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君戴偃在商丘北城鼓舞士气时,商丘城百里之外的陶丘城已到生死存亡边缘。
日暮时分,最后一抹斜阳消失在城墙后面,暮色如潮水般倾泻下来,千里中原,遁入茫茫夜。
陶丘城头,象征宋国的白色旗帜低垂无声,孤零零的旗帜下见不到一个人影。
郡守司马股早在两天前就听说齐军南下的消息,同时传来的还有一个更可怕的消息:
国君昏迷,商丘大乱。
在这种情况下,想象中的援军是不可能出现了。
司马股曾是唐鞅部下,后来在唐鞅的举荐下被戴偃派到陶丘担任郡守。
简单来说,司马股是大司马唐鞅在北方边境的眼线。
唐鞅被除的消息一天后便传到了陶丘。此时此刻,司马郡守面临三个选择:
一,就地投降黔夫。
二,率兵杀回商丘,诛杀宋君戴偃,为大司马报仇。
三,派遣使者回商丘向宋君求援,同时坚守陶丘,抵御齐军。
三种选择各有利弊。
宋国弱小,投降过去作为败军之将,恐怕也没什么前途。
诛杀戴偃,恐怕也没有多少兵士拥护自己。
至于第三条路,搞不好也会被戴偃杀掉。
司马郡守陷入无尽矛盾中。
陶丘城外,月明星稀,晴朗的天气预示着明日必将是一场血战。
从滕城南下的齐军完成了对城墙的合围,将这座人口不足五万的小城围得水泄不通,一万重甲步兵在郊野集结待命。
陶丘郡守成忧早在两天前就派人到商丘求援,至今没有音讯。
昨日,成忧得到确切消息,国君戴偃昏迷不醒,城中大乱,大司马唐鞅抢劫各国商旅,搞得商丘城人心惶惶。
在这种情况下,宋国哪里还顾得这个北方小郡?哪里还顾得陶丘死活?
陶丘被围之前,周边县城派来部分土兵,这些土兵战斗力低下,对战局走向基本上起不到什么作用。
陶丘城城破河浅,齐军在城前驻扎,数千脚夫奴隶在陶丘城下有条不紊的修筑阵地。
黄昏十分,齐军阵地前升起袅袅炊烟,大将军黔夫待在中军大帐之中来回踱步。
一群百战之将目光炯炯,只等大将军下令攻城。
这是黔夫第一次承担重大军事任务,齐王田因齐对他充满期望,希望大将军通过一场大胜向临淄贵族们证明自己的能力。
黔夫也希望能用宋国练手,为将来讨伐魏国,征战楚国乃至于征战秦国做准备。
原地驻扎是为了等待进攻的最佳时机,细作带来消息说宋君戴偃已经得知陶丘被围,黔夫判断宋君会派兵前来支援。
围点打援全歼宋国援军,如果有援军的话。
黔夫用兵谨慎心细如发,这也是齐王田因齐派他讨伐宋国的原因。
黔夫知道,如果齐军现在贸然进攻,很可能会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
入夜后,骑兵夜不卸甲,以防敌军偷营。
数以万计的齐兵横七竖八的倒在帐篷中,密密麻麻的藤甲在暗夜里泛着白光,如银河璀璨繁星,场面异常壮观,远远望去令人胆寒。
军帐周围,头戴方巾的弓手正忙着擦拭弓弩,以确保第二天战斗中武器能够正常作战,这些弓手大都来自三晋,是工艺精湛的匠人,在战斗中被齐国人俘虏。
陶丘地处宋国西北,北面遍布山丘,东南有一处沼泽,可谓地势险要,陶丘控制着从南北交通咽喉要道,占领了陶丘就可以直接威胁商丘,控制了陶丘就可以控制宋国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