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都市言情>关于大明星老婆是多重人格这件事> 第一百六十一章 不小的惊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一章 不小的惊喜(2 / 2)

最后再说一个,关于彩蛋

在本片故事的开头是男主进了监狱,想要越狱。

他的计划是收买运尸人,和下一个死去的囚犯一起躺进棺材运往墓地,然后等警察离开后,接应人会把他从墓地里挖出来,然后成功越狱。

但是当他在棺材里划开火柴后,发现身边躺的尸体是本来应该在外面挖开坟墓放他出去的接应人。自己再也出不去,只能被活埋。

那彩蛋和开头是一个循环还是岔路呢?

首先女警察是一个只要真相,哪怕伪造证据不择手段的人,而她的丈夫是一个可以因为选举一秒变脸的人,这两个人很有可能在男主自首后,仍然怀恨在心,在监狱里对男主动手,也就可能出现开头的故事,杀死接应人,让男主被活埋。

但是男主既然选择了自首,会越狱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是因为家人出了变故让他不得不越狱,既然他在开头已经给小店老板讲了这个故事,走向也可能和开头是不同的。

而在片尾导演安排了两次凝视,第一次是记者问到秦沛“你认为李维杰是什么人”的时候,秦沛沉默之后若有所思的笑着望向镜头,在这一刻视角从角色转向观众,打破了第四面墙。

这个质问其实也是在问我们。一个没有文化看上去窝囊一辈子的父亲却为了自己的家人瞒天过海犯下滔天罪行,甚至利用了自己身边所有的人,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第二次则是字幕后的彩蛋,李维杰站在监狱里,身子面对高墙外,他用锐利的眼神看着镜头。相似的场景和同样黑白的画面处理,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电影开头那段虚构的故事。

在那段故事里,李维杰直接引用了《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台词“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其实这就是代表了他对于制度的态度,也暗示了结局他去自首的原因之一:看到因他的事件引发的逐渐失控的社会暴乱已经脱离了秩序,而他作为根源,一定要去自首,因为制度需要重新被建立。

当然,仅靠陈安隅一人远远不够,陈安隅觉得片中还有许多等待观众挖掘的内容未被发现。不得不说,《误杀》的确是国产片中少有,可以二刷、三刷去细细品味的电影。或许也正是因为导演这般用心架构,不放过一个细节,才能成就这部优秀的黑马之作。

从选角上来说,陈安隅认为李维杰这个角色非常好,人畜无害,没那么强势,与陈冲所饰演的气场强大的警察局长拉韫,能体现更强的对立感和冲突感。

李维杰是一个好丈夫,好老板,但却不算是一个言语上的好父亲,他不懂得怎么跟逐渐长大的女儿有效沟通,因为自身学历低,反而受到女儿的歧视。父女间的这种代沟,让女儿跟他之间越来越没话可聊。但他像一只老母鸡保护幼崽一样,在用尽全力保护着这个小家庭。

有一天,厄运还是降临在他们头上,大女儿平平在夏令营时被当地警察局长拉韫的儿子素察并拍下了视频,所以在平平从夏令营回来之后,虽然不太记得在夏令营发生了什么,但本能上对异性的接触变得十分抵触,李维杰拽住她的手让她吃饭都被平平狠狠的甩开。素察甚至还跑到他们家里来耀武扬威,甚至威胁李维杰的老婆阿玉“来代替她啊”,然而也正是这种傲慢害死了素察。

在平平情急之下把素察打晕之后,由于母女两个缺乏基本的救护常识,误以为素察已死,想到素察的家庭背景必然会对这个孱弱的家庭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之后,铤而走险,将尸体埋入自家后院的新坟中。李维杰回家得知这一切,立即检查了现场,这时候他就对素察死没死有所怀疑了。作为一个资深影迷,而且还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这一点从他小学四年级没毕业,现在却经营着一家通信设备公司就能看出,算得上是草莽英雄),他立刻就意识到瞒不住的,警察一定会找到他们家,只有想出一套完整的能自圆其说的证明其全家人都不在场的证据链才可以。

而李维杰能做的只有把自己的破绽全都隐藏起来。在销毁了素察留下的手机和汽车之后,他带着全家去了罗统,从坐大巴到住酒店再到吃奶油蛋糕、看拳赛,一环扣一环,每一步都留下票据和人证。他利用人们的记忆特点,在过了几天之后,又重新把这个流程走了一遍,重塑并加深了所有有关联人员的记忆。这样就制造出了完整的4月2号、3号的不在场证据。等警察找上门的时候,这些人证就是他最大的凭借和依靠了。

陈冲饰演的拉韫局长是一个办案好手,为了真相她甚至会编造不存在的证据,只要犯人招供,对她来说,用什么手段那是无所谓的。她警觉、暴戾、办案经验异常丰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她常说地一句话:“如果你办理过一千件以上的案子,你就会发现这世上压根就没有什么离奇地案件。”与李维杰那句:“如果你看过一千部以上的电影,那你就会发现这世上压根就没什么离奇的事情”相映照。

作为局长,她掌握的暴力资源远非李维杰这个小家庭所能承受的,在第一次没有找到李维杰的破绽时,又通过缜密的调查发现了李维杰爱看电影这一爱好,这个直觉准的可怕的女人立刻认识到这里面有巨大的价值。在翻看了李维杰的观影纪录之后,她已经把李维杰所耍的把戏看的一清二楚。当儿子的死党从美国回来并给她看了视频之后,她其实已经意识到:儿子活不成了。面对拉韫的步步紧逼,谭卓所饰演的阿玉把心中的愤怒全部化为了舐犊之情,青筋暴起不惧拉韫的权势。

为了得知儿子的下落,拉韫不惜顶着局内和群众的反对对李维杰一家实施了刑讯逼供。甚至连几岁的小娃娃她都自己亲自上阵,那个画面中的她,真的像一个恶毒的女魔头。她推理出了一切,自信满满的带着所有人去往墓地时,最终却没有找到儿子的尸体,棺柩里只有一只新死去的羔羊。没有证据,推理只能时推理,放人是必须的,而围观的群众早就不满久矣,冲突一发不可收拾,结果导致自己警察局长做不成了。

其实在拉韫打开棺材之后,这里有一个逻辑上的漏洞,编剧给含混过去了。棺木上那一道道血迹只要拿去化验,再从划痕来鉴定,就能立刻证明是素察的,李维杰一家就只能认罪。片中李维杰一家在吃饭时,小女儿用叉子在桌子上划来划去,让李维杰想到了把羊放进棺材之时,在棺木上看到的那些划痕:素察在黑暗中绝望的扣着,希望自己能逃出生天,最后被生生吓死、憋死。

按一般的逻辑来讲,影片到这里其实就可以结束了,但导演又加了一段令人回味的结尾。在李维杰布施回去的路上,遇到了丢了局长之位的拉韫和她丢了市长之位的丈夫,李维杰对他们几乎明说了素察已死,让他们断了念想。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是已经没有权力傍身的拉韫极其丈夫,在得知他们的儿子已经死亡之后,想报复李维杰一家依然是轻而易举的。

讽刺的是,这时候自己坦白,进监狱才是最安全的,这样才能换的拉韫一家怒火的消解,不致于牵连他的妻女。另外,小女儿安安修改成绩可能也是李维杰选择自首的原因之一,不想让女儿从心里养成“为了得到某种利益撒谎也是可以的”这种错误的观念习惯。

影片中多次出现“羊”。用羊来表现李维杰的心理变化以及隐喻无组织的乌合之众。在李维杰踹了桑坤之后,桑坤没法在光天化日之下打李维杰,只能打死了一只羊,这死掉的羊正是李维杰心里面被人给熄灭的善念。平平在上课时老师讲到羊的特性,代表了广大乌合之众被权贵一茬又一茬的薅羊毛,没法组织起有效的自我保护,面对侵害,无法做出有效回击。但一旦有头羊带领,那羊群也是可以冲散狼群的。李维杰很清楚组织起来的乌合之众的力量,他的父母正是在暴乱中死去。但有时候,只有显示了这种力量,才会让权贵有所忌惮,正是靠着这个,李维杰一家才在只手遮天的拉韫手底下活了下来。而后来的主动投案并接受采访其实也是想利用大众的眼睛盯着这起案子,让拉韫不敢在监狱里对他和监狱外对他家人下黑手,只是羊群的记忆能有那么长吗?所以我认为这部片子还没有完,肯定会出续集,希望故事同样精彩。

另外,有人认为影片的开头即最终结局,这一点陈安隅坚决不认同。首先,在电影现实中黄毛是李维杰的员工,但在开头时黄毛对李维杰的态度不像认识很多年的老友那样;其次,把一个犯人从监狱里运出去,这需要高度的组织化,形成产业链才会源源不断地运人出去,李维杰显然不是第一个享受这种待遇地人,而黄毛是这个产业链最底端找寻客户的销售员,或者说是终端,如果黄毛在李维杰进监狱之后也被抓了进来,那无法解释为什么这样一个成熟谨慎的产业链会让一个新人来做终端客户销售。

显然,黄毛是老人了,已经取得了操纵这条产业链的人的信任,这样他才能源源不断的把需要越狱的犯人信息反馈给产业链上层,布置好计划帮犯人越狱。

最后,李维杰入狱之后,颂叔神秘的微笑确实值得人们回味。我认为,颂叔一早就知道了李维杰在撒谎,但他乐得替李维杰圆谎。首先,当然是李维杰从小是他看着长大的,他熟稔李维杰的秉性,这是一种熟人间无条件的信任。其次,李维杰跟桑坤有矛盾,桑坤又长期在他店里吃饭不给钱,他乐得借李维杰之手把桑坤搞下去。再次,他是跟李维杰父母是同一个年代的,所以他熟知如何最后,他对李维杰选择主动自首心里是欣慰的,一是证明他没看错人,李维杰的本性还是好的;二是认为李维杰聪明,借着事情热度把大众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他身上,让拉韫有所顾忌,不敢报复家人。

如此看来,这部电影的确是细节拉满,是一部难得的佳片。

人间无条件的信任。其次,李维杰跟桑坤有矛盾,桑坤又长期在他店里吃饭不给钱,他乐得借李维杰之手把桑坤搞下去。再次,他是跟李维杰父母是同一个年代的,所以他熟知如何最后,他对李维杰选择主动自首心里是欣慰的,一是证明他没看错人,李维杰的本性还是好的;二是认为李维杰聪明,借着事情热度把大众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他身上,让拉韫有所顾忌,不敢报复家人。

如此看来,这部电影的确是细节拉满,是一部难得的佳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