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那年的记忆> 少林七十二艺精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少林七十二艺精要(1 / 2)

 少林七十二艺精要

自古以来,少林寺所传功夫极多,五花八门,有“七十二艺”之说。这些功夫,按性质分,大致可分为内功、外功、硬功、轻功、气功等。所谓内功以练精、气、神为主,功成后整体内壮。所谓外功、硬功,多指锻炼躯体某一局部的猛力,轻功专练纵跳和超距,气功包括练气和养气。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许多功夫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得到迅速发展、推广,成为人们防身自卫或克敌制胜的本领,也有些成为表演场上引人惊奇的绝招。当今许多功夫仍流传深远,人们珍惜古代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选择性的学习,成为武术爱好者锻炼意志,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和提高武术技能的基本功。

“功夫”是少林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简单介绍一部分功夫,供读者参考。

1、梅花桩功

梅花桩是少林门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着重练跳跃,以练就身体轻灵、步法敏捷和眼力而著称。初练之时,不必上桩,可在地上用石灰画梅花形若干朵,每朵距离二尺至三尺不等,每朵五个圆圈作花瓣,布定梅花之后,在每朵梅花中指定一瓣为虚桩,另用暗号记明。练者立中间一朵为实桩上,立时止一足,而着力于足尖,作独立朝岗之势,心中自定跳跃之程序,如左三右四,前二后五,依次跳去,左右足不拘。最好叫一人在旁喝叫,依其所喝桩次走去,如其人喊右第二朵第一桩时,练者则跳至右侧第二朵居中一桩,余此类推。但每一朵上的虚桩,须避免跳上,跳桩之时,脚尖务必踏于圆圈之正中,不可偏离,以免功夫不到上桩以后,身体摇晃而跌下。在初练之时,宜先于一朵花的四个实桩上来回反复练习,继则在两朵八个实桩上行走,照此逐渐增加,练至在平地石灰所画的梅花形中能来来回回,则可正式上桩。

正式练功的梅花桩,用坚木棒五根,各长七尺,埋入地下三尺。桩头直径二寸,平头,外用铁箍加固。每桩相距二尺,中桩立于四柱中央,呈梅花形。先于柱上站马步,初用足心,继用足跟,最后用足尖,练习百日之后在各桩上随意跳跃,最后可在桩上练习拳术套路。

2、沙包功

沙包功也是学练武功的基本之一。此功练肩、肘、腕、胯、膝的实力,兼练手、眼、身、腰步。它以结实的帆布制成口袋,内装细沙三十斤,共四个,作四方木架悬之,沙袋高与胸齐。练功者站于中心,用掌向前后左右沙袋拍击,忌用拳。当沙袋被拍出荡回之时,宜左右闪避,以练身法,然后再用掌拍击。此功用掌为主,练至纯熟时,或掌或膝,前掌后腿,以及肩肘腕胯,随意练习,早晚两次,坚持不懈。沙包内的盛沙逐渐增加,练功者的功力也就与日俱增。

3、轻功

轻功虽不象小说里说的“飞檐走壁”之玄,但确实存在,在少林七十二艺中就有窜纵术、轻身术、跳跃法、一线穿等名目。它与跳高、跳远不同,毋需奔跑鼓势,只需两足一蹬,即可起高和跃远,其身法轻灵、步履轻健,落地稳妥。

练轻功异常艰苦,自始至终学成至少需十年左右。练轻功必备的设施很多,诸如木桩、弓房、铅瓦、跳台等不下十余种。木桩练法如上所提梅花桩,跳台练法以砖砌成长方形的台身,宽三尺,长五尺,又以等大木板制成台面,板下四周有尺许长的边,刚好套在砖台之上,使练功者跳上时不致动摇。跳台初高三尺,逐渐增高。台前可掘沙潭作起跳台,其用意与沙坑底部铺沙相同,在于减轻足下能借之劲。带铅法易致铅中毒,所用之铅必须先经过特殊处理。

4、上缶功

上缶功为专练上肢悬劲和两手抓劲的少林嫡传功夫。其练法是:备一个具有双耳的酒坛,用短绳系牢两耳,坚木棒一根,长七寸五分,直径一寸五分,正中穿一对小孔,另用一强穿之,绳长约为身高的三分之二,其下端与联系坛耳的短绳系牢。坛中盛铁沙两、三斤,连坛重十斤。练功者站马步,手握棒的两端,把坛悬起,身腰正直,两手与肩平,肘垂胸前。两手将木棒缓缓向内翻转,绳缠棒上,坛渐上升,至胸前时,稍停片刻,两手再缓缓向外翻转,坛降至原位,如此每日早晚各练三五十次。每三月向坛中加铁沙三两,不可贪多。照此循序不辍练去,至加铁沙到连坛三十斤时,即告功成。

5、卧虎功

卧虎功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又名睡功,复名猫功,为练习手指及足趾二部之力。练时先将身伏卧于地,然后两手掌按于齐肩之地上,两足伸直,两足尖直支种地,用身向前探,乘势上升,至离地约一尺时,臀部向后挫,全身随之后退,至离地三寸时,再行先探,循环行之,力尺而止,自始至终,全身除手掌与足趾之外,其余各部,完全凌空,不宜贴地,初时行二三度之后,即觉力疲气涌,与今日军队所习之体操中伏地挺向略同,习之既久,次数可以逐渐增加,一年之后,则完全不觉其苦,则易掌为拳,柱地而行之,越苦干时则更进一步,易拳以三指代之,中食三指居前,拇指居后,略成鼠爪形,再如法练之,更越若干时,则单用一足之趾拄地,其另一足,则叠于其上,两足交换行之,然后在背上缚以巨石,如法练之,石增至百斤时,则大功告成。

6、排打功

排打功开始时用寸厚之砖,长约七八寸,手握两端,排击身体之四肢、胸胁、腹、头顶部,背部则用单手握砖排击。用力须匀,由轻到重,砖由薄到厚。“声、气、劲”为练此功的秘诀:砖落身体之际,全神贯注于受击之部,并高声唱念数字,借扬声以贯气提劲,务使声到、气到、劲到,三者同时并行。

7、铁扫帚

铁扫帚其练法简单,埋木桩于地,以扫堂腿法频频扫踢,用力渐次加重,三年坚持不懈练习,可以功成。

8、龙爪功

龙爪功为练习擒拿所需指力的重要功夫,其又称擒拿手。为软硬相兼之功,刚柔并济之劲,阴阳相合之力。其练习之法:用一小口缸坛,重约十斤,用大中食三指抓住缸口,向上提之,初颇滑泽,不易应手上提,迨数月之后,即可随意升降。然后每练七日,加蚕粪一碗渐增至坛满为止,再易蚕粪以铁砂,更进易铁砂以铁块,循次增至五十斤,亦能提悬自如达半小时许,即已成功。然后弃罐而凭空习之,每晨伸张五指向日光作拉抓之状,能气随意注,力随指行,龙爪功软功阴柔之劲成,至此则全功成就。

9、鹰爪功

鹰爪功专在增强实力,畅通劲路,练时两臂平展,如鹰张翼。其练法是:练功者正立,两肩向左右齐肩平伸,手掌朝下,十指伸直。注意肩部不可耸起,肘部不可下垂,保持上肢平直;绝虑调息,呼吸自然,默计数字,渐次增加。初练时必觉两臂酸麻,可稍事休息后再练。此功增长上肢实力,可以使得劲路直达指端。

10、铁珠袋

铁珠袋是锻炼两臂甩劲的功夫,须双人对练,用结实的帆布制成口袋,内贮小铁珠或铁沙。两人对立,将珠袋相互抛接,须双手并练。珠袋开始时重五斤,每三月增加三斤,两人的距离亦可逐渐拉长,抛接手法亦可灵活变化,正反上下,随心所欲。当珠袋增至五十斤重而能抛接自如时,则两臂的实力就很可观了。

11、石柱功

练武站马步稳固极为重要,石柱功即从站马步入手,练功者早晚两次站马步,系低马步形式,大腿面呈水平位,头颈、身腰挺直,两手置膝上。渐次增长时间,练至能坚持半小时许而不喘不汗,即可进而练站桩。竖木桩两根于地,练功者即于木桩上站马步,练至如平地一样持久时,再在两大腿上加青石块,石旁有耳,可以着手。石块自二十斤开始,每三月加十斤,至能承二百斤重石块,站桩半小时许时,大功告成。此时两腿实力极大,站立时如石柱一样,不易被人搬动。

12、陆地飞行法

陆地飞行法即飞行功。先练平地奔跑,愈速愈妙,渐增至跑百里。更于两小腿绑铅(另制过的)或沙袋,从每腿半斤开始,如法练跑,以后每月每腿加重一两(旧制),各加至四斤为度,并须舍平地而跑山。当带铅足量能于悬崖峭壁飞跑如平地,即可除去铅瓦或沙袋,此时奔跑之速与远,出人意料。

13、轻身术

轻身术,为软功内壮,轻身术功夫,最不易学,其练法与窜纵术、飞行功、一线穿略同。初练时置七石巨缸,满盛以水,习技者即于缸沿行走,即技击家所谓跑缸边,背负布袋,内储铁沙,或铅沙数斤,亦须以猪血浸之,如是半月或二十一天,将缸中之水,取去一大瓢(葫芦)而身上之铅或沙,则增加一小块,或数两,依前法练习之,更一月或二十一天,去水而加铅或沙,至缸中水尽,铅或沙五斤为度,已能于空缸之沿,周围行走时,复易缸为大簸萝,其中满盛铁沙,在簸箩之沿,如法练习之,亦将铁沙逐渐取少,至剩空簸箩,而人能行走其上为度,然而还未功成,要进一步深化练习,可铺细砂成甬道,厚至尺许,上面用薄桑纸覆盖,人行其上,按日取去一纸,初时固然会留下足印,然而不断练习,足印渐无,这时轻身术方告练成。

14、直膝跳高

这是一种简便无害的轻功练法。先挖一池塘,其中铺满芦席,比地平面低数寸。练功者直立塘边,两手下垂,用足尖着力,向上弹跳到平地。注意:必须直膝。如此每日早晚各跳数十次,渐次抽去芒芦席,增加高度。直膝跳一寸,屈膝即跳一尺,故有“一寸管一尺,一尺管一丈”之称。

15、铁布衫功

铁布衫硬功属自卫功夫,如兼习内壮童子功,则称金钟罩,能成功不容易。铁布衫练习之法,先用软布,环束胸背间,缠绕数匝,然后用手着力搓摩,又时将肘臂屈伸,使胸部作翕之状。夜间宜用坚硬之木板为榻,使骨骼时与坚硬之物体相接触,日久渐至坚实,初习颇苦之,习之既久,筋肉骨骼坚韧矣,然后立铁杠于庭前,下作浅坑,铺尺许细沙,每日晨错,就铁杠练习种种姿式,于下杠之时,则以上身各部,如肩背胸腹臀等部,故向沙中跌扑,使身上各部,与沙接触二次为度,如是行之三年,将缠绕之软布除之,以木锤捶击之,渐渐易以铁锤捶击之,并运气凝神敛力以佐之,更三年,则上身各部绵软如棉,铁布衫功练成。

16、纸墩功

将厚纸平叠、粘合成三四寸厚、七八寸见方的纸墩,置于桌沿。练功者以拳、掌、指、臂、肘击打纸墩,用力逐渐加重。纸墩须及时更新。击掌时四指伸直并紧,拇指屈贴虎口部,以掌侧劈击或掌心拍击。用拳时拳面、拳背兼练。均可助以臂力。击肘时举臂曲肘,以肘下击。左右肢交替锻炼,站弓步练功。练指时则正立桌侧,包括跪指插(五指屈第一二节作弹子拳状,以四指指背插击)、立指插(四指伸下直插)、画眉手插(五指参差密并下插)。如此早晚勤练,三年功成。

17、推山掌

专练手腕发劲,极切技击实用。以坚木制成长桌形之架,高与胸齐,四足深埋土中,架上固定两横木,各长四丈,间距一尺半,外包光滑之铁皮,上置八十斤重青石一块。练功者弓步站立架前,以双掌平按石面,运劲推之。不可上身前俯加以助力。石块应手在架上溜出一丈远时,在原石之后再加一石,以三十斤为递加率,至全重四百斤为度。此为初步功夫按推之劲。第二步为猝劲,即突然发劲。以手指抵石面,手掌提起,然后掌根突然下压,猛推石块向练功者的侧面,此时手指上翘,纯用腕部和掌根之劲,仍从八十斤石块开始递加至四百斤。最后练暗劲,即按上法对第一石发劲,使其余石块跃出而所抵之石屹然不动,才算大功告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