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戏天宝> 第二十一章:挡不住的疯情 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一章:挡不住的疯情 九(1 / 2)

 挡不住的疯情(九)

大个子见识过了农场的壮观之后,第二日就匆匆与赵志告辞回了广州,甚至连赵志推荐的椰子也没顾得上尝一口。

赵志也和蒲元华和刀三一齐回到定安县,洪兵也兴冲冲的跑过来,追着赵志道:“老爷,我又有新发现!”

“什么?”赵志问。

“这两天,我按照您上次吩咐的,加醋加水然后烤干,可是结果始终不怎么理想,可是后来,我们柴不够了,就临时去山上砍了点柴火来烘烤,结果这一烤之下,就有了点小意外。”洪兵十分兴奋。

赵志奇道:“眉毛烧掉了?”

洪兵慌忙摇头道:“不是不是,哎呀我说不出清楚,还是你自己看吧。”说着返身回门外取了一个秧盘来,直接递给赵志。

赵志接过来一看,颜色微黄,有些地方可能是熏的原因,都黑了,赵志接了过来,双手微微用力一掰,那布满小孔的秧盘两边一弯,形成一个拱形,赵志放开双手,那秧盘又弹了起来,劲道十足!

“怎么忽然之间牛B了这么多?”赵志也是一呆,相比于之前的秧盘,现在看起来,这个秧盘在坚韧程度上已经高出了许多。

“嘿嘿,我们试验过了几次,这个秧盘上面就是放上四十斤的东西也不会断成两半的,不过超过五十斤就承受不住的,毕竟太薄了,而且还有这么多孔。”洪兵解释道。

“试验?你们弄出很多来了么?”赵志疑惑道。

“不多啊,我看见这东西似乎很好的样子,就多烧了几个。”洪兵说着又从外面搬来了十几个秧盘,赵志兴致大起,一一试过了,都是一般的硬度。一般的颜色。赵志这下可是大喜:“什么柴火烧的?以后都用这个方法烧,给我烧,越多越好!”

洪兵估计也是早预料到了赵志会有这样的反应,从腰间取出一根柴火出来,递给赵志。** 8.coM***

赵志接过来,仔细的看了看,凑在鼻子钱闻了闻:“什么树啊?”

“我也不晓得,除了烧起来味道难闻些,别地也没什么特别的。这里别的不多。就是树多,我从小在这里好多树也叫不出来名字呢。”洪兵笑嘻嘻的道。

“嗯,管它什么树,反正能给咱做出好东西的,就是好树!以后就专门砍这个树,出去多多接胶,一百护卫队都交给你管理!一月内能做多少?”赵志笑嘻嘻的道:“你尽快弄出来,我大大地有赏!到时候要银子要当官。随便你!”

赵志不知道自己这一句话。在以后的半月内,几乎折腾掉了护卫队的半条命。大晚上睡觉前要去割胶,早上起个大早要去收胶,然后就是做浇模,烘干,几乎忙的嘘嘘地机会都没了。

往后的半个月。事情都有条不紊的发展着,农场的建设也没出什么意外,当然,赵志不时的自掏腰包给五千兵士弄点鸡汤,美酒什么的刺激,不然的话,正是最热的时候,那些兵士早做晚做。可不造反了才怪。

这天下午,赵志正研究种田地肥料哪里去弄呢,洪兵又在门口探头探脑了:“老爷,您能出来下么?”

赵志摔下笔:“怎么了,小兵兵?”

说着走出门外,洪兵急忙拉着赵志走进后院里。

“哇!都弄好了么?”赵志看着自己面前叠成一人高地一大片。

“老爷,我们一般兄弟没日没夜的做了这么多天,终于弄起来了。整整四万块!够用了么?”洪兵的样子很有些志得意满的味道。

“四万?”赵志伸了伸舌头。这个秧盘一块的面积大概有1平方米了。四千块就是四万平方米了,四万平方米的面积。靠,那按照秧苗与土地一比十地面积来算的话,就是四十万平方米面积的稻谷了?那就是大概可以折算成唐代的七百亩了。^^首发 78xs.com ^^

赵志嘿嘿一笑,半月就能弄出七百亩地的秧盘来,这人的能动性还真容易调动啊。赵志眼珠一转:“干的不错!晚上我请兄弟们喝酒,一醉方休!”

洪兵大喜:“多谢老爷!”

赵志眼珠一转:“我也没想到你们这么能干!嘿嘿,小兵兵啊,你说,如果给你一千人,你说你一天能弄出来多少个?”

洪兵脸色一变:“老爷啊,不是还要做吧?”

赵志猥琐的笑道:“其实呢,你们做了这么长地时间,那一百个护卫队的兄弟也都熟的不能再熟了吧,你只要带队就好了,用不着你自己亲手去做的。”

洪兵一喜,立即明白了过来:“那老爷,你看这样可好?你要是给我一千人,我就分一百人专门割胶,运胶,一百人专门弄柴火,兑水,其他的人就专门来烘烤了。”

赵志点了点头:“不错,这个就是合理分配,集团化作业了!最重要的是各人各司其职,就能更熟练,更能熟能生巧了!相信你们,能行滴!”

洪兵有了做领导的觉悟,笑嘻嘻的道:“对,相信自己!”

掏了五十两银子给了洪兵吩咐他们好好吃之后,赵志迅速地开始谋划起全新地操作起来。

赵志下午立刻写了封信,派了个卫兵送去了农场蒲元华那里,说明了要调一千兵马急用,明天一早直接去橡胶林会合。送信的兵马走了之后,赵志迅速地召集了上次的三十个木匠,连夜开工,不停的做接胶的工具。

赵志打算是这样的,既然抛秧法是完全可行的,同时材料也准备的足够齐全了。既然有了足够地秧盘,而农场那边也眼看着就能投入使用,那么不如就弄大点,来一个完全性的抛秧作业,虽然没了收割机,打鼓机,可是能多现代化就多现代化了,且不说能创造多少利润,哪怕是只作为卫星示范田也好啊!

赵志估算了下。^^首发 78xs.com ^^五千亩的稻田,就要五百亩的培育秧苗的肥地,五百亩的地那就要三十万的秧盘,目前已经有了四万个,剩下的二十四万,一千人估计十天不要就能弄全了,到时候就可以开工培育秧苗,等秧苗长出来差不多了。估计农场的地也就基本翻好了。

现在已经解决了秧盘地问题。接下来就是育秧地的问题了,育秧地虽然好弄,可肥料却是一定要足,可是眼下的问题就是,农场距离城镇太远,虽然赵志一早已经发挥了干爹干娘的留粪精神。提前有了吩咐,五千士兵的人粪尿都规定地点解决了,也因此有了大量的肥料,不过那些对于五千亩的大田来说,只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赵志准备留着以后大田的使用呢,第一道肥都不够呢。

如今是不能指望化肥了,生产厂家都没呢,哪里找去?只能靠原始地肥料了。氮肥就是人粪尿了,钾肥就是草木灰了,磷肥貌似初中化学课上只说了鸟粪海藻什么地是磷肥吧,这多难弄啊,这里离海还有十来里呢,哪里去弄那么多鸟粪?

赵志想了半天,也没琢磨出个结果出来,赵志决定明天先去农场看看。有空有条件的话。就先弄点鸟粪凑合凑合。

农场里半月不见,果然是大变样了。做的这么好?赵志不由的有些感慨起来,为什么封建制度下的强权反而办事效率这么高?就是在所谓相对民主大多的二十世纪,也没这办事效率吧。不过,貌似人民大会堂地建设速度除外。

出去赵志的办公室和仓库,宿舍和南北门什么的基本都差不多了,因为天气正是太热的时候,所以蒲元华调整了士兵们的开工时间,早上天还没亮就起来了,坐上两个小时,吃了饭就休息,一直到下午太阳开始偏斜才开工,一直干到漆黑看不见为止。\\\8.com\\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