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那年的记忆> 关于“杨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关于“杨慎”(1 / 2)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原籍庐陵人,元末迁居四川新都(今属四川)。出生于书香门第,是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湖广提学佥事杨春之孙,自幼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其少年聪颖,十一岁能诗,十二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人皆惊叹不已。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

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众臣因“议大礼”,违背世宗意愿受廷杖,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三十余年。

杨升庵充军云南之时,从其三十七岁到七十二岁,不间断长达三十五年在云南设馆讲学,并游历考察,广收学生,孜孜不倦地写作和研究,出版了大量轰动一时的学术著作。对云南在明代完成与中原文

化的融合,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在云南培养出了第一个少数民族学派──“杨门七子”,杨士云(字从龙,号弘山,正德进士,监察御史),吴懋(字德懋,号高河,举人,官至知州),保山张含(字愈光

号禺山,正德举人),开远王廷表(字民望,号纯庵,正德进士),昆明胡廷禄(字在轩,号学原,正德进士,曾任按察司副使),晋宁唐锜(字子荐,号池南,嘉靖进士,监察御史)。真所谓“七子文藻,皆在滇云,一时盛事”。(《升庵全集》)正是基于这些文治教化,才有清初雍正四年(1726)的“改土归流”(改土官为流官),在云南大部分地区废除土司制度,完全实行与内地一样的府县行政管理制度。所以直到今天,在云南老百姓中最受崇敬的三个神(或人)就是观音,孔明和杨升庵。

杨慎一生刻苦学习,勤于著述,是为明代著名的博学家。他不仅对经、史、诗、文、词曲、音韵、金石、书画无所不通,而且对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等也有很深的造诣,著作达四百余种。《明史·杨慎传》称:“明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慎第一。”杨慎于嘉靖三十八年(即1599年)七月六日卒于戍所,时年七十二岁。临终时,他还以“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自勉。

杨慎存诗约2300余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他广泛吸收六朝、初唐诗歌一些长处,形成“浓丽婉至”的诗歌风格,亦是唐后历朝中不可多得的一位诗人。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便是以杨慎的一首《临江仙》开篇的。

杨慎词欣赏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此一首《临江仙》词,摘自《廿一史弹词·说秦汉开场词》。《廿一史弹词》原名《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十段分别为:总说、说三代、说秦汉、说三分两晋、说南北史、说五胡乱华、说隋唐二代、说五代史、说宋辽金夏、说元史。内容相当统一,都是纵观古人、反思历史、发现历史上的是非成败,感慨转眼成空。

毛氏父子批注《三国》时,将这一首词加在小说最前面的,因为《三国演义》的流行,也因为这首词本身的出色,让“滚滚长江东逝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成了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名句。

西江月

豪杰千年往事,渔樵一曲高歌,乌飞兔走急如梭,眨眼风惊雨过。

妙算龙韬虎略,英雄铁马金戈,争名夺利竟如何,必有收因结果。

此首《西江月》,摘自《廿一史弹词·说三分两晋下场词》。

临江仙

戍云南江陵别内

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骏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

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河洲。今宵明月为谁留?团团清影好,偏照别离楼。

转应曲

银烛。银烛。锦帐罗帏影独。离人无语消魂。

细雨斜风掩门。门掩,门掩,数尽寒城更点。

少年游

红稠绿暗遍天涯,春色在谁家?花谢人稀,柳浓莺懒,烟景属蜂衙。

日长睡起无情思,帘外夕阳斜。带眼频移,琴心慵理,多病负年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