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园,朝海湖。
一群人正从一片树林小径中出来,沿着湖边走去。
“巴老,这边请。”
正被拥簇在人群中的,是一位拄着拐杖年岁八十左右的老人。老人身穿白色衬衣黑色西裤,体态略显浮肿,不过满头银发打理很整齐,戴着一副老式的黑框胶边眼睛,倒是显得精神矍铄。
“这里很漂亮。”阳光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兴致渐起的“巴老”不禁感叹了一句。
“这是新亚书院的朝海湖,因为面朝大海而得名。湖光山色,是中大新亚书院这边最有名的景点。”介绍朝海湖的是一位相貌清癯的老人,正是新亚书院院刊的主编,中文系的王立民教授。
“原来这里就是新亚书院,王老你的日子过得不错啊。”“巴老”恍然大悟道,然后略微想了想,抬头问,“如果我没记错的,林静小友就是在这个书院读书的吧?”
“林静小友?”
在场几乎所有人,包括作陪的副校长、几位教授都是愕然,一时被“巴老”的“脑筋急转弯”给绕糊涂了。
“巴老说的大概是我们新亚书院中文系大二的林静同学。”见连校长都没反应过来,一旁跟着的学生会的学生连忙上前解释道,“林静同学的许多作品据说在内地也很受欢迎,‘巴老’可能是知道。”
“原来是那位写《大国崛起》的学生。”得到学生的提醒,校长终于是记了起来,显然他也并不是不知道“林静同学”的大名,“的确是在中大新亚书院的中文系就读。”
“巴老想见一见这位学生吗?”王立民教授笑道,他倒是在“巴老”提及“林静”这个名字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必定是那个林静。因为“巴老”在还没来港之前,两人通过电话,“巴老”就在电话里提到过林静和《大国崛起》,语气中很是欣赏。
“巴老”笑呵呵道:“如果能见一见当然很好,我这可也算是慕名而来。”
“巴老”的幽默。引起了一阵笑声。
……
时值上午十点十五分,林静刚听完《建筑学概论》的主题讲座出来,骑着自行车往图书馆的方向而去。
目前,《大国崛起》已经写完了《海洋时代》——葡萄牙西班牙卷、《小国大业》——荷兰卷、《走向现代与工业先声》——英国卷、《激情岁月》——法国卷、《帝国春秋》——德国卷、以及《百年维新》——日本卷。
在香港,每一卷出来,说洛阳纸贵夸张了点,但都能够引起轰动却是事实。
另外。有一个非常好的消息是,《大国崛起》在内地发表了。被压了半年之久,终于是成功刊登在了《光明日报》上。而且,才刊登没多久,就被《人民日报》、《百姓日报》、《赤旗》等在全国范围内都颇有影响力的报纸转载。
《光明日报》方面是采取半月刊的方式来刊登的,六卷《大国崛起》。一卷既出,很快就引起了不同的反响。而在上一卷的反响未绝,下一卷又出,仿佛以排山倒海般的浪潮一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以至于议论声讨论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有关的点评文章更是不绝于报刊。
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的通讯员许甲,就打电话给她透露过。《大国崛起》的系列文章,上了内参,引起了中南海方面的注意。
可以说,《大国崛起》虽然还没写完,却凭着前六卷的厚重,星火燎原,有了席卷全国的影响力。
《大国崛起》能够登录内地,林静的愿望算是达成了。
所以她快马加鞭。争取在这个学期结束前,将剩下的三卷和总结篇给写出来。
而她正写着的是《大国崛起之寻道图强》,老北极熊沙俄卷,而在沙俄篇接下来就是新北极熊《大国崛起之风云新途》——苏联卷。同为北极熊,却分为两卷,其实这两卷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虽然打算将两卷分开来发表,但写的时候。她是连贯着来写的。
只是最近,她在写的过程中感觉还缺少点什么,所以准备来图书馆找找资料,看能不能找到那个承上启下点。
“哎。林静,林静……”
林静将自行车停放好,刚要走进图书馆的大门,听到后面传来急急的叫声。回头看去时,却是曲素幽。
曲素幽今天穿着一身黑白色的oL装,脚下还蹬着高跟鞋,怕不有六七厘米高,亏她穿着如此高的高跟鞋还能健步如飞。不过也正因为走得太快,天气又热,等她跑到林静面前时已经是香汗淋漓,气喘吁吁。
“曲老师,找我有急事?”林静惊讶的问道,自从《比较史学概论》课结束,而《大国崛起》渐入佳境后,曲素幽声称自己已经再帮不上忙,林静已经有段时间没有见过这位曲老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