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那年的记忆> 潇洒走一回——侠的人在江湖(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潇洒走一回——侠的人在江湖(二)(1 / 2)

 坎坷潇洒走一回——侠的人在江湖

(二)

韩云波

根据历史的记载看到,这时的江湖和庙堂,还是互相利用、转化的成分多,冲突、对立的成分要少些。同时,当时那种自由的入仕风气,侠的江湖几乎成了庙堂卿士的后备基地,江湖之侠的行为也带有根浓厚的和庙堂几乎分不开的政治化色彩,而不是着世的纯粹江湖化。

《国语,齐语》记载,早在春秋五霸争雄时期,齐桓公曾收留游士80人,给他们车马、农服、钱币、待遇相当优厚。

《左传·文公十四年》载、齐昭公之子商人喜欢养士,不惜耗尽家财。齐昭公驾崩,太子舍登基。公于商人率领着这批游士发动宫廷政变,杀掉太子舍自立,为齐懿公。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二十五年、二十人年》载,齐庄公热衷于养士。齐国大臣崔抒弑庄公,庄公门下武士州绰、贾举等8人赴难殉死,卢蒲癸。王何两人矢志报仇,3年后攻杀权臣庆封,将崔抒挖出坟墓戮尸。

春秋时期,虽然游侠风气尚未正式盛行,江湖间的武林勇士们已早就和政治结缘了。到了战国时期,侠风大盛,民间江湖更是和公室宗庙时时相通。试看当时几个著名游侠的行为,便可以明白这一点。

聂政是齐国的勇士,他平时在乡间作屠户,奉养老母。后来为报答韩国一个失意权臣严仲子的知遇之恩,帮他刺杀了韩国国相侠累。聂政自知不能生还,得手后毁容自杀。在聂政心中讲的是义气的侠义信条,而实际上他却作了政治斗争的工具和牺牲品。这种行为,与后世江湖侠士对官场有明显戒备的情况是不同的。

辅佐信陵君的两位游侠,侯赢是魏国大梁城的夷门监者,是个看门的小工头;朱亥是大梁“市井鼓刀屠者”,以杀猪杀狗为业。侯赢为信陵君保守秘密而自杀;朱亥袖里藏了一个几十斤重的大铁锤,一锤打死了统帅十万精兵的魏国大将晋鄙。虽说夺符救赵传为千古佳诸,也终于还是政治斗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