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中,登基数月的司马炎一日数惊,悲催地发现一个事实,急于取代曹魏登上帝位的自已,或许成了曹魏的一个替罪羊,被牢牢地绑缚在了待宰的刑柱上。
吴军不仅在许昌、南阳大规模地围歼晋军大队,在衮州,石苞主动放弃了陈留,退到东郡、河内郡管城,马隆也在近卫军朱异部了迫下,退守衮州,而吴军一部更侵入了青州、北海,而衮州、翼州腹地,仅有的一支力量就是马隆的十余万兵马,已难以抵挡吴军的攻势。
洛阳一带,加上石苞的兵马也不足三十万人,而不久将来,洛阳面对着的吴军,其中强悍的近卫军就将有四个军,近二十余万人,加上吴军编制中的辅军近卫工程师与州郡兵,吴军可随时聚集五十万大军。更何况,吴军现在气势如虹,晋军士气低落,洛阳的失守也指日可待了。
洛阳城中,朝野议论纷纷,无论官吏、百姓,都惊恐地谈论着不久前的战事。官员或有震恐,大多百姓却暗自欣喜。
孙吴的大军,被没有朝廷官员宣扬的那些凶悍,每到一处,除对敌对的世家残酷万分外,对一般百姓却秋毫无犯,新据的地方,三年免征田赋,更不征兵役,徭役虽然没有免除,但征发后,都是在当地进行道路、水利的建设,而这些建设,真接受益地还是当地的百姓。孙吴朝廷更组建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工程兵队伍,真接开展大型的道路、水利工程的建设,受益的仍是当地的百姓。而最令一般百姓动心的是,孙吴的授田制与分级收取田赋法令。
虽说新朝也进行了授田,授田的数量还远超孙吴数倍,但孙吴每人授十亩,五十余亩以下基本是免收田赋的,而南方孙吴之境百姓富足的传闻更是早有流传。
尽管官吏、世家大族尽力的损毁,但控制不了商人的往来。孙吴的仕慈也随着大量释放的士卒流布于广大乡村之中。这吴兵,不仅作战凶悍,锐不可敌,但只要你放下刀兵投降之后,吴兵毫不伤害,也不裹胁,只是按自己意愿,征召拣选青壮加入吴军辅兵,其余人员,一概散资遣散。
这也是绝大部他百姓相不通的地方,能俘获士卒,不伤害也就罢了,少见有遣散的,更何况是散资遣散!
有被遣散的士卒,刚回到家中,就又被朝廷征召了去。但令人感到蹊跷的事,大多士卒都毫无怨言的应征了,这让新立的朝廷有些欣喜,但又有传言出来,这些士卒好些都怀着上阵投降,再领取吴军遣散费的心思。这个传言,风一般地传了开来,但朝廷官员惊愕不已,也让普通的百姓暗笑不已。
要改朝换代了,新立的皇帝就要完了。这样的心思,不仅在朝中大多数的官吏及世家大族心中腾起,也得到了大多数百姓的认同。洛阳朝廷之中或各地官署,都有人抱病辞官或干脆不辞而别。这孙吴也是不讲情理的,动辄就把抗拒的官吏连根拔起,举族迁往海外为奴的。
对这些的情形,司马炎与诸勋臣束手无策。
“陛下,吴军近在咫尺,臣以为,必须加强洛阳的防御,急速下诏征召各地勤皇。”散骑常待邵悌出班奏道。
“征召勤皇?”司马昭疑惑道。这征召勤王,这不就如百余年前那样天下诸候共同讨袁一般。
“陛下,臣以为,吴晋之争,既是法统之争,也是礼统之争。孙吴北来,不仅要倾覆我大晋社稷,其所倡的歪理邪说,也是对我传承千古礼仪道德的倾覆。陛下下诏,有识之士必应诏而起,一起前来,共襄攘吴倡礼之义举。孙吴虽然强悍,又岂能敌天下万千士民之力!”邵悌激昂道。
“臣附议。元伯说的十分有理。吴主军亮乃是天降妖孽,倒行逆施,播散邪说,毁我名教,天下有志之士早忿闷之情,若陛下诏书一下,不止我大西之境,就是孙吴境中,有识之士也会群起反对。”贾充出班附和道。
“好,即行下诏。申吴主孙亮之罪,诏令士民,勤皇返正,朕不吝重赏。”司马炎下旨道。
本章完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