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若元在三日前,就知道了西燕大军将有异动的消息。</p>
这消息,不是朝廷间客所报,也不是安西都护府的斥候所探,而是昆州刺史沈则敬对他说的。</p>
对于这个消息的可信性,萧若元没有一点怀疑,他知道沈则敬说的就是真的。</p>
因为伯父萧厚仁之故,萧若元和沈则敬保持了十分密切的联系,自然也知道了沈家的本事。</p>
这么重要的情报,沈则敬绝对不会是开玩笑。</p>
在沈则敬任昆州刺史这两年间,萧若元和沈则敬来往甚密,他们对彼此的性情和行事,都十分认同。</p>
在彭明义过世之后,萧若元被调任为安西都护,接管了赵钰罡的掌管的安西兵马。在沈则敬的建议下,萧若元到任之后,就是在不断地清除赵钰罡留下的暗线,并且在安西府兵中立威立信。</p>
如今快两年了,赵钰罡在安北府兵中留下的势力,基本被清光了,赵钰罡的影响也降至可无,取而代之的,乃是浓浓的萧若元风格。</p>
萧若元,乃是西宁卫的副将军。如今这安西都护府,实则上也承继了彭明义的治军风格,那就是勇猛向前、马革裹尸。</p>
因此,不管是练兵、出兵、掌令,还是军功、惩罚、升迁,讲究的,都是勇猛威严。</p>
按照萧若元的观点,只要勇猛不怕死,才能在战场上活下来,才能取的胜利。</p>
只是,这样勇猛的府兵,在沈则敬看来,还略有不足。勇猛是有余了,兵策实是不足。</p>
当年彭明义带兵,也有这个缺点,不然他自身和二十名亲卫就不会丧命了,就是计策狠毒比不上赵钰罡。如果彭明有稍有防范,今天西宁卫怎么会在赵钰罡手中?</p>
关于这个问题,萧若元和沈则敬也有过一番讨论。</p>
“带兵以正,掌兵以严。是以将令有所下,士兵莫有不从。这才是主将带兵之策。”</p>
萧若元对着沈则敬,是这样说的。义兵不行诡计,不是吗?既然是诡计,终非正道,最后怎么会成功?</p>
“这么说没有错。但是兵策并不都是诡计。战争的胜利,靠的,往往不是兵士的勇猛,而是适用的策略。”</p>
沈则敬是这样回答的。克敌之计、制胜之策,所涉的都是兵法奥义。</p>
在沈则敬看来,兵法奥义和为官之道,其实有许多共通之处,尤其是在沈则敬经历了京兆夺嫡、西宁谋势之后,对于这一点感受更深。</p>
不管是带兵还是为官,最终渴求的,都是治下平和安定。只要守住这个本溪,所有的计策都可以拿来用的。</p>
只要有守正之心,就是仁义之兵,何有诡计之说?</p>
沈则敬这个想法,也是受了岳父俞谨之的影响。</p>
萧若元听了沈则敬的话语,不禁若有所思。此后他在带兵过程中,除了勇猛之外,也尤为注意用兵策略。</p>
为此,萧若元还招募了一批文人,授予他们亲卫的官职。此举,意在用他们来为安北府兵讲授兵书、兵法,以加强安西府兵在兵策上的运用。</p>
沈余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成为安西都护府的一员。</p>
原先,他跟着沈则敬来昆州的时候,是作为昆州刺史府的幕僚,谁知如今竟然成为了安西都护府的官员,成为了萧若元的亲信。</p>
讲授兵书兵策这些,沈余宪表示完全没有压力。他的性子在沈宁的兄弟中,就是最灵通的。再加上掌管如流处这么多年,奇思妙计?肯定不成问题!</p>
所以沈余宏在安北都护府的日子,过得是十分滋润的。</p>
只是,当他一而再地接到沈余益的密信后,滋润的日子就开始变得紧张起来。</p>
西燕大军有异动,这个不算是新消息。去年底,沈余益就说过这个事情,可是如今从西燕连续来了几封密信,沈余宏就知道,事情紧急了。</p>
这时,沈则远也从互市中得知,西燕大商人,正在隐秘地撤离倚邦,看样子,这些商人已经得到消息了。</p>
综合这些情报,沈余宏不敢有任何耽搁,立刻告诉了萧若元。萧若元当即下令,安西府兵严阵以待,必要时刻,大永边境戒严!</p>
与此同时,萧若元也给赵钰罡和谢同甫去了书信,让他们做好相应的准备。</p>
萧若元的书信才发出去两天,赵钰罡和谢同甫都还没有回信,安西都护府的斥候,就传信了:西燕大军入侵!西燕大军入侵!</p>
随即,斥候的汇报就更加详细了:西燕有三十万大军,司马昊御驾亲征,大军直扑莫窟山而来,目标正是文镇、昆州!</p>
听到斥候的汇报,萧若元的脸色瞬间就沉了下来,一个个紧急军令,从萧若元的营帐中发出。</p>
立刻将此军情上报京兆,八百里加急,务必以最快的速度送至京兆,让景兴帝和朝臣知道西燕入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