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那年的记忆> 名趣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名趣二(1 / 2)

 《鹿鼎记》中的韦小宝这一名字,看来最平常不过,天下叫小宝的人多如牛毛,可是历史上恰有一个叫小宝的人与韦小宝呼应,那就是唐(周)武则天女皇帝的情夫冯小宝(又取了一个名字叫薛怀义),他也同韦小宝一样当过和尚(自然是假的)、太监(出入宫廷)、将军。--只不知金庸先生写韦小宝时,是否参考过冯小宝的历史故事,不敢乱说。

古龙的小说中的一些名字也相当有意思,如《武林外史》中的王怜花果然是怜花惜玉之人;熊猫儿果然是可爱之物;沈浪果然是流浪江湖的浪子;只金不换是一堆臭狗屎,名不符实,倒也不失为自我讽刺;朱七七这名字没啥讲的,但以数字为名而叫七七者,却也少见。《多情剑客无情剑》中的李寻欢,也是名不符实,名为“寻欢”,似是花花公子,实则是一肚子苦水,地道一个悲剧人物。《大人物》中的秦歌,当然是“情歌”或“情哥哥”;田思思自然是“甜丝丝”,田心的意思明显是“甜心”,而杨凡之“凡”与“大人物”对立起来看倒有哲学意蕴,即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大道无名,大人物(看似)平凡。

武侠小说人物的名字,有意思的很多,如秋梦痕的《黄金客》中的古士奇、古士稀兄弟等一系列的人物名。我们也举不了许多。而一些人物名字的“用典”也肯定不止我们上面所举的那些,只是笔者学问有限,一时举不出更多的例子来。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人以文传”,“文以人传”是说有些人之所以知名,是因为写了一笔好字,再引伸是写了一些好文章;相反,有些书法或文章之所以传世,那是因为他的作者大大有名之故。我们可以套用一下这句话,叫做:人以名传,名以人传。即武侠小说中的有些人物,是因为写得性格鲜明独特,所以就出名了,如黄蓉、狄云、段誉、虚竹、萧峰……等等,他们给人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所以就出名了。有些甚至成了“共名”,即成了我们取笑他的绰号,如骂人是“伪君子”就叫他是岳不群,说人是书呆子可以说他是段公子……等等。至于“人以名传”,那很简单,是因为作者给他们取了一个很独特的名字,就轻而易举地让人记住了,如祖宗祖千秋、老爷老头子以及老头子的女儿老不死(这名字匪夷所思),这些人物没啥可以让人记住的,但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很独特的名字,你就想将他们忘了也不成。倘若祖宗改名为祖青雄,老爷改名为老成业,老不死改名为老婷婷之类,保准谁也记不住他们了。

武侠小说像一切小说一样,真正的优秀作品,是要以写人、刻画性格、揭示人性、叙述人生为目的的,如果没有“人”,光靠“名”是显然不会成为大家都爱看的佳作的。这道理恐怕谁都懂。金庸固然会取名,但他更善于写人,所以他的小说才高人一等。

其原因当然不在取名,而在写人性、描绘人物形象。

这里要说的意思是,在同等的条件下,即同样深刻或鲜明的人物,倘若有个好名字,那就会锦上添花,例如金庸《连城诀》中的“落花流水”是陆,花,刘,水四位江南侠客的联号,若不写成“落花流水”能给人深刻印象么?进而,其中花铁干这一人物,平时英雄侠义,道貌岸然,没啥可说的,但到了关键时刻,他的“骨气”就全没了,并且好象通往地狱的道路真是“滑的”,这一人物变得面目全非,不仅贪生怕死,而且凶恶残酷。这人的名字“花铁干”也就有了概括意义了,成了“银样蜡枪头”的代名词了。古龙《大人物》中的

柳风骨这一人物也是如此,谁要相信“柳”的“风骨”,那准上当不可。--当然这不是说姓花的与姓柳的朋友都不是好汉。其实姓什么、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当然是人品个性。

以上这一点还不是最需要说的,我们想说的第二点,是小说中的一些次要人物,作者没功夫、也不可能去描写他们的性格,那么,一些比较容易让人记住的名字,就比较好。

例如前面提到的祖千秋、老头子等等。

第三点,也是我们要在这一节中重交待的,就是小说中的群类人物,那往往非要有一些特殊的名字不可。所谓“群类人物”,指一群人、一类人。--武侠小说中像这样的人物群类很多,几乎从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到十二、十八……都有。最多的是《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还有什么七十二贤人、三十六弟兄等。

二(双)有:“勾漏双怪”、“天山双鹰”、“河北双雄……。

三有“风林三乌”、“钟氏三雄”、“海外三仙”等等。

四有“四大恶人”、“青城四秀”、“黄河四鬼”等。

五有“史氏五兄弟”、“乾坤五绝”等。

六有“桃谷六仙”等;七有“全真七子”、“江南七侠”等。

八有“中原八义”、“天残八废”等。

九有“冀中九僧”、“连云塞九结义”等。

十有“十大恶人”、“西山一窟(十)鬼”等。

十二有“十二生肖”(古龙《绝代双骄》)等。

十八有“少林十八罗汉”……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