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那年的记忆> 中国史猛将传:两晋南北朝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中国史猛将传:两晋南北朝篇(1 / 2)

 两晋十六国篇

三国归晋后,百姓们并没有享受到很长时间的和平。很快,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就使中国的大地变成了烽烟四起的战场。本时期入选的将领有:冉闵、邓羌、张蚝。

冉闵(?~352):字永曾,小名棘奴。魏郡内黄人。其父冉良是石虎的养子,勇猛善战。冉闵从小为石虎抚养,也以石为姓。冉闵长大后身长八尺,有谋略,勇力绝人。338年,石虎被慕容恪击败,二十多万大军溃散,唯独冉闵所率部队得以保全,他也由此开始出名。击败梁犊后更是威名大振。石虎死后,冉闵凭借手中的兵权逐渐得势。350年,他囚禁了后赵皇帝石鉴,并恢复冉姓,改回汉人装束,下令凡是汉人进献一个羯人首级者,文官升三级,武将拜牙门将军。汉人和胡人间的仇恨已经积压多年,此时终于爆发起来,加上有冉闵的鼓励,在全国各地都展开了了大规模屠杀羯人的行动。一天之内,羯人的首级就堆了数万个,尸体在城外都喂了野狗。冉闵又率汉人屠杀羯人,无论男女老幼全部杀死,邺城几天内就堆积了二十多万的首级。在战场上捉到的羯族俘虏都要被斩首,凡是高鼻多须的都跟着遭殃被杀死,经过这场全国范围的大屠杀,羯族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已经不复存在。不久,冉闵就杀了石鉴,在邺城称帝,改国号为魏,史称冉魏。然后发兵进攻后赵的残余势力,其间也曾战败,但最后还是灭了后赵。

由于粮食不足,冉闵常率部在常山、中山等郡中搜粮。前燕王慕容俊派名将慕容恪率数万骑兵前往进攻。352年四月,两军在廉台一带交战,此战是冉闵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他的武勇。冉闵所部仅有万余人,但都是精锐步兵,而且冉闵平时善养士卒,士卒都为他效死力,所以初始十战皆胜。但慕容恪不愧为当时的名将,他先挑选出5000骑射手,用铁链将他们的战马相连,作为秘密武器,再以自己的大旗引诱冉闵出丛林进攻,冉闵果然亲自率军攻向慕容恪。

当日早上,冉闵左手持双刃矛,右手持钩戟,骑着著名的朱龙宝马,一马当先向燕军的中军大旗杀去。一路斩杀燕军300多人(按史书的上下文推敲,很可能是他一人所斩的,实在不可思议),至逼慕容恪。此时燕军的连环马军开始从两侧夹击,魏军大败。燕军将冉闵围困数重,冉闵仍然溃围而出。向东逃出二十多里时,日行千里的宝马朱龙突然倒毙,冉闵于是被擒。

冉闵被押去见慕容俊,慕容俊责问他:“你不过是个奴仆出身,怎敢称帝?”冉闵毫不示弱,说:“天下大乱,你们这些蛮夷都称帝,何况我是中土英雄?”慕容俊大怒,抽了他三百鞭,不久,在龙城将他杀死。冉魏没多久也被灭。

接下来的邓羌和张蚝都是前秦著名猛将,因为二人齐名,当时多以关张比之,所以将他们合在一起介绍。他们在晋书中都没有列传,所以事迹较少,甚至连生卒年都不知道。其实前秦当时猛将如云,如杨安、毛当等,但是记载甚至还少于邓、张,而名声又低于二人,只好略去了。邓羌首次在历史中出现,是在356年春。他率兵在轵关和前燕将领慕舆长卿作战,生擒慕舆长卿,斩首2000余级。357年四月,他随苻黄眉、苻坚(当时还只是东海王)等率兵1.5万进攻姚襄。姚襄是当时的勇将,且颇能得人心,人多以孙策比之。初始姚襄坚守不出。邓羌献计说:“姚襄刚被桓温、张平所败,锐气已失。但他为人凶狠好强,如果擂鼓扬旗,直逼到他的营垒前,他必然大怒出战,一战可擒。”苻黄眉于是派邓羌率3000骑兵依计行事,姚襄果然大怒出战,邓羌诈败逃走,在三原突然回兵攻击,苻黄眉的大军同时夹攻,姚襄大败,在逃走时宝马黛眉跌倒(和冉闵的朱龙一样。怎么宝马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被秦兵擒杀,姚襄之弟姚苌(后来的后秦开国君主,人渣)率众投降。由此战看来,邓羌不仅勇猛,而且还有一定的谋略。

358年二月,苻坚进攻叛将张平,邓羌任前锋,这时另一位主角张蚝出场了。张蚝本姓弓,上党人,是张平的养子,张平派他抵挡邓羌。张蚝力大且敏捷,能将牛倒拖而走(和许褚有得比),又能越过很高的城墙(轻功?夸张了吧),和邓羌正是对手。两军相持,不分胜负,邓张二人是各自军中首屈一指的猛将,期间应该发生过精彩的单挑,可惜史书没有相关的记载。三月,苻坚的大军到达,张平全军出战。张蚝单人匹马,大呼冲锋,连续四五次出入秦军阵中,如入无人之境(邓羌跑哪里去了?)。苻坚招募可以生擒他的人,于是吕光(后来的后凉开国君主)出战,一枪刺倒张蚝,邓羌将他擒住(明显是两个打一个),张平军溃散,张平投降。苻坚厚待张平和张蚝,尤其是张蚝,苻坚封他为虎贲中郎将,常让他跟随左右。前秦人从此称邓羌、张蚝为万人敌。张蚝可能开始主要担任苻坚亲卫队长的工作,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在战场上出现,而邓羌则早就是前秦统兵的大将了,359年四月,他又率兵平定了高离的叛乱。

邓羌不仅是个勇将,而且在行政上也颇有作为。359年八月,他担任御史中丞,配合王猛执法。他和王猛不畏豪强,执法严明,数旬之间,斩杀、罢免犯法的豪强、贵戚二十余人,豪强贵戚们大为震恐,于是首都长安大治,法治的风气行于全国。苻坚叹道:“我现在才知道天下有法,天子尊贵!”

365年七月,匈奴右贤王曹毂、左贤王刘卫辰(夏开国君主赫连勃勃之父)反叛。苻坚亲自率兵征讨曹毂,命邓羌征讨刘卫辰。苻坚斩曹毂弟曹活,曹毂投降。邓羌在木根山生擒刘卫辰。367年十月,苻柳、苻双、苻武、苻廋等发动叛乱。368年一月,苻坚派兵征讨,其中邓羌随王猛征讨蒲阪的苻柳,张蚝随杨安征讨陕城的苻廋。王猛到达后坚守不战,苻柳以为王猛惧怕他。五月,苻柳率2万兵马出城,西取长安。邓羌率7000骑兵夜袭,大破苻柳,苻柳回军时又遭王猛伏击,只剩下数百骑逃回蒲阪。九月,王猛军攻克蒲阪,斩苻柳等。又派邓羌合攻陕城,十二月,攻克陕城,擒苻廋。加上七月份王鉴等人已经击斩苻双、苻武,这次叛乱已被完全平定。

369年十二月,王猛率邓羌、梁成等进攻前燕的洛阳。370年一月,邓羌和梁成率军1万余人,在石门大败前燕慕容臧率领的10万援军,斩首3000余,俘燕将杨剧。洛阳守将慕容筑不久就献城投降。

370年六月,王猛率杨安、邓羌、张蚝等统军6万余人伐燕,屡胜,但杨安受阻于晋阳。七月,王猛和张蚝前往支援。张蚝率数百壮士挖掘地道而入,斩关开门,使王猛和杨安的大军得以攻入晋阳,生擒燕东海王、并州刺史慕容庄。十月,王猛进至潞川,和燕太傅慕容评的30万大军相持。王猛派遣徐成侦察敌情,命令中午必须回到营中,结果黄昏徐成才到,王猛准备以军令斩之。邓羌认为徐成是员大将,应该留用,请求王猛饶恕他,王猛不许。邓羌又说:“徐成是我的郡将。虽然犯军法该斩,但我愿意和他共同作战,立功赎罪。”王猛仍然不听,邓羌大怒,回营聚集兵马准备攻击王猛。王猛问他原因,邓羌说:“我奉命征讨远方的贼子,现在近处就有贼子,自相残杀,我要先除掉他!”王猛认为邓羌勇猛而又讲义气,于是赦免了徐成,邓羌亲自见王猛道谢,王猛握着他的手说:“我是试试将军,将军对郡将都如此义气,何况对国家?我再也不担心敌人了!”慕容评贪财,甚至命令部队用柴用水要向他购买,燕军都很怨恨他,没有斗志。王猛乘机派郭庆率5000骑兵,烧毁了燕军的辎重。慕容评没有了辎重,又被燕王催促,于是被迫出战。王猛鼓励士卒,大举进攻。他见到燕军的阵势,让邓羌出战,邓羌说:“封给我司隶校尉之职,燕军就包在我身上。”王猛说:“这不是我能决定的,我可以封你安定太守、万户侯。”邓羌很不高兴,回营。两军交战,王猛召邓羌,邓羌在营中睡觉,王猛于是赶到他营中,答应他的条件。邓羌就在帐中痛饮,然后和张蚝、徐成策马持矛,突入燕军阵中,出入四次,旁若无人,斩杀敌军数百人,战至中午,燕军大败,秦军斩俘5万余人,乘胜追击,又斩俘10万余人,慕容评单骑逃走。邓羌前面为徐成求情,阻挠军法的执行,又想进攻王猛,是徇私无上,但勉强还可以用讲义气来解释。可是在大敌当前的时候用不出战要挟主将,实在是没有道理,若非王猛处理得当,后果不堪设想。而战后王猛为邓羌求司隶校尉之职,苻坚认为司隶校尉之职行政工作繁重,邓羌是可比廉颇、李牧的名将,征伐四方才是他的职责,所以没有同意,只是加封镇军将军,位特进而已。此战之后,王猛统军围困燕都邺城。十一月,苻坚亲自率10万大军支援,不久就灭了前燕。

374年五月,邓羌和杨安等率军5万,入蜀中征讨反叛的张育、杨光,九月,击斩张育、杨光,收复益州。376年十月,苻坚命苻洛率军10万,邓羌、张蚝等率军20万,进攻代王拓跋什翼犍,获胜。十二月,邓羌被封为并州刺史,从此在史书上就找不到有关他的记载,不久后的前秦围攻襄阳的战役和淝水之战他都没有参与,而379年二月张蚝被封为并州刺史,所以很可能邓羌就是在379年一月左右去世的。

383年五月,晋车骑将军桓冲率军10万进攻前秦,苻坚派苻睿、慕容垂、张蚝等前往救援,张蚝从褒斜谷南下,晋将杨亮撤退。八月,苻坚决定伐晋,苻融率张蚝、慕容垂等,统大军25万为前锋。接下来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张蚝也没能阻止前军的溃散。十一月,张蚝奉命率5000羽林军增援并州,此后一直留在并州。385年八月,张蚝率兵将苻丕迎接到晋阳,此时才得知苻坚已经被姚苌杀害。苻丕即帝位。九月,张蚝被封为司空,386年六月,又被封为太尉,邓羌之子邓景也被封为京兆尹。从此张蚝就从史书记载上蒸发了,是不久就去世了吗?不得而知。

南北朝篇

南北朝初期,北方在北魏的统治之下,因为北魏皇室室鲜卑族,所以尚武之风很盛,猛将辈出。南朝初始则少有著名的猛将,直到疆域最小的陈朝时倒一下子出了侯安都等一批猛将,真是让人费解。此时期入选的猛将有:薛安都、奚康生、杨大眼、高敖曹、彭乐、蔡佑、侯安都、周文育、萧摩诃。

薛安都(410~468),字休达,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世代为地方豪强,薛姓仅在汾阴就有三千家。年少就以勇猛闻名,身长七尺八寸,弓马娴熟。受北魏朝廷命令,助秦州刺史北贺汨击灭反叛的胡人白龙子,受封雍、秦二州都统。444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进攻柔然,薛安都与族人薛永宗乘机起兵叛变,薛永宗扎营在汾曲,薛安都袭取弘农。拓跋焘亲自率军击灭薛永宗,灭其族,薛安都知道众寡不敌,率众投奔刘宋。

入宋后,薛安都向宋文帝刘义隆请缨,转战河陕一带,取弘农,不胜而还。450年,宋军分东西两路北伐,薛安都任扬武将军,在西路任前锋,随柳元景进军关、陕。薛安都连破卢氏、弘农,在弘农等柳元景的后续部队抵达后,立即率众急趋陕城。魏军凭险固守,宋军屡攻不下。魏洛州刺吏张是连提率军2万来救陕城,薛安都等与之战于城南。魏军突骑冲击,宋军难于抵挡。薛安都脱盔解甲,战马去鞍,只穿绛袖两裆衫,跃马横矛,单骑突阵。张是连提令军卒放箭,薛安都持矛四面旋舞,箭都被挡回,反而伤了不少魏兵。宋军乘势反击,将魏军击退。次日,两军再战,薛安都对奋武将军鲁方平说:“强敌在前,坚城在后。不拼命怕不行了。我与君相约一起出战。君不进,我斩君;我不进,君斩我!”于是薛安都居左,鲁方平居右,突击魏军,恰逢援军又到,宋军士气大振,薛安都挥矛冲阵,杀伤甚众,矛折断后换矛再冲,魏军大溃,张是连提被斩,宋军攻克了陕城。

452年二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被刺杀。宋文帝刘义隆乘机北伐。薛安都随柳元景进据洪关。后来进攻碻磝的宋军败退,薛安都又随随元景撤退。然后又征讨西阳五水蛮人。

453年,宋太子刘劭刺杀了宋文帝刘义隆,薛安都率军与柳元景随刘骏讨伐刘劭。五月四日,他率所部骑兵为前锋,直杀入刘劭的殿庭。刘劭党羽尚有数百人,见状一下子奔散。

薛安都的从弟薛道生犯了罪,被秣陵县令庾淑之处以鞭刑。薛安都大怒,骑马率数十人,都执着槊,准备去杀淑之,被柳元景劝阻。454年二月,刘义宣、鲁爽、臧质起兵反叛,薛安都和沈庆之奉命率兵进攻鲁爽,两军相遇于小岘,薛安都远远望见鲁爽,便跃马大呼,直往刺之,应手而倒,左右斩下鲁爽之首。鲁爽是将门之子,当时的猛将,人称“万人敌”。薛安都单骑斩之而返,当时人都说关羽斩颜良也不过如此。接着他又率兵协助王玄谟击败叛军。

465年九月,宋前废帝刘子业以薛安都为徐州刺史,镇守彭城。十二月,刘子业被杀,刘彧即位,即宋明帝。天下州郡不服,拥立晋安王刘子勋,纷纷起兵对抗刘彧,薛安都也起兵响应。次年,沈攸之攻杀刘子勋,各州郡又纷纷归顺刘彧。薛安都上表谢罪,可是刘彧仍派沈攸之等率军进逼彭城。薛安都畏惧,不得已投奔北魏,受到隆重接待,被封为镇南将军、徐州刺史、河东公。北魏军马上南下,大败宋军,占据徐、兖、青、冀四州。薛安都归北魏后颇受礼遇,获赐极其豪华的宅第,子侄和部下也多获封赏,但是他渐生悔意,郁闷成疾,不久病逝。

奚康生(467~521),本姓达奚,河南阳翟人。其祖先居代郡,世代为部落头领。年少时就以勇猛著称,能开十石强弓,用的箭也不同于常人。太和(477-499)初年柔然犯境,他担任前锋军主作战。后随魏孝文帝元宏攻齐,齐军据断水路,元宏招募可以破敌者,奚康生前往应召,他扎起木筏,在上面堆积柴火,顺风放火,焚烧敌舰,顺着烟火突击,杀敌甚众。吐京胡反叛,自号支辛王,奚康生随章武王元彬前往平定,元彬分军为五军,与敌接战时其余四军皆败,只有奚康生得全。他亲率精骑1000追敌至车突谷,假装坠马,敌军纷纷来赶,他突然跳上战马,挥矛杀伤数十人,射死辛支王。

498年,奚康生随王肃攻齐义阳城,齐将张伏护登上城楼叫骂,王肃命令奚康生射杀他。奚康生对准城楼,窗口一开,张伏护就应弦而毙。齐将裴叔业率众围涡阳,欲解义阳之急,魏将高聪、元衍等前往救援,都被击败。奚康生受命往救,一战大破敌军。随后又击破桓和、陈伯之。梁将徐济率军犯境,奚康生击擒之。梁将听说他能开强弓,特地作了长八尺的两把大弓和粗如长笛的箭送给他(有考考他的意思),奚康生召集手下(那就表演给你看看),用其平射,仍有余力,观众都很惊异。

505年十月,梁武帝萧衍便以其弟萧宏为统帅,兴师进攻北魏。北魏中山王元英率奚康生等迎击。萧宏怯懦愚劣,知道元英率军迎击的消息后,甚为恐惧,决定撤军。奚康生闻后,遂急派杨大眼至元英处,对其说:“梁人自克梁城已后,久不进军,其势可见,必畏我也。王若进据洛水,彼自奔败。”但元英认为:“萧临川虽騃,其下有良将韦、裴之属,未可轻也。宜且观形势,勿与交锋。”不久萧宏莫名其妙地领数骑落荒而逃,梁军大败。元英率军迎击,大破萧宏,梁军损失近5万人。

奚康生担任相州刺史,相州天旱,他派人鞭打石虎画像,到西门豹祠里求雨不成,又拔了西门豹像的舌头,不久他两个儿子暴死,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书上说的,别说我宣扬迷信)。后因参与宫廷内部斗争被杀。

接下来是在田中芳树的《奔流》中大出风头的杨大眼。杨大眼,武都(今属甘肃)人,氐族。武都氐王杨难当之孙,年轻时就很有胆气,骁捷异常,跳走如飞。北魏孝文帝元宏准备南征,令尚书李冲负责选拔将官,杨大眼也前去应试,但被拒绝。杨大眼说:“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于是拿起三丈多长的绳子,缚在自己头上的发髻上,向前奔跑,结果“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观者无不惊叹。李冲遂以杨大眼为军主。杨大眼对同僚们说:“我今天正是蛟龙得水的日子,从现在起再也不会与诸君同列了。”不久,杨大眼升为统军,随元宏南征宛、叶、穰、邓、九江、钟离,勇冠六军。498年三月,杨大眼与王肃、奚康生等率步骑18万救涡阳,齐将裴叔业见魏军来势颇盛,只得退保涡口。后出任东荆州刺史。时蛮人首领樊秀安等反抗北魏,杨大眼随都督李崇征讨。504年正月,杨大眼攻樊季安等,大破之。杨大眼的妻子潘氏,善骑射,到军中探望杨大眼时,不论攻战还是游猎,潘氏也身着戎装跟随。回营后,与诸将同坐帐下,言笑自得。杨大眼指潘氏对诸人说:“此潘将军也。”

506年四月,梁江州刺史王茂率军数万人,进攻北魏荆州,并引诱北魏边民及各蛮族,另行建立宛州。接着派梁任命的宛州刺史雷豹狼、军主曹仲宗等领众2万偷袭北魏河南城。杨大眼统军反击王茂,大败之,斩梁辅国将军王花、龙骧将军申天化,梁军亡失2000余人。杨大眼又攻入河南城,迫使王茂逃回江州。并乘胜追击至汉水,连续攻陷五座城池。早在505年十月时,梁武帝萧衍便以其弟萧宏为统帅,兴师进攻北魏。506年四月,北魏以中山王元英率军10万迎击梁军。杨大眼与邢峦共同反击梁军。九月,二人联兵进攻,于清水以南击斩梁将蓝怀恭,俘斩万计。507年正月,元英与杨大眼率数十万大军攻钟离,萧衍命韦叡自合肥领兵增援钟离,受曹景宗节度。曹、韦两军进屯邵阳洲,夜间,韦叡率众于曹景宗营地前20里处掘长堑,树鹿角,截洲为城,距魏军城堡仅百余步。拂晓,元英见后大惊。杨大眼率万余骑出战,攻势甚猛,所向皆靡。韦叡结车为阵,杨大眼聚骑围之,韦叡以强弩2000一起发射,杀伤魏军甚众。杨大眼右臂中箭,只得退走。梁军当时常去淮北去割草,杨大眼将其全部抓获。后曹景宗募勇士千余人,于杨大眼营南数里筑垒,并亲自在旁指挥。杨大眼闻讯前去进攻,但败于曹景宗,于是梁军营垒很快建成。曹景宗特派赵草驻守,此后,梁军便随意地在这里割草放马,杨大眼每次来抢夺,都被赵草击退。三月,淮水暴涨,韦叡派水军乘斗舰袭击洲上魏军,纵火焚烧浮桥。梁军奋勇冲杀,魏军大溃,溺死、被斩杀各10余万。元英侥幸脱身,杨大眼只好烧营而去。梁军乘胜追击,魏军又被俘5万人。魏宣武帝元恪大为震怒,将元英贬为平民,杨大眼也被贬为营州士兵。永平(508-512年)中期,元恪追思杨大眼的功劳,重新启用他,杨大眼至京师时,魏人思其雄勇,闻其重新被启用后,都十分高兴,围观者甚多。515年三月,魏孝明帝元诩诏令杨大眼率诸军镇荆山,并复其封邑。后与萧宝寅俱征淮堰,未克而还。

杨大眼擅长骑术,善抚士卒,呼士卒为儿子,见到伤兵常为之流泪。作战中总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梁将都很畏惧他。当时传言淮、泗、荆、沔之间啼哭的儿童,只要一提他的名字,无不即止。王肃弟王康之降魏之初曾对杨大眼说:“在南方听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现在看来和常人没有不同。”杨大眼说:“旗鼓相望,瞋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当世认为关、张的勇猛也不及他。但钟离之战期间性格大变,喜怒无常,捶挞士卒过度。后杨大眼又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并将蛮人首领召集起来,对他们说:“你们如果作贼,我就这样处死你们。”北淯郡曾有虎害,杨大眼亲自入山杀死猛虎,斩其头悬于穰市。蛮人很害怕他,不敢再为盗贼。杨大眼在任两年后去世。杨大眼共有三子,长子杨甑生,次子杨领军,三子杨征南,皆潘氏所生,气干都有父风。杨大眼虽然不认识,但却常派人读书给他听,后人称杨大眼这样读书,为“耳读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