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大汉帝国> 第四十三章气象一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三章气象一新(2 / 2)

“部那如此厚礼,必有大事耍做。他要孤做什刨”梁王是个精明人。收了重礼固然欢喜,却没有失去判断。

“大王言重了,下国之君哪敢有此等之心。”闽越使者的嘴上功夫不错,说得很委婉:“敞国之君是想请大王恩赐

“恩赐?。这词用得好,梁王大是受用:“呵呵!说吧!”

“诺!”阅越使者应一声,直说来意:“救国之君听闻大王欲与周阳结亲。周阳不允,为大王不平。大王是天家血脉,那周阳算是什么玩意儿?不就是长安一纨绔子弟。整日里吃喝玩乐,斗鸡走狗,欺压百姓,大王垂青,那是他的福气。他竟敢不识好歹

话才说到了一半,梁王不住点头,大是受用。虽然这事并非周阳之错,是寰太后给否了的,可是,这话他能对别人说么?迁怒到周阳头上。他也可以泄愤。

“以大王之英明,自是不屑与之计较。可是,下国之君是大王之臣,古云:主辱臣死,大王受此等之辱,敝国之君愿为大王出气。”冉越使者说了一大通吹捧话,终于到正题了。

“哦!”梁王虎目中精光一闪:“部郓打算怎么为孤出气?。

“周阳忤逆大王,他万死不足以赎罪”。闽越使者眼里闪过一抹凶狠之色。

周阳用兵不在周亚夫之下,更在于,周阳的大局观比周亚夫更好。处理政务更加善长,若是现在不除去周阳,等周阳掌握更大的权力。到那时,阅越就要吃大亏,甚至灭亡。

“大王,周阳辱大王,郭某为大王不平,若大王有意,郭某现在就去,不出数日,定斩周阳之头而归。”郭解带着几分醉意。大模大样的道。

他这人一心仿效荆柯,想做几件轰动的事情,上次准备行刺南宫公主不成,早就憋着一肚子怨气了。要是把周阳给刺杀了,轰动还吗?比起刺杀南宫公主更让他来劲。

“住口!”梁王却是大喝一声,脸色沉了下来。

梁王要成大事,拉拢周阳不成,就得除去。梁王的势力虽大,要除去周阳也不易。要是合闽越之力。再有郭解相帮,成功的可能性大得多了。按理说,梁王应该欣然同意才是,他却是怒了。

瞧他那怒的样子,不是作伪。是真怒,不仅闽越使者闹不明白了。就是郭解也懵了。

郭解是梁王极力结交拉拢的人物。就没有说过一句重话,天天好酒好肉、漂亮妇人侍候着。好话哪天不说一大堆,就没如此喝斥过,郭解一摇头,酒意去了不少,眼中精光四射,盯着梁王,问道:“大王何出此言?”“郭大侠误会了,本王是喝斥这东西,不是有意冒犯郭大侠梁王明白过来,忙向郭解致歉。

“哦!”郭解脸上的不怡之色这才消褪:“大王,闽越使者其言虽然狂悖,却也听得。错过此等良机,就再无机会了。”

“回去告诉郜那,他的盘算虽好。孤不上当!”梁王冲闽越使者喝斥起来:“你们是怕周阳统兵,灭了你们闽越国,以为孤不知道?哼!滚!”

一个滚字,势如雷霆,震得阅越使者耳朵嗡嗡作响。

问越使者有心再说,可是,把梁王似欲拧出水来的脸色看在眼里,又不敢说,只得急急忙忙的跑了出去。

等闽越使者离去后,郭解这才道:“大王,闽越虽有私心,却也是良策。周阳出入皆有护卫。凭大王之力,要除去很难,不妨借用闽越之力。大王要图大事,不除周阳。则大事不成,还请大王三思。”

“郭大侠所言,孤又何尝不明白。”梁王拍拍额头,很是烦恼:“孤要图大事,必除周氏父子,若周氏父子不除,孤的大事难图。可是。郭大侠想过没有?匈奴横行数十年,有谁能象周阳那般,对付匈奴有办法。数十年来,大汉不乏名将,周亚夫、李广、程不识,他们皆是名将之才,可是,又有哪一个能如周阳那般。对付匈奴特别有办法。若孤除了周阳。岂不是毁了大汉的顶梁柱?若孤大事能成,打匈奴还要用到他

“大王所言虽是有理,大王你要知道,这可是养虎贻害,后患无穷呀!”郭解万分不甘心:“万一周阳坏了大王大事,岂不后悔不及?”

“此事再等等,再等等,容孤好好思量!”梁王真是很烦,不杀周阳,他大事难成。杀了周阳,又是毁了顶粱柱,他还真是难办。

他若是只做个安乐王爷,倒不用顾忌这些,违逆他者杀了便是。可是,他要当皇上,要当皇上就耍有人才,没有人才,即使他当上了皇帝。也不能有所作为。若是没有了周阳这些良将,他即使当上皇帝,很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刘邦,成为笑柄。

默默默

未央宫,宣室殿。群臣肃立。静候景帝上朝。

今天的早朝与以往大不相同,有很多新面孔。

董仲舒、申公、朱买臣、严助、公孙弘、赵绾、王盛这些人才终于列于朝班。

虽然他们还没有给景帝正式命官,毕竟已经在朝堂之上了,这是可喜可贺之事。

在历史上,尽管他们有不尽如人意处,为后人所诟病,可是,他们对历史做出的贡献是无用置疑的,他们能列于朝堂上,说明汉朝将会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汉朝将走向文治武功全盛之局!

这些新进人员,他们的班次靠后。乍一看之下,仍是让人有气象一新之感。

不少朝臣不时瞄着这些新进人员。不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他们议得最多的,就是朝局将会生何种变化,哪些人会晋升,哪些人会贬黜。

前不久,景帝刚刚把许昌和庄青翟两个位高权重的人给贬了,主父偃和赵过异军突起,突登高位。今日朝堂上如此多的新人,这朝局的变化必然很大,被贬黜的官员不在少数。

“皇上驾到!”

就在群臣议论纷纷之际,春陀尖细的声音响起,群臣连忙闭嘴,准备朝见天子。

景帝身着皇袍,头戴通天冠。大袖飘飘而来。来到御座前,没有就坐,扫视群臣。

“参见皇上!”群臣见礼。

“免了”。景帝一挥手,目光落在董仲舒这些新进人员身上,微一颌,脸上带着笑容:“联做皇上十几年了,在这宣室殿接受你们的朝见。说起这次数,还真不知有多少。可是,十几年来,联就没有今天这么感慨,你们瞧瞧,朝堂之上多了这么多的新面孔,联就想到了气象一新的说法

这是铺垫,铺垫一完,就是正事。正事一出,不知道有多少人丢掉官位,不少大臣胆颤心惊,等着景帝的宣判。

“你们知道,联为何有这种想法吗?。景帝接着刮话:“十几年来。联在宣室殿听得最多的就是,匈奴横行,来去如风,今日在东,明日在西,说到底,就是匈奴不可战胜。大汉任由匈奴拿捏,就没有几个。敢昂起头,挺起胸的大臣,在这里大声说:匈奴不可惧!”

这是十几年的通病,不少大臣说过这话,不由得羞愧的低下了头颅。

“今日,联给你们一个机会景帝的声音有些高:“那些一心认为匈奴不可战胜的人,赶紧的。告老还乡吧。放心,现在告老,朝廷会给你们俸禄!若是让联贬黜。就休怪联不讲情面了!”

暴风雨来了!

不少大臣思前想后,最终还是不敢恋栈,只得告老托病,景帝照准,一个不留。

一下子,就有三十多位官员离开了宣室殿。

真到再也没有官员告老,景帝也没有逼他们,而是道:“既然你们都认为匈奴不可怕,联很欣慰,是联这么多年来,最欢喜的时刻,联的臣子,还是有胆量嘛!可是,联把丑话说在前面了,若你们仍是象以前那般,畏惧匈奴。那就不要怪联不留情了。”

群臣静默,不敢说话。

“这些新人,联把你们招揽来。不是让你们吃饭,消耗朝廷的俸禄景帝扫视一眼董仲舒他们:“联是要你们办丰的!你们一定要奉公守法,清廉自守,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谢皇上教诲!”董卑舒他们领训。

话完了,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了。给他们派事了。这可是大事,大臣们屏住了呼吸,紧张的打量着景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