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那年的记忆> 武林宝典--武林术语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武林宝典--武林术语二(1 / 2)

 两仪

中国古代哲学名词。出自《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指天地或阴阳。一些武术家借用此词来引申到拳法中,如武术家孙禄堂就将动为阳、静为阴,合称动静为两仪。他说:“身体一动一静之式,两仪是也。”孙氏还把左右变转为阴阳转换,把八卦掌的左、右绕圆走转也合称为两仪。他说:“两仪者,是一气伸缩之理。左旋之则为阳仪,右转之则为阴仪也。”另外,孙禄堂还依“近取诸身”说,比附人体“两肾为两仪”。动静、阴阳、刚柔等是中国武术的重要形神特点,所以武术中多有以“两仪”名辞引入之处。在金庸的《笑傲江湖》中,华山派掌门岳不群之妻宁中则善合两仪剑法,并将之传给令狐冲和岳灵珊。

兵解

魔教仪规。教主临死前必须由部下割下头颅,才能够脱体飞升,是为“兵解”。若是经由雷火天劫,就会形神俱灭了。(见古龙《圆月弯刀》)

扯乎

江湖黑话,逃跑之意。金庸《鸳鸯剑》中:“盖一鸣叫道:‘好家伙,大镖头要扯乎!’”

招子

指眼睛。古代指招贴、告白。《永乐大典》中:“今早挂了招子,不免叫孩子出来,商量明日杂剧。”大抵眼睛为一个人的招牌,故引申而称“招子”。武林中,下手歹毒者常直取对方双目,意欲废掉对手的招子。

松人

江湖黑话。赶快逃走之意。金庸《倚天屠龙记》中:“那少妇叫道:‘散水,散水!松人啊!”

奇经八脉

人体上的八条经脉,分别为冲脉、任脉、督脉、带脉、阴维脉和阳维脉等。因其不拘于十二经脉,无表里配属五行干支,所以称为奇经。在作用上虽然每经各有所异,但是总的来说,有溢蓄正经脉气的调节作用。假使以自然界的物象来作比喻的话,则十二经脉犹如江河的干道,而奇经八脉则是调节流量的湖泊。所以李时珍说:“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沟渠溢满,流于湖泽。”奇经八脉的分布纵横于全身,皆以其循行的部位和作用而命名。其中冲脉、任脉、督脉皆起于胞中,而出于会阴之间,任脉由会阴而行于腹,督脉由会阴而行于背,相接于齿缝中龈交穴,分之则为任督二脉,合之则为一体,以象征地理上子午南北现象;冲脉由会阴出气街,并足少阴绕络口唇;此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都为带脉所经束;

由于奇经之中除了任、督二脉有自己的腧穴外,其它各经都没有自己的穴位,而附于它经,以它经的腧穴作本经的穴位,所以奇者也有“寄”的含义。新派武侠小说中,多有“打通”任督二脉的说法,认为这样即可令人功力大进,甚至力量用之不竭,此系小说家言,不足信。

拆招

招,拳术、剑术等武功中的动作,如:“使了一招儿。”拆招,即指对打,也指对练。

金盆洗手

武林中人退隐时举行的一种仪式。洗手人双手插入盛满清水的金盆,宣誓从今以后再也不出拳动剑,决不过问武林中的是非恩怨。仪式常邀武林同道观摩作证。洗手人有的是因为一生杀人如麻,晚年放下屠刀,忏悔罪愆;有的是看破武林中的种种纷争丑恶,矢志退出漩涡,洁身自好,以求全躯。衡山派高手刘正风厌于正教与魔教之争,曾想金盆洗手,谁知却招来灭门之祸。(见金庸《笑傲江湖》)

空门

武学术语,防御不到之处称空门。

性命双修

气功修炼功法之一,属高境界、高层次功夫,在儒、释、道三家传统气功修行法门中各有不同派别。就道家而言,性命双修指相对于外丹功的内丹功。道家功夫自古有内修和外养两种。外养以药补疗法和饮食疗法来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由此发展为外丹学派,开始将铅、汞等矿物质与其它药物来炼丹。随着服丹者的中毒死亡,外丹术逐渐衰落。从五代、北宋开始,道家修炼的重点开始转向内丹术。内丹的炼制过程即性命双修的过程,较为复杂。一般武侠小说作品中,于道家或儒释二家的内功修炼均笼统言之,所叙过程甚不严密。

驻颜术

保持青春的功夫。据说练成后可延留青春容貌数十乃至上百年。在多种野史笔记和武侠小说中虽多有提及,却未见详述其功法的修炼步骤及要诀。一般男性有以“采阴补阳”为驻颜之道,女性多需独居某处,潜修多年方能练成驻颜术。女性驻颜术有成后,一般有所禁忌,或不能结婚,或不可生育。在古龙《名剑风流》中,本领高强的**宫主朱媚就练成了驻颜之术,更以精通床笫媚术令天下风流侠少趋之若鹜。但她所练的功夫禁忌生育。后朱媚为情所累,不顾一切地为东方美玉生了个女儿,之后不到半年,一个倾城倾国的绝代佳人便鸡皮鹤发,看上去老了几十年。在别家的武侠作品中,也有叙述某驻颜有术的女子,一旦死去,立即容颜大变,由少妇而作老妪,如同《西游记》中的白骨精一般。此均系小说家言,不足为信。在历史上,对于延长寿命、永生不死最为孜孜追求的,是道家。道家早期以炼丹、服药为主,探研长生不老的途径,后来逐渐转向注意人体自身内部的修炼,以气功在身体之中“炼丹”,通过“性命双修”的境界达到养生长寿,乃至得道成仙飞升的目的。

枯禅

佛教徒称静坐参禅为枯禅。因其长坐不卧,呆若枯木,故又称枯木禅。武侠小说中认为坐枯禅亦可增加内力。少林寺渡厄、渡劫、渡难三老僧坐枯禅经年,佛学与武学均有极高造诣。(见金庸《倚天屠龙记》)

面壁

佛教用语。面对墙壁默望静修。据说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寓止于嵩山少林寺,曾面壁面坐,终日默然静修九年。后一些武术门派中有弟子犯了本门戒条,掌门人便罚其在山洞、悬崖等孤寂之地面壁思过一段时间。华山派弟子令狐冲曾被掌门人岳不群罚在思过崖面壁一年。(见金庸《笑傲江湖》)

挑筋抽肌

一种惨无人道的酷刑。用小刀割开肌肉,剔出筋用钩钩住并徐徐拉长,或者钩住某条肌肉的腱部,往外撕拉。刑后,人即使不死,也会永远残废。刀过无情想用挑筋抽肌法逼问姜步虚,但姜步虚的双手突然间好似无骨的软肉滑出了捆绳,脚镣扣胫的铁箍铆钉也突然变形松脱绷飞,从而摆脱了镣铐捆绳。(见卧龙生《蛟索缚龙》)

顺风子

江湖黑话,指耳朵。

易容

改变人的形貌。江湖风清险恶,行走其中不得不或男扮女装,或少作老相。易容最常用的手段是戴面具,面具有铁制、木制等,一般丑陋无比。人皮面具最为精致,据说能以假乱真。还有药物易容,需花费较多的时日。最为彻底的是手术易容,可以完全改变人的形貌,其水平甚至超过当代医学整容术。江湖上有名的大风堂堂主赵简与助手上官刃以手术互相交换形貌,连他的儿子赵无忌亦无法识别得出。(见古龙《白玉雕龙》)

剑招用老

指某个剑术动作使完、做足。类似的说法还有“拳招用老”等。

说卦

《易传》中解释八卦性质和象征的篇名。即《十翼》之一。孔颖达疏:“说卦者陈说八卦之德业变化,及法象所为也。”篇中提出“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以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的命题。论证了“圣人作易”的宗旨在于“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为后来理学家高谈道德性命的理论基础。段誉认为他的师父孟述圣精通此学,显然性情仁厚的段誉受说卦的影响也很大。(见金庸《天龙八部》)

递门坎

江湖唇典,动手过招前自报师从门派之意。

结梁子

江湖唇典,指结仇。

结安答

安答,蒙古语,意为义兄、义弟。结安答即结拜兄弟。蒙古人习俗,结安答时要互增礼物。成吉思汗少时与札木合曾结为安答,共同起事,横行天下,但他做了大汗之后,为权势之争,却亲手诛除札木合,郭靖与成吉思汗之子拖雷幼时亦结安答,及长却成了领兵交战的敌对双方主帅。(见金庸《射雕英雄传》)

唇典

一种特殊的语言讯号,江湖上人彼此联系的一种特殊手段。亦称隐语、行话、市语、方语、切口、春点、黑话等,是民间社会各种集团或群体出于各自文化习俗与交际需要,而创制的一些以遁辞隐义、谲譬指事为特征的隐语。在三教九流的社会中,礼节;行李包袱的捆扎和放置方位;茶具、食具的摆设;个人的行、止、坐、立姿态相互辅用,都表达着主、客双方一定的心愿和意图。但这些还很不够,最终仍需要通过隐语来彻底表达双方的意思。

唇典的产生,大致出于下列三种情形。一是由禁忌、避讳而形成的市井隐语,如在船上说话,讳说“住”、“翻”等,以其它字语代替。二是出于回避目的,免使外人知悉而形成的隐语行话。如旧时东北的响马称姓“杨”为“犀角灵蔓”,称姓“何”为“九江八蔓”,称姓“冷”为“西北风蔓”;当代香港黑社会以“四**”称“大路元帅”亦即“副堂主”等。三是语言游戏类隐语。

唇典的内容很广泛,从人体部位到职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礼节、交往等,应有尽有,几乎可以成为第二语言系统。如人体器官名称:头为瓢把子,眼为招子或湖,手为抓子,耳为顺风子,口为海子或江子或樱桃子(女),腿为金杠子,脚为踢杞,心为蚕子或定盘子等。武侠小说所描述的江湖社会中,一般武林中人常常使用一些唇典,这些唇典多沿用明、清小说中已有的用法。在民国时期的旧派武侠小说家中,以姚民哀、郑证因对江湖唇典最为稔熟,作品中这类语言也最为丰富。新派武侠小说家大多相沿习用在自己的作品中。

埋桩做案

武林中人办案,习惯于以自己成名的兵器之类的东西放在显要之处,以警告局外人,以免无意介入,引火烧身。称为“埋桩做案”。(见梁羽生《风雷震九州》)

真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