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隆奇等人共立日逐王薄胥堂为屠耆单于,击败呼韩邪。
此时呼揭王自立为呼揭单于,右奥鞮王自立为车犁单于,乌籍都尉亦自立为乌籍单于,是为五单于争立时期。
屠耆单于先后攻击乌籍单于、车犁单于,乌籍单于、车犁单于皆败走西北与呼揭单于合兵,呼揭单于、乌籍单于皆去单于称号,拥车犁单于为单于,为屠耆单于所败。
呼韩邪单于乘机进攻,屠耆单于大败自杀,车犁单于也率部投降。不久,呼韩邪兄呼屠吾斯自立为郅支单于,居东边。屠耆从弟休旬王也自立为闰振单于。
汉宣帝五凤四年,闰振单于率军东击郅支单于,兵败被杀。郅支单于乘胜击破呼韩邪单于,据漠北王庭。
呼韩邪单于则南下向汉称臣归附,是为南匈奴。而这一时期著名的事件,就是昭君出塞了。
后来北匈奴郅支单于则率部众退至中亚康居,呼韩邪单于占据漠北王庭。
汉元帝建昭三年,为了清除北匈奴在西域的影响,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远征康居的北匈奴,击杀郅支单于。
至此匈奴的第一次分裂终于结束,而这一统一时期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匈奴国内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人畜饥疫,死亡大半。而统治阶级因争权夺利,再次发生分裂。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匈奴八部族人共立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为单于,与蒲奴单于分庭抗礼,匈奴再次分裂为两部。后来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臣称为南匈奴,安置在汉朝的河套地区。而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
留居漠北的北匈奴,连年遭受严重天灾,又受到汉朝、南匈奴、乌桓、鲜卑的攻击,退居漠北后社会经济极度萎缩,力量大大削弱,北匈奴先后有二十余万人归附汉朝,剩余的北匈奴被迫西迁。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匈奴的经历在日后的突厥身上又重演了一遍。
突厥崛起于金山,突厥汗国始由阿史那部落、阿史德部落建立。缔造者阿史那土门发动了对柔然的战争,尽灭其国,占据柔然故地,建立起庞大的突厥汗国。
突厥汗国传到佗钵可汗时,随着形式的发展,又分封了一些小可汗,所有小可汗均听命于大可汗。
父死子继,是突厥汗国的基本继承法。但自木杆可汗继承起,又采取了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
大可汗位置先是由乙息记可汗传于他的弟弟木杆可汗,再由木杆可汗传给他的弟弟佗钵可汗。
在三位可汗中,木杆可汗在位时间最长,功劳最大,完全可以将汗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但他却依照惯例将汗位传给自己的弟弟佗钵可汗。
佗钵可汗对木杆可汗舍子立弟的做法一直非常感激。临死教导儿子庵罗,要其将汗位让位与木杆可汗的儿子大罗便。
但在佗钵可汗去世后,他的遗嘱受到乙息记可汗的儿子摄图为首的国人的强烈反对。
他们认为大罗便的母亲出身卑贱,没有资格出任突厥汗国大可汗,而庵罗的母亲出身高贵,主张由庵罗继任突厥可汗。
摄图在土门诸孙中年龄最大,势力也最强,所以他的主张占了上风。史载“大罗便不得立,心不服庵罗,每遣人辱骂之。”
而成为突厥可汗的庵罗,不能制约大罗便,不堪其苦,便将汗位让于有功于己的摄图。
摄图继汗位,“号伊利俱卢莫何沙波罗可汗,一号沙钵略”。
作为回报,摄图以庵罗为第二可汗,驻牧于独洛水流域。大罗便对摄图的继位更加不满,公开就沙钵略大可汗位置的合法性提出挑战。后沙钵略以其为阿波可汗,还领所部。
这场争夺大可汗位置的斗争,最终以摄图的胜利而告结束,但是突厥汗国内部大小可汗之间的矛盾则由此愈演愈烈。
其结果是双方间的信任已不复存在,突厥大可汗对小可汗的控制能力也随着大小可汗间矛盾的表面化而大大降低了。
就在突厥汗国内部矛盾重重的时候,南面的隋文帝看准时机,派出长孙晟出使突厥,实施“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战略方针,以夷制夷,分化突厥。
隋文帝开皇二年,突厥汗国沙略可汗命阿波可汗南侵,但被隋军击败。沙钵略借口阿波先退,袭击阿波。使得阿波可汗投奔西部达头可汗,联合起来公开对抗大可汗沙钵略。突厥汗国就此分裂为东西两部。
再看看现在的獯鬻,不就是匈奴和突厥的翻版吗。<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