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盛叹着气摇摇头,但愿有个眼瞎的将这憨妹子捡回去。
庐陵王妃走出屋子,叮嘱着李兴盛提醒一点二郡主。
“你是哥哥,多多教她一点。”庐陵王妃道。
李兴盛点头,“晓得了,娘。”
两人来到前院,坐上了李兴安的大黑马拉的马车。
贵伯也不知李家发生的事情,笑着问他们,“这都晌午了,还去集市啊?”
李兴盛微笑道,“昨天风大又下雪没出门,这会儿风雪小了点,得去看看了,这几天集市上生意好,赶着年前赚点钱好过年啦。”
贵伯常年生活在村里,熟悉村里的情况,一进腊月,不管家里有没有钱,各家各户都会赶集采买一些物品回家,留着过年招待客人。
有钱的人会多买些南北干货,什么干枣板栗松子杏仁瓜子等,或是各类点心等。
没钱就买便宜的枣子干瓜子板栗烧饼,有钱的则买松子杏仁好点等。
因此贵伯就笑着道,“是咯,趁着年底大赚一笔啊。”
李兴盛朝他挥挥手,将马车赶走了。
离了家后,李兴盛像老妈子一样,絮絮叨叨着告诉二郡主,到了集市见到男子该如何说话,别炸炸呼呼的。
二郡主在马车里,找到一盒大郡主忘了拿走了酥糖,她捏了一块塞在嘴里,含糊应道,“嗯呢,二哥。”糖块里居然包了瓜子仁,好香好好吃。
李兴盛听着声音不对劲,气得黑了脸,“……”
十来里路,马车拉着两人快速奔跑,两刻时间就到了。
虽然晌午后了,但集市上的人依旧很多。
后天就是腊八节,人们上街来,都在采买腊八节所需的材料,沿街的铺子里,掌柜的为了招揽生意,将自家铺子里的各种豆子粮食等全摆在街边上。
装着粮食的大小坛子,将本来不太宽的小街,占得更加窄不了。
李兴盛赶着马车,挤了足足两刻时间才挤到他们的铺子前。
人多,马车是无法像以往那样停到铺子前面的,李兴盛将马车一侧的巷子里。
有人来的话,他再挪车。
上午他们没来,铺子前的空地上,坐着几个过路歇脚的人。
有两个提篮子的妇人,见他们来开门,自觉地离开了。
两个挑着担子的汉子,也挑着担子走了。
只有一个背着包裹的胖少年,看他们一眼,只挪了下身子,却并没有走。
今天街上人多,哪哪都是人,只要有个站脚的地方,就有人或站或蹲或坐着。
平时也不会这样抢他地盘,李兴盛便没说那少年,开了门,喊着二郡主进铺子。
“来了,二哥。”二郡主进了铺子,卷了袖子,开始将装饼的坛子往外搬。
一边做着生意,一边相合适的男子,在路上时,李兴盛这么叮嘱二郡主。
勤劳的姑娘才会惹男人注意,站在街上杵着看男人笑的,那是站街拉客的青楼女。
李兴盛和二郡主将坛子摆好,将写了价格的招牌架好,马上有人前来买饼。
他们的铺子开了几月了,早已有了熟客。
一个老大娘笑着道,“上午怎么没开门啊?”
二郡主说道,“哦,家里有事来得晚了。”
“我琢磨着,你们下午会来,可巧,我刚来你们就开门了,快给我装二十个饼,明天我家几个在外县做事的儿孙们都会回家,我得买些吃的回去。”
二郡主的饼子是亲民价,普通口味的三文一个,买得多还送,进了腊月,大家都是几十个几十个的买,二郡主一天能卖上千个饼。
一连做了四个人的生意,二郡主才有机会喘口气。
她抬头撩起被风吹得遮了眼的一缕头发时,看到那个坐在铺子前歇脚的少年还没有走。
她好奇问道,“喂,你要买饼吗?我做的饼可好吃了,买五送一哦,买十送三。”
少年摇摇头,“不买。”
二郡主耸肩,好吧,不是个买饼的。
过了会儿,少年却说道,“你们要不要招帮手,我可以帮你们做事,工钱的话,你们看着给。”他指了指又走来的几个客人,“你们这么忙,一定需要帮手吧?”
以往在铺子里忙的,有三个人,大郡主二郡主和李兴盛。
大郡主卖她的刺绣,二郡主卖饼,大郡主的货品价高买的人少,二郡主的饼子便宜买的人多,二郡主整天都在忙,大郡主没生意时会帮她装饼收钱。
可今天,大郡主在家做嫁衣呢,没来,偏偏今天铺子里的生意相当的好,二郡主忙得水都没时间喝了。
她说道,“我问问我二哥。”
李兴盛正在生炉子,二郡主的饼快卖完了,得做些才是。
二郡主拉了拉李兴盛的袖子,“二哥,咱们铺子里需要人帮忙吗?他说想帮忙,工钱叫咱们看着给。”
李兴盛回头,就见一个十三四岁的白胖脸高个儿少年,站在他们铺子的前面。
少年的肩头背着个大包裹,看眼神是个机灵的,衣着料子不差却灰扑扑的皱巴巴的,神情倦怠,不像是个会做事的人。
像个在家偷懒溜出来玩的混小子。
李兴盛怕他捣乱,挑着眉尖道,“我们的事情看着简单,却不简答啊,比如这生炉子,比如招待客人说价格,你会生炉子吗?会算术吗?”
少年看了一眼炉子,咬了咬唇说道,“会生炉子,算术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