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那年的记忆> 中国史猛将传:序篇西汉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中国史猛将传:序篇西汉篇(1 / 2)

 中国史猛将传:序篇

古代战争中,除了指挥若定的大将和运筹帷幄的谋士,凭借高超武艺冲锋陷阵、斩将夺旗的猛将们也深深吸引着大家,尤其是在小说、演义中甚至夸张到整场战争就是由几个猛将决定,这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实际上,猛将的单挑和冲阵对战争成败的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另一方面,史上的许多猛将虽然武勇超群,但由于没人写出过有关他们所处时代的、有影响的小说、演义,使得他们的名字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中,不为大部分人所知。这些也就是这部作品产生的原因了。

入选本传的条件很简单:身为猛将,擅长弓马,有亲自冲锋陷阵和单挑、斩将的记录者即可以入选。

筛选标准:

一、已入选《韦孝宽版百将传》的将领不再重复入选。

二、必须是带兵的猛将,力士、卫士(典韦、许褚等)和刺客(专诸、聂政等)不予考虑。

三、要有具体战绩的记载,有许多人被称为勇力绝人,但是没有具体战绩记载,这种类型的不予考虑。

四、在正史中要有列传或足够的记载。

五、蒙古前期的将领不予考虑。

六、三代及春秋战国的将领不予考虑,主要原因是事迹太少、难以成传,而且春秋以前的战争多为车战,难以体现武将的武勇,战国时期的战争则少有单挑战例或武将亲自冲锋陷阵的记载。明清的将领数量相对减少,因为在火器日渐推广的时代,武力已无太大意义。

最后确定的人选共60人:

西汉(4):项羽、英布、樊哙、灌婴。

东汉(4):铫期、马武、贾复、臧宫。

三国(7):张飞、孙坚、甘宁、吕布、曹彰、张辽、庞德。

两晋十六国(3):冉闵、邓羌、张蚝。

南北朝(9):薛安都、奚康生、杨大眼、高敖曹、彭乐、蔡佑、侯安都、周文育、萧摩诃。

隋唐(13):麦铁杖、张须陀、杜伏威、秦琼、尉迟恭、程知节、罗士信、单雄信、薛万均、薛万彻、哥舒翰、南霁云、白孝德。

五代十国(2):李存孝、王彦章。

宋辽金夏(8):高怀德、呼延赞、岳云、杨再兴、牛皋、王德、魏胜、完颜陈和尚。

元(3):张柔、史弼、李庭。

明清(7):花云、王弼、刘綎、曹文诏、黄得功、额亦都、鳌拜。

西汉篇

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将领不予考虑的原因在前面已经提到,就不重复了。比如后羿号称善射,但没有在战场上体现出来;伍子胥号称力能举鼎,庆忌号称勇力绝人,可是在正史上却找不到他们冲锋陷阵的具体记载;南宫长万和晏婴用二桃杀掉的三士等人更像是勇士而非统兵的猛将;而聂政、专诸等虽勇,可惜都是刺客而非将领;而到了战国时期由于军纪森严,凭借个人勇力冲锋大多是禁止的,比如吴起曾经斩杀过一个不听军令私自出阵,斩获敌兵首级而归的勇士,因此猛将个人的发挥就基本失踪,白起等人所以威震天下,靠的不是血气之勇,而是他们的韬略,所以此时期真正有入选资格的人其实不多。

如此一来,我们就不得不一下子把时光机器调到楚汉战争时期了。大家肯定都猜到了:“第一位,项羽!”答对了,第一位就是在当时勇力天下无双的西楚霸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