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那年的记忆> 刺客的出现和侠的诞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刺客的出现和侠的诞生(1 / 2)

 专门刺客的出现

春秋末期,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那便是专门刺客的涌现。这是一批生活在民间、不图富贵、崇尚节义,身怀勇力或武艺的武士。他们与某些权贵倾心相交,为报知遇之恩而出生人死,虽殒身而不恤。晋国的豫让、吴国的专诸、要离,都是春秋末期最为著名的刺客。

晋国的豫让曾受到权臣智襄子荀瑶的尊重和重用,豫让视为知己。后晋国的内乱,权臣相争,智襄子被赵襄子毋衅联合魏、韩两家所攻杀。赵襄子与智襄子仇恨最深,所以将智襄子的头颅漆为饮器。豫让发誓为智襄子复仇。他变更姓名,进入宫中为太监。一次在洗刷厕所时身藏匕首要刺杀赵襄子,被赵襄子发现。赵襄子赞叹他的“义士”品格而释放了他。豫让矢志不渝。他漆身若癞,吞炭为哑,灭须去眉,行乞于市,连他的妻子也辨认不出来。当赵襄子外出时,他埋伏于赵襄子途经的桥下,企图再次行刺,又被赵襄子擒获。豫让要求赵襄子在处死自己之前成全他的“死名之义”。于是他拔剑三跃,猛击赵襄子的衣服,仰天大呼:“吾可以下报智伯矣!”伏剑自杀。他的死震惊了社会,“赵国之士闻之,皆为涕泣”。

吴国的专诸也是一名豪杰。据《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从楚国流亡到吴国途中,见“专诸方与人斗,将就敌,其怒有万人之气,甚不可当”。伍子胥知道专诸是一位敢于赴难的勇士,就与之结交。当时,吴玉僚违背了兄位弟嗣、弟终长侄继位的祖规,贸然接替父位。吴王僚的堂兄公子光本应继位,因而心中下服,暗中伺机夺位。伍子胥便将专诸推荐给公子光。公子光厚待专诸。九年后,吴军主力远出,公子光见时机已到,便请专诸出马行刺吴王僚,并表示会照顾好专诸所牵挂的“老母弱子”。

《史记·刺客列传》生动地描绘了专诸行刺吴王僚的紧张场面:

(公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特长铍。酒既酣,公子光佯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肇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吴国另一名勇士要离允诺替吴王阖闾(即公子光)去行刺吴王僚之子、“万人莫当”的勇将庆忌。他设计假装得罪吴王,妻子被杀,右手被断,仓惶出逃,从而取得庆忌信任,伺机刺死庆忌。专门刺客的出现,正如章太炎所分析的:“天下乱也,义士则狙击人主,其他藉交报仇,为国民发愤,有为鸥枭于百姓者,则利剑刺之,可以得志。”这正是侠的品格。

侠的诞生

像豫让、专诸、要离这样一批新型民间武士的出现,标志着侠已完全摆脱了“国士”的初始形态。他们与春秋前期的“国士”相比,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本质区别:

首先,“国士”与国君、大臣们的关系,是君臣、主仆间的关系,他们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而春秋末期的武士虽是由“国士”和“游士”发展而来,但他们和国君、权臣关系的产生,已由被动的法律和行政上的被选拔、被统率关系,转变为“交游”方式的双方面的自由选择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与所结交的权贵至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赵襄子再次擒获刺客豫让后责问他:你最初曾在范氏、中行氏家里当过门客,他们后来都被智襄子杀灭了。你不但不为他们报仇,反而去投靠智襄子。智襄子被杀后,你为什么为他复仇之心这么强烈?豫让回答说:“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土报之。”意思是说,范氏、中行氏把我看作一般人,所以我也像一般人那样对待他们;而智襄子了解我是一名“国士”,所以我也就用“国士”的方式去报答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