颔首道:“善。恒儿,建都金陵的事情你先不要声张。等到我们宋国五条直道全部修建完毕,竣工之后,才是建都金陵的大好时机!”

“儿臣知道了。”

“金陵”原本是钟山最早的名称,后来成为南京的地名。

当时很多地方都以山名做地名,陵就是山,金陵就是金色的山。

在“金陵”之后加一个“山”字,已是后来的习惯了,古时应该就是叫金陵。钟山顶上的岩石泛紫色,类赤,所以称金陵,其名因山石颜色而来,而其实山上并无金矿。

“金陵”之“金”,作金色解,其实是指铜的颜色,而非黄金。铜也称赤金,后世人们把纯铜称为紫铜。这与后人称其为紫金山是一样道理。当然,如果要按现在的认识,就应该是“铜色之山”。

“金陵”二字最早用于城名是在战国时期。

那时的钟山叫做金陵山,它的余脉小山都还没有自己的名字,石头山当时是金陵山余脉的一部分,所以这座建在石头山上的城邑就被命名为“金陵邑”。

唐代《建康实录》对此有明确记载:“因山立号,置金陵邑”。

高山对人类生活有很大影响。原始崇拜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高山崇拜。原始人认为,高山是神灵的居所,也是人类与天神沟通的途径,它具有神秘和灵验的特性。

所以人类一直对高山满怀敬畏之情。各地区居民在自己生活的区域选择一座高山作为崇拜对象,以满足心灵的寄托。

古人把一个地区有联系的众山之首称为“祖山”,作为地区的标志,钟山就具有这样的地位,它是南京地区居民心目中的圣山。

钟山的古称“金陵”在这一地区是神圣的。

楚国地名往往用“陵”,就是高山崇拜的必然结果。楚威王选用祖山为邑立名,符合古人命名城邑的习惯。

当时的“金陵邑”只是个具有军事意义的小城堡,城市虽然规模不大,但它却是南京设置行政区划的开始,也是南京称为“金陵”的发端。

而由于“金陵邑”险要的地理位置,随着此地影响力的越来越大,“金陵”之名也越叫越响。

“金陵”之名来源还有另外一说,即“埋金”之说。

这种说法中,“陵”被解释为坟墓。

相传金陵的名称是因秦始皇在金陵岗埋金以镇王气而得,即“埋金的陵墓”,故名金陵。而金陵岗据说在今幕府山西。

《景定建康志》记载:“父老言秦厌东南王气,铸金人埋于此。”并说在秦始皇埋金的金陵岗曾立一碑,上刻:“不在山前,不在山后,不在山南,不在山北,有人获得,富了一国。”

但又有人传说秦始皇并没有真的埋金,而只是诡称在山中埋金。

这样,让寻金的人在山的前后南北,“遍山而凿之,金未有获,而山之气泄矣”。

此外,还有楚威王埋金说,据说当时楚威王觉得南京“有王气”,甚恐,于是吩咐手下在今狮子山以北的江边埋金。

《景定建康志》如此记载:“周显王三十六年,楚子熊商败越,尽取故吴地。以此地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号曰金陵。”

“埋金说”有明显的传说和迷信色彩。埋金的目的是镇王气,所谓“金陵王气”是指金陵的风水特征。

不过“金陵王气”的提法最早也只能产生于三国时期。所以,无论楚威王还是秦始皇都不可能有“惧王气”而生出的“埋金”之举。

更关键的是,“陵”作为“坟墓”义用时,只能指埋葬帝王的地方,埋金的地方是不能称陵的。由此可看出,“埋金说”是不成立的。

但“埋金说”为何能得以广泛流传呢?

其实史实和传说混淆是古代史书的一个重要特点,由于传说比史实显得更精彩,且穿插附会了许多神秘色彩,因而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宋王偃幽幽地叹了口气道:“恒儿,你可知道寡人为何频频建都吗?”

“儿臣不知。”子恒老老实实地摇头道。

“寡人之建都,为的乃是我宋国的百年大计也。姑苏也好,金陵也罢,其实只要是在吴郡的地盘上建都,寡人都不在乎那些。”

“何以也?”子恒疑惑道。

“因为吴郡是我们宋国的大后方。如今中都商丘是为边境,与齐国仅仅隔着一条睢水,西都朝歌呢,北面为赵国的邯郸,南面为魏国的大梁,很容易被赵魏两国夹击,腹背受敌!”

“现在虽然列国都与我宋国和好,数年之内不会爆发什么战事。但是这天底下岂能有永久的太平?寡人不惧一个赵国,也不惧一个魏国,但是唯恐赵魏两国,唯恐三晋!”

子恒好奇地道:“既然父王你明白迁都朝歌的弊端,当年又为何迁都朝歌呢?”

宋王偃说道:“这个问题问得好。寡人之所以迁都朝歌,除了增加宋国的黔首的归属感之外,更是为了表现出我宋国的一种强硬的姿态!于商丘有齐人的威胁,于朝歌有三晋的威胁。”

“恒儿,不瞒你说,其实当年寡人也曾有过想要直接迁都姑苏的念头。只不过姑苏到底是太过安逸了,居安思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不说寡人对自己的臣民有没有信心,寡人对自己都没有足够的信心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