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游戏竞技>恰王者少年,青莲剑仙> 第085章 惊鸿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85章 惊鸿舞(1 / 2)

 高力士和江采萍到长安时,正值梅花盛开。

高力士早已探知江采萍性喜梅花,人品又可与梅花比洁,为了使人与花相得益彰,他特意在梅林深处安排下酒宴,请唐玄宗临视江采萍。

唐玄宗龙驾停在梅林旁,徒步进入梅林,只觉凉风微拂,清香袭面,玉凿冰雕般的梅花映入眼帘。困郁已久的他,也感觉到一丝怡人的清新。

待他见到江采萍,只见她淡妆素裹,含羞低眉,亭亭立在一株盛开的白梅下,人花相映,美人如梅,梅如美人,煞是清雅宜人。

唐玄宗顿时心喜,积郁为之烟消云散。在美人的陪侍下,唐玄宗开怀畅饮。

江采萍言语文雅,性情温柔,使唐玄宗感到一种温馨的抚慰,对她产生了深切的爱怜之意。

待问到江采萍擅长何艺时,她回禀能吹笛。

于是,唐玄宗命人取来白玉笛,朱唇轻启,吹出一段《梅花落》,笛声清越婉转,吹笛人仪态万方,四周的梅树随着笛音不时撒落几许花瓣。

唐玄宗仿佛置身于琼楼玉宇,不知是在天上,还是在人间。

随后,江采萍又奉旨表演了一段惊鸿舞,身影轻如飘雪,衣带舞如白云,使得唐玄宗不知不觉地又进入了另一个幽雅灵逸的世界。

从此,唐玄宗对江采萍爱如至宝,大加宠幸,封其为梅妃,命人给她所住宫中种满各式梅树,并亲笔题写院中楼台为“梅阁”、花间小亭为“梅亭”。

后宫佳丽虽多,但唐玄宗自此不复他顾。

相传,惊鸿舞可能有描绘鸿雁飞翔的动作和姿态。

这种模拟飞禽的舞蹈,在华夏有深远的传统,相传原始社会时期的“凤凰来仪,百兽率舞”中的“凤凰来仪”,应该就人类模拟鸟类动作的舞蹈。

战国青铜器上,有人扮鸟形的舞蹈图像;汉代百戏中,有扮大雀而舞的记载;汉画像石中,也有人扮鸟形舞蹈的画面。

不过,这些舞蹈大都穿着笨重的鸟形服饰道具,舞蹈起来很不方便。

而梅妃的惊鸿舞,着重于用写意手法,通过舞蹈动作表现鸿雁在空中翱翔的优美形象,更加轻盈、灵动、飘逸。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泰娘歌并引》诗中,描写歌舞伎泰娘云:“长鬓如云衣似雾,锦茵罗荐承轻步。舞学惊鸿水榭春,歌传上客兰堂暮。”

看来,惊鸿舞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唐人常以“惊鸿”来形容舞态优美轻盈。

………………

唐玄宗是个很重感情的人,对兄弟十分友爱。宋王成器,申王成义,是玄宗之兄;歧王范,薛王丛,是玄宗之弟。

玄宗即位之初,时常长枕大被,与兄弟同寝,不时设宴与兄弟同乐,还曾在殿中设五帏,与各王分处其中,谈诗论赋,弹奏丝竹,议谋国事,相处得十分融洽。

唐玄宗获得梅妃后,迫不及待地想介绍给诸位兄弟,于是特设一宴,招待诸王。

席间,他得意的向兄弟们称道:“这是梅妃,朕常称其为‘梅精’,能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今宴诸王,妃子可试舞一曲。”

梅妃先是吹奏白玉笛一曲,笛音曲折婉转,引人神驰。

宋王成器也善吹笛,歧王范善弹琵琶,玄宗更是妙解音律,五位兄弟都十分领会梅妃笛声的神韵。

笛声刚落,梅妃又翩翩起舞,漫舞轻廻,如惊鸿般轻盈,如落梅般飘逸,五人又都看得如痴如醉。

舞罢,唐玄宗命人取出珍藏的美酒“瑞露珍”,让梅妃用金盏遍斟诸王。

当时薛王已醉,恍惚中被梅妃的仪态迷住,一时神魂颠倒,竟然伸出脚来,在桌下勾住梅妃的纤足纠缠不放。

梅妃竭力保持镇静,不动声色,使力挣脱,转身躲入梅阁,不肯再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