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都市言情>关于大明星老婆是多重人格这件事> 第一百七十章 哑口无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七十章 哑口无言(2 / 2)

“为什么八贤王杀个宫女就要被判死刑?”

一,这宫女不是他的人;二,杀这宫女没有正当理由;三,这事朝中人都看见都知道了,影响很坏;四,有人想弄死他。

“包拯在血祭坛劝蒙放放弃复仇是不是过于圣母三观极歪?”

不是。如果只把那段话拎出来确实是三观歪,因为假设一种情景,蒙放如果是滚钉板告御状,把这四个人告下来杀了头,有任何问题吗?没有。是复仇吗?是。该不该做?该。所以这话本身三观是歪的。但是,当时的情况是,蒙放情绪极不稳定,还劫持了一个将军,如果情况控制不住,很有可能玉石俱焚,包拯只能站出来化解当时的情况,说出那番咋一听还有点道理的话,让蒙放放下屠刀。事实上,你看包拯对沈良,可没说他不该杀人之类的,在知道事情原委后,包拯还是认为站在沈良是辽人的角度,他没有做错。在蒙放死后,包拯也是非常惋惜,没有觉得这是一个杀人犯,就要以命抵命。当然展昭是恨蒙放了,只祭奠了常雨。所以包拯本人不是一个圣母婊。后面他劝卓云也类似,卓云当时也把李四劫持了。

那蒙放做的对不对呢?对,也不对。对是因为,对于他来说,把这几个人引过来杀掉,是他复仇的唯一办法。阳企山和木都统,一个有权,一个有兵,足够一手遮天了,他告是告不赢了,杀人是他复仇的唯一方式。他的错在于,杀了无辜的展俊,那么既然你复仇有理,展昭如果找你复仇是不是也有理?你让展昭杀你了吗?他和你对打你挡什么呢?而且蒙放在最后的陈词中,没有表达任何对于展俊的愧疚。

而且,对于邢将军来说,木都统是他的恩人,你蒙放杀了我的恩人,我找你报仇,不谈道德单就逻辑来说有任何问题吗?常雨的三观就比蒙放要正,常雨认为,既然我们杀了他们,我们也是杀人犯,也该受到相应的惩罚,所以展昭没有原谅蒙放,原谅了常雨。

“皇帝水平怎么样?”

比想象的高,说出来的话水平上佳,权力基本在自己手中,有一定威严,那句“到底谁是皇帝”把庞太师直接吓尿,大事上决断一点不糊涂,关键时刻每次都能及时赶到,要么宫中有情报网要么自己判断力不错。

“庞太师水平怎么样?”

比想象的低,原因有二,一是谋反居然想暗通契丹,怎么的,当契丹儿皇帝比当大宋太师轻松?二是在崔明冲案居然在八贤王也能来的地方以违规的方式拉拢包拯,怎么地,奸字非得写脸上给别人看是吧?

所以陈安隅觉得这里总结一番就是:“小孩只分对错,大人才讲利弊。”

当一件事从对、错、利、弊四个方面去谈,时而有幸,“对”面与“利”面可相交甚至重合。很遗憾,在《翻龙劫》这个单元落下帷幕之前,情况并非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少年包拯坚守了自己的原则——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人命关天,岂可错杀,更何况王爷对朝廷赤胆忠心,对自己更有救命之恩,让这样一名贤臣被冤枉至身首异处且身败名裂,天理何在?况且八贤王决定牺牲自己,为的是隐瞒二十五年李妃被当今皇太后和庞太师陷害这样一件丑恶之事。

年少气盛的包拯选择了绝对正义,而八贤王则选择了“利”。这里的“利”当然是指对于朝廷和江山而言。八贤王很清楚如果二十五年前的“狸猫换太子”一事被抖露出去,轻则皇室动荡民心不稳,重则天下大乱大宋不保。然而,我个人认为八贤王要保的其实主要是宋朝皇室,也就是说假设有人,例如庞太师,想要借此机谋权篡位,且此行能够在不让百姓流血的情况下发生(类似英国的光荣革命),八贤王还是会去阻拦的。

八贤王与庞太师不同,八贤王是皇亲,而庞太师不过是国戚,虽同是权倾朝野,但八贤王被唤千岁,以及被太宗所赐特权(第一单元中的那个宝剑,可让他在皇帝面前可不跪)等等,都说明他是作为皇帝的“自己人”,来稳固赵氏皇室和赵桓的皇位的。倘若《翻龙劫》这个单元中的局面更为坎坷和恶劣,八贤王需要陷害六子甚至包拯以使江山稳固,我相信他也是做得出的。因为他连自己都能牺牲,且是躯体与名声一同牺牲,说得难听一些,也可以说是为了赵氏江山而不择手段了。当然包拯直到最后被王爷和太师围堵之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所以,转回开头的那句话,在这整件事中,包拯是一个“孩子”,他想的比较“简单”,认为李妃被陷,贤王(因此)被诬,整个皇室却还要极力隐瞒,这实在是大错特错,王法不容;而八贤王是一个“大人”,他顾忌皇室天下安危,即使道义来讲,皇室隐瞒真相是错,清白的自己身败名裂是错,他知道自己若不阻止,包拯定会将秘密揭露,大宋江山岌岌可危。只能说,二位都是在坚持自己所需要守护。从第一单元中,我们也得知,曾经八贤王是和包拯一样“幼稚”的。

顺说,也许是苍天有眼吧,因为庞太师有勾结大辽,兵变弑皇的图谋,八贤王若因此真的就这样被牺牲,恐怕一场腥风血雨还是免不了的。所以包拯此举最后较平和地收场,且还是拯救了国家的。

另外陈安隅个人认为还有一个导致包拯如此坚持的辅因,不知编剧当时是否有想这么多——古代,至少到明朝为止,皇帝被认为是上天派下凡间来统治苍生的,故有“天子”之称。对于平民而言,皇帝不仅仅尊贵,生而优越于他们,更是似于神的化生。包拯之所以会拼死保护六子,甚至在六子面前下跪,兴许是因为,他认为六子才是“真”天子,也认为事情能在不伤及六子的情况下安稳收场实则是六子的运气,正如包拯在最后对皇上所说:“包拯斗胆问皇上一句,如果六子,如果他有大智慧,大胸襟,爱民如子,皇上会退位让贤吗?”

包拯其实是认为,如果六子不是那么随性乱来,皇上知道真相后退位让贤才是“对”的举动。他至始至终坚持的就是“真相”、“正义”、“公道”……

陈安隅其实在上一世一直有重温《少年包青天1》。儿时陈安隅最喜欢的人物是包拯和公孙策等人,为他们的侠胆义肝所打动,钦佩他们的正义感十足;那时虽然不讨厌八贤王,因为他是包拯在朝廷坚实的后盾,给予包拯无限的帮助和忠言,但也并没有特别喜欢他,或者觉得他是个“好人”——没错,好人!

所以陈安隅儿时对于《少包1》结局的印象是“皆大欢喜”,所以前几天看到《翻龙劫》这个单元,包拯就要揭开事情真相时,还是非常之激动的。但当最后一集落下帷幕时,我很是失落——在我眼里,这不是一个美好的结局:包拯觉得自己错看了用心良苦八贤王,且被当作朋友的他利用;觉得六子逃过一劫并非皇上的一片善心。而皇帝则没能自己唯一视作朋友、唯一信任的包拯留在身边,还得到对方让自己哑口无言的质问。

襟,爱民如子,皇上会退位让贤吗?”

包拯其实是认为,如果六子不是那么随性乱来,皇上知道真相后退位让贤才是“对”的举动。他至始至终坚持的就是“真相”、“正义”、“公道”……

陈安隅其实在上一世一直有重温《少年包青天1》。儿时陈安隅最喜欢的人物是包拯和公孙策等人,为他们的侠胆义肝所打动,钦佩他们的正义感十足;那时虽然不讨厌八贤王,因为他是包拯在朝廷坚实的后盾,给予包拯无限的帮助和忠言,但也并没有特别喜欢他,或者觉得他是个“好人”——没错,好人!

所以陈安隅儿时对于《少包1》结局的印象是“皆大欢喜”,所以前几天看到《翻龙劫》这个单元,包拯就要揭开事情真相时,还是非常之激动的。但当最后一集落下帷幕时,我很是失落——在我眼里,这不是一个美好的结局:包拯觉得自己错看了用心良苦八贤王,且被当作朋友的他利用;觉得六子逃过一劫并非皇上的一片善心。而皇帝则没能自己唯一视作朋友、唯一信任的包拯留在身边,还得到对方让自己哑口无言的质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