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流处对于引导舆论风向,已经是熟练得不能再熟练的了。在短短时间之内,文镇、昆州两战的细节,就在西宁道各州的大街小巷流传。</p>
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碧云骢现世和青林火攻之事。沈则敬的威势、智慧和担当,伴随着这两件事的传扬,直刻在西宁道百姓的脑海中。</p>
沈则敬主政昆州两年时间,早就在昆州百姓乃至西宁道百姓心目中,立下了一个明晰的印象:一个好官!</p>
昆州在他的带领下,越发强盛和富裕,百姓也越加和乐。原先西宁道的官员和百姓都觉得,沈则敬是个提笔文官,是个为百姓着想的好文官。</p>
可是沈则敬骑着碧云骢出现,还定下火攻的策略,还力战守住了昆州。原来沈则敬,在军事武略上也有过人之处。</p>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p>
这就是沈则敬在西宁道官员和百姓心目中的形象!</p>
除了沈则敬之外,还有另一个沈家子弟,也成为了西宁道百姓谈论的热点,那就是沈余宏,在文镇中牺牲的沈余宏。</p>
大永的传胪、军中的英烈、沈则敬的儿子,这几种身份交织在一起,使得西宁道百姓对沈余宏的死感到无比惋惜,也为此感到悲痛。</p>
死亡,有时候是充满力量的。</p>
沈则敬、沈余宏,这两个人都是吴越沈家子弟,当然还有勇猛冲锋的沈则思、观测星象的沈余乐,也为西宁道百姓津津乐道。</p>
沈家,成为了西宁道官员和百姓仰望的所在。</p>
除了宣扬沈则敬、沈余宏等人的功绩之外,应南图还带着如流处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公布谢同甫和赵钰罡的罪状!</p>
赵钰罡和谢同甫通敌叛国,作为西燕的奸细,利用西宁卫先锋军打开了文镇的城门,致使五万安西府兵无一人生还,这样的罪名,足够他们死十次!</p>
一张张勾结的密信文书,被张贴在昆州府衙之前;来往勾结的路径过程,被一一陈列在 图画之中;毒杀前大将军、通敌叛国等一条条罪名,全都是有实证的、</p>
就算朝堂最后定罪的旨意没有下来,但是愤怒的忠勇之士,趁着昆州动乱期间,将这两个千古罪人绳之于法。</p>
有对比,才会有鉴别。在赵钰罡、谢同甫这两个叛国之人的对比之下,西宁道的官员和百姓,才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力战而死的萧若元、沈余宏是多么值得尊敬;也才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他们能在战争中幸存,是多得沈则敬等人的功劳。</p>
除了征兵、传扬、告罪之外,沈家人还做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在文镇举行公祭,为安西五万府兵祭奠!</p>
公祭的时日,定在文镇被破之后的二十天,也是五万安西英烈的三七之期。这个日子,是值得西宁道官员百姓记住的。</p>
在公祭之前,从文镇到昆州,都张起了长长的白旛;青林的残枝上,也都挂满了白花白纸;每个县衙、每个商号、每个大家族,也都挂起了白灯笼,为安西府兵祭奠。</p>
安西府兵,绝大部分都是来自昆州,昆州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丧事。百姓人家挂起的白幡和白灯笼,不只是因为公祭,更是因为家中有丧。</p>
文镇和昆州,一片缟素连桂州、南州两州,也是全城哀悼。</p>
到了公祭那一日,二十万西宁道士兵,全部披麻戴孝,从昆州城步行至文镇,为在哪里牺牲的英烈燃上青香,叩下响头。</p>
沈则敬一身素白,他骑着的碧云骢,也都挂着白幡,带领着二十万西宁兵力,在文镇跪了下来。</p>
一城缟素、哭声震天,二十万西宁士兵,还有近五十万披麻戴孝的西宁道百姓,这样的人数,这样的场面,只要身处其中,就可以感受到浓烈得化不开的伤悲,也可以感受到活着的幸运。</p>
有死之悲,有生之幸,这就是文镇公祭。</p>
这是昆州和西宁道的大祭奠,所领头的人,就是沈则敬,他带领着西宁道百姓同哭!与西宁道百姓一起,同悲!</p>
这一场公祭的意义,让西宁道的士兵和百姓,都知道了能够活着,是多么大的福分!他们之所以能活着,是因为这些人付出了自己的性命,是这些人守护着他们的家园!</p>
而守护力量的代表,当然就是连碧云骢都归顺的沈则敬!祥瑞所归,民心当然也所归。</p>
二十万士兵和五十万百姓,叩头之后,都望向了沈则敬和碧云骢,目光是前所未有的感激和崇敬。</p>
沈则敬及沈家的威望,在这一次公祭中到达一个高峰。(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