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明朝大丈夫> 第六百一十章 报复性掠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一十章 报复性掠夺(2 / 2)

秦国统一六国,这时北方的旬奴开始崛起,延绵千里的边境,一马平川的平原,使得旬奴人可以随时随地,自由进出大秦境内。旬奴人连年骚扰,打了再来,来了再打,国家为应付旬奴人所花军费无数。

而秦国为统一六国连年征战,财政己不堪重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才决定修建万里长城,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修建城墙关隘,以此来抵挡旬奴的骑兵。

秦始皇肯定是算过账的,修建万里长城虽然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是肯定比动用几十万大军防御不知从什么地方过来的旬奴人要划算的多。

事实也是如此,万里长城建好以后,旬奴人入侵的路线就不多了,大部分边境地区的百姓比以前要安宁的多。没有旬奴人的袭扰,这些地方很快恢复了经济发展。从这一点来说,谁能说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的决定是错误的?

后人评说秦始皇修建长城时不知爱惜民力,士兵督促老百姓干活,死在士兵的皮鞭下的老百姓不计其数,这便成了秦始皇残暴不仁的证据。

但是结合当时的情况,应该理解秦始皇,秦始皇也是无奈之下才这么干的。

旬奴人不傻,他们不会不知道秦国修长城的目的,既知秦国的目的,他们怎会任由秦国安安稳稳地修建长城?自然要加以破坏。

实际情况应该是秦国修长城的过程中,旬奴人在不停地袭击秦国的边境,企图阻止破坏秦国修建长城,也就是说长城修建的越慢,死的人就越多。

秦始皇应该是存了壮士断腕地决心,哪怕死几十万人,也要用最快地速度把长城完工,因此才下了死命令,让士兵督促民工拼命千活儿。

如果把修建长城看作是一场战争的话,那么这几十万民工就相当于敢死队,相当于正樱敌锋的工程部队,他们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进行施工建设,他们要跟旬奴人比速度,他们的速度越快,己方死亡的人数越少

最后这几十万人损失殆尽,而长城建成了,旬奴人被挡住了。旬奴人再想侵扰秦国,就要面对秦国的大军,秦始皇以损失几十万人的代价换取了一条稳固的防线。

如果这真的是一场战役的话,无疑,秦始皇又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但是留给他的却是千古骂名。

其实,把秦始皇换成后世任何一位英明伟大的君主恐怕都会这么千,换成李景,李景肯定也会这么干。

实际上,李景这样的事情也没少千,当年在红山岭,李景调动全山寨的人力兴建西山水库,当时可是冬季,天寒地冻的,恐伯山寨的人没有几个是心甘情愿出去做工的,但是在李景的强压下,it是用一个冬季加一个春天把水库建成了。

从工程本身来说,水库显然无法跟长城相提并论,但是道理是一样的,都是苦干快上,争取早日见到成效。

后来李景到了平阳府,建水库,建军工厂,几乎所有的工程都是动用了大量的民力,工程结束时,因劳累过度死亡的民工也不在少数。怎么不见老百姓反对李景?

因为老百姓不傻,他们知道李景为什么要这么千,当时流寇作乱,各地皆不得安宁,李景建军工厂是为了武装部队保护地方安宁,而那几年陕西山西连年大旱,兴修水利设施是为了积蓄水源,为的是日后能有个好收成。

平阳府治下的老百姓明白这个道理,同样修长城的老百姓也明白这个道理,早一天修好长城,他们就能早一天摆脱旬奴的侵扰,所以在修长城的过程中,并没有老百姓闹乱。

后人曾有疑问,秦始皇拥有数十万精锐部队,为何没有像汉武帝那样寻找旬奴决战,把旬奴彻底从边境驱逐出去?

有这样想法的人,是因为他们没有处在秦始皇的位置,不了解大秦的国家状况。

要知道秦国为统一六国打了多年仗,国家再有钱,能经得起常年作战么?另外秦国统一六国以后,整个国家并没有马上稳定下来,六国残余的势力还在反抗秦国。

时隔多年,到秦二世胡亥当政时,楚国的项氏家族和齐国的田氏家族还能很快纠结出一支部队跟秦军对抗。由此可见秦始皇当政时,国家是什么状况。这种情况下,秦始皇怎敢轻易出动大军与旬奴决战?

而且旬奴皆是骑兵,秦国则是以步兵为主,茫茫草原,以步兵对骑兵,旬奴人就算打不过,转身就可以逃跑,步兵如何追的上骑兵,一旦战况胶着,六国残余势力复起,秦国如何去应对?

至于汉武帝能对旬奴用兵,首先要感谢他的爷爷和父亲,没有文景之治给汉武帝积累的财富,汉武帝拿什么对付旬奴人?而且经过文景之治,大汉国内内忧己除,可以一心一意地对付旬奴人。即便这样,旬奴人也没有被汉军彻底歼灭,而大汉的国库却打得一穷二白,国力几近枯竭。

当然,秦始皇后来兴建阿房宫和地下陵寝确实是劳民伤财,不过后世哪个王朝的皇帝没有修建过皇宫,哪一位皇帝没有给自己修建过寝陵?而修建这些工程的过程中,哪一次死的人少了?偏偏就秦始皇挨骂?就秦始皇残暴不仁?

txt下载地址:

手机:

为了方便下次,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的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兰岚谢谢您的支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