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桀宋> 第0569章 宝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569章 宝船(2 / 2)

《艺文类聚》引邓析书日:“同舟涉海,中流遇风,救患若一,所忧同也。”邓析是春秋时人,此处所说的显然指海船上的乘客和船员遇到了风浪,他们同舟共济,形同一人。

文献中所述涉海的舟,究竟是客舟还是从事海上运输的货船尚不得而知,但民间的海上交通及其艰难险阻已录于文献。

战船,例如吴国的战船有大翼、中翼、小翼,另外还有楼船、突胃、桥船等。《越绝书》关于吴王阖间与伍子胥讨论水师训练方法的对话记有:“阖闾见子胥,敢问船运之备何如?对曰:船名大翼、小翼、突冒、楼船、桥船。令船军之教比陵军之法,乃可用之。

大翼者当陵军之车,小翼者当陵军之轻车,突冒者当陵军之冲车,楼船者当陵军之行楼车也,桥船者当陵军之轻足骠定骑也。”

吴国战船大翼长12丈,宽1丈6尺,“容战士二十六人,棹五十人,舳舻三人,操长钩、矛、斧者四,吏仆夫长各一人凡九十一人”;中翼长9丈6尺,宽1丈3尺;小翼长9丈,宽1丈2尺。

据考证,晚周到战国时的尺度,每尺约相当于o23米,折合成今日的米制,大翼长276米,宽368米;中翼长2208米,宽299米;小翼长207米,宽276米。

其长宽比分别为75、739和756。这三翼战船船体修长,若顺水而下,再用50名桨手奋力操桨,则船行如飞。水战推进了战船的发展,同时也就促进了春秋时期造船技术的发展。

春秋时期,昊、楚、越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航运业成为当地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支柱,推动着造船业在数量和质量上也很快发展起来,各诸侯国为确保航运畅通和防御邻国来自水路的袭击,都十分重视扩建水上武装力量。

因此,在造船技术的线型设计上,开始注意建造水上防御和攻击的战船。

于是根据水军战勤需要,出现了戈船,突冒,楼船,大翼,中翼,小翼等各种战船类型。同时在造船数量上较前代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例如公元前468年,越国自会稽迁都山东琅邪,出戈船300艘航海北上,公元前308年,秦将司马错从巴蜀发船万艘,载米六百万斗,顺江而下攻击楚国。

这一数字既作大幅度的低估,也足见当时造船能力之盛。早于春秋,迟至战国,初期的三、四层型制的楼船已经形成。

宋王偃又问道:“逍遥子,既然宝船已经营造完毕,不知何时可以出海?”

看样子,宋王偃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让他们出海航行,到蓬莱、瀛洲和扶桑这三座传说中的仙岛上寻找不死药。

逍遥子当即道:“大王,一切已经准备妥当。此番东渡三仙岛,有方士一百二十七人,战士五百人,杂役大约一千二百人。”

“善。不知道是何人带队出海?”

“臣的弟子樊举可以。不过带队之人,还请大王自择之。”

“不必了。便让樊举自己带队出海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