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那年的记忆> 形意拳技法与规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形意拳技法与规律(1 / 2)

 形意拳技法与规律

形意拳技法除遵循“武术技法原理”外,还强调下述基本技法规律,形成其技法特色。这些基本技法包括:顶垂扣抱,上下相照;犁行踩砸,疾动紧随;沿直簪翻,护中夺中;齐蓄齐发,内外**。顶垂扣抱,上下相照,是形意拳静止姿势的技法。“顶垂扣抱”,指头顶向上顶领;肩、肘、腕、腰、胯、膝、足各部关节由上向下节节松垂;两肩微向前扣合,手指和足趾梢节屈扣;两肘环换两肋而不远离。由于上顶下垂,还使头正脊直,颈项顺竖。由于两肩松垂内扣,还使躯干形成涵胸、圆背状。“上下相照”包括“三洒相照”和“外三合”。“三尖相照”,指顺势拳式的鼻尖、前手尖、前脚尖在一个矢状面内上下相照。拗势拳势的此三尖向同一矢状面合聚形成上下相照。“外三合”,指肩与胯上下相照而合,肘与膝上下相照而合,手与足上下相照而合。

犁行踩砸,疾动紧随,是形意拳步法的基本技法。“犁行踩咂”,指两脚移动要像犁耕地样,有向前掀翻障碍的意识和推进力,保持脚贴近地面(不能拖地)行进。脚落地时,要有欲踩死毒虫般的砸劲,踏地有声。“疾动紧随”,指一足动,另一足必随。一足进步,另一足心跟;一足退步,另一足必撤步。

而且,领先前进或后退的足要疾速,尤其是进步和上步脚要大步急进。随之跟进或后撤之足,亦要紧随前足而动。

沿直簪翻,护中夺中,是形意拳手法动作的基本技法。指两臂都要以护住自己,身体正中、进攻对方正中为基本目标。臂的伸屈出入要循着这个正中面中的直线起簪(旋外)落翻(旋内),转旋出入“彷中夺中”、“沿直”,皆使拳式严谨地保护住自身正中部的要害,站据住进攻对方的最近途径。转旋出入能借助臂的拧转,加强出发力,并使直来直往的出入轨迹。略带椭圆形,使动作圆转自如。

齐蓄齐发,内外**,是形意拳运动的整体技法。指上述“外三合”要与“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内三合”相合为一,内外一致地进行招势和劲力的蓄发。蓄劲与蓄势一致,发劲与发招一致。蓄时心意内导,吸气敛劲,肢体屈缩束身。发时心意外催,呼气助力,肢体伸长舒身。这种一蓄全蓄、一发全发的整体动作,使拳式表现出一动俱动、一到俱至、一停俱停的鲜明节奏。

形意拳是我国三大著名内家拳拳种之一(形意、太极、八卦),位列中国四大名拳。但是,形意拳的风格却是硬打硬进,几如电闪雷鸣,在内家拳中独树一帜。

形意拳发源于山西太谷,山西形拳讲究功力,形松意紧,外形不拘一格,打法变幻多端的风格特点。在形意十二形中,重点突出所取动物的进攻技巧,不求形象但求意真的练法,五行中讲究金、木、水、火、土的内涵。

形意拳是明显的枪拳,枪术是中国周朝以后出现的战场绝艺,有护王定国之功。古有名将赵子龙、姜维善枪。姜维有传人宋朝周侗,乃禁军教头,其徒豹子头林冲继其位,周佟晚年有徒岳武穆王,神枪定北疆。达摩祖师隋朝入主少林寺,其时中土神枪自赵子龙已有300年以上的历史,所以达摩创枪术不可能,创枪拳更不可能。而且佛家尊棍棒为慈悲,嫌刀枪剑戟太霸道,所以少林早期只精于棍法,武僧也称棍僧。形意内功属内家功,源于道家,自商朝就已大成,老庄孔孟皆以此修身,此法比达摩入少林更早了500年以上,从黄帝内经中就可以见其踪迹,因此形意拳内功也不可能是达摩所创。形意拳注重实战,打法凶狠,没有花招,直进直退,身法迅疾,较少窜高翻筋斗,此种打法尤其适合战场作战,或在群殴中以一敌十。由此可见此拳是经历数代人经历战场厮杀而得,不可能是某人所思而得。然而是谁所创,无法考证,且尊姬际可为祖师。少林寺流传的心意把究竟是姬际可出家传入少林,还是少林传给姬际可有待考证。

形意拳出现于明末清初,为山西蒲州(今永济)人姬际可(字龙峰)所创。当时正值天下大乱,姬际可考虑到处于乱世可执枪护身,倘若处于太平之世,不带兵刃,一旦遇到不测,将何以自卫?于是他变枪为拳,取“以意为始,以形为终”之意,创编出迅猛雄悍的形意拳。

后来,形意碰撞逐渐衍化成三大流派,内容也不断丰富。第一是山西派,代表人物是山西祁县人戴龙邦。第二是河北派,代表人物是李洛能。李洛能是河北深县人,以经商为主,拜戴龙邦次子戴文勋为师,苦学十年,人称“神拳李”,回到河北原籍后传授不少弟子,形成河北一派,并南传无锡,北传东三省。第三是河南派,代表人物是戴龙邦的师兄弟马学礼。马学礼是洛阳从,回民,所传多为河南回民,形成河南一派。民国初年,河北、河南两派形意先后南传至四川、安徽、上海等地,其后又远传海外。山西一派至今流传不广。

形意拳作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内容之一,经过历代传人不断钻研、实践、总结、提高,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各派拳法虽各有千秋,便其拳理却渊源颇深。讲究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意形二表,形意一体。通过对形与意的相互调节,内与外的相互作用来达到体用兼修的功效。形意拳以冶炼操守、强健体魄的宗旨,不仅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之功效,而且具有富于实战的技击效果。

形意拳基本属于象形拳,它的主要套路多是摹仿一些动物的捕食及自卫动作而成,即所谓“象形而取意”,如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鸟台、鹰、熊、等等。山西、河北两派多用梢节(拳掌),河南派更注意发挥中节、根节的作用,多以肘膝和肩胯击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