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火墙”?说白了就是立起来的“火炕”,用红砖砌成,中空,内走烟火。火墙是红楼市一带乡村人家冬季重要的取暖设施或者说是“建筑”,有的与炕相连,有的单独走火烧炉子。红砖保温效果好,散热慢,就算停了火也能持续热上大半宿。
袁振富一家四口人大概是1998年末从安家的老宅搬出来单过的,有了严格意义上的自己的家,开始了“袁氏家族”独立生活。袁家的火墙建在两间连炕房子的中部,起来在一米多高,把房屋自然间隔开,袁野住在里面,形成半封闭的空间。
火墙主要的取暖功能外,那就是袁家这样的隔断功能了。当然,它还是冬季里乡村人家的“绿色基地”。勤快的女主人会把园子里起下的细小葱头儿或蒜瓣儿栽到盆里,放在火墙上,有时怕太热又在盆儿与火墙之间垫块砖头,葱和蒜苗就会疯长,几天时间就绿意盎然了,成为家中最喜人的风景。数九寒天,嫩绿的、肥厚的葱叶蘸酱,满口留香。如果家里来了客人,把蒜苗割下一茬,与鸡蛋同炒,更会香飘满屋,而且会飘到外面引得路上过往行人不自觉都会深吸几口鲜香的空气,然后伸出大拇指赞叹——这家好伙食!
对袁野来说,火墙还有一个功能被他开发到了极致——把洗的袜子和汗脚浸的鞋垫儿放上去烘烤,干得可快了。每到这时,屋里的味儿——那就别提了。气得其其格大骂,袁野总是嘻嘻地笑……
所以,袁野在里面生气,手刨脚蹬的,踢到了火墙上、
其其格:塔拉,你老实儿的,要是把火墙踹塌了,我把你塞那儿堵上!
袁振富笑了,说:快别吵吵了,早睡早起。
“不是我想吵吵,是这孩崽子又赖又犟,以后自己顶门过日子可咋整?看看铃铃,多听话,吃完饭就去帮我拿桌子刷碗……”
其其格又唠叨起来。
袁野拽过被子蒙住了脑袋,脑海里又回想起“童氏三魔”唠嗑儿的内容了。他突然下定决心:必须和老舅说说!
…………
学校放假了,学生那就是彻底放松了。袁月亮和孟静在自己的小屋里久久不能入睡,关上灯继续聊,说着各自学校里、班级里发生的趣事,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孟静兴奋得坐起身来,掀开窗帘一角,看满天的繁星,看弯弯的月亮,赞叹真是美不胜收啊。
“月亮姐,我明天就写一篇作文,把月牙河村的夜景写进去。你起来看看,可真美。”
袁月亮笑了,说:那好啊,写好了给我学习学习。
“你向我学习?月亮姐,太谦虚了吧?你是不是埋汰我呢?”
“铃铃,你想多啦,姐不会埋汰你的。我是真想看一看,你是怎么能把黑不溜秋的夜景写出花儿来的。这哪能和红楼市区比啊,晚上都亮堂堂的,大街上总有人,好像就有一些人晚上从来不睡觉似的。”
孟静望着星空,说:城里太闹挺,村里多静啊。就算有狗叫、猫叫、蛐蛐儿叫、青蛙叫,那都不闹心,特别好听。
袁月亮跟着坐了起来,搂着孟静的脖子说:你啊,真托生差了,托生到农村就对了,咱俩就做亲姐妹。
“那袁野咋整啊?”
孟静说完便“铃铃、铃铃”地笑了起来。
突然,袁月亮警觉起来,比划了一个“嘘”的动作——
孟静压低声音说:怎么了,月亮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