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那年的记忆> 龙的发展——龙施雨沛(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龙的发展——龙施雨沛(二)(1 / 2)

 龙的发展——龙施雨沛(二)

汉以后,祈雨的仪式复杂化了。这是因为汉之后佛教渐次传入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也初具规模。这两种宗教在中国立足后,便成了祈雨活动、特别是民间祈雨活动中的主要角色。但传统的以龙祈雨的方式并没有消失,而是与佛、道的祈雨逐渐结合,不过国家祈雨把典中,还主要地是通过敬天求天神降雨,巫术的成分减少,甚至不再使用巫砚,但以土龙招雨的作法还很常见。隋代专有祈雨的祭坛,当第一次祈雨后不见灵验时,皇帝则下令禁屠、迁走集市,官员不得打伞用扇,让居民造土龙,皇帝自己还要穿素衣,不坐正殿或干脆露天办公,还要减少御膳的数量,撤掉乐队。

唐代除了传统的祈雨仪式外,又出现了画龙祈雨的新花样。唐代民间的祈雨近乎于直接向龙祈求,并保留了巫术的某些形态。据《全唐诗》记载,唐代民间祈雨时,用土填满大瓮,用木制的蜥蜴放人土中,然后用穿青衣的小童手持青竹,围瓮边唱边舞:“蜥蜴蜥蜴,兴云吐雾,雨若滂沱,放汝归去。”由于蜥蜴是龙的原型之一,所以在仪式中当了龙的替身,如同用土龙一样。小童且歌且舞,显示出巫的流风余韵。宋代民间祈雨也用此法,不过略有不同,求雨时各街巷以大瓮装满水,上插杨柳枝,将活蜥蜴放入水中,也有青衣小儿环绕而歌。宋代还有一种龙虎祈雨法,用长绳系一虎头骨,投入据称是有龙的水潭之中,使人不断牵动长绳,虎头骨就在水中摇摆不定,于是就会有云起潭中,随之雨降。这种祈雨仪式取的是龙虎相斗之意,引龙出渊,从而降雨。唐宋后,国家的祈雨仪式上常有最高统治者参加,明世宗朱厚璁曾亲到郊坛祈雨,得雨后赋诗:

“烟雨腾腾述苑林,老龙惊起状千寻。

三农此时欢樯秀,百谷成时喜赋吟。

嘘呼还本原阳气,震荡须资雷雨临。

莫谓尔君六事否,且喜思霖抵万金。”

龙在上古时代,具有原始宗教的意义,但随着历史的发展。

龙的宗教意义淡化,世俗化的趋势加强。但汉以后,龙又重新被注入了宗教的内容,龙也由原来的神兽变成了充分人格化的龙王。

龙的这一身份变化源于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创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