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贞观英杰> 第八章 小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章 小试(1 / 2)

 陆家的药铺位于四合院临街那一面,因地处西市,门前人流如织。唐代大城市的商业区大多设在东、西两市,以便集中管理。街对面也有一家陈记药铺,也请了一位李姓医生坐诊,生意倒也不错,两家平素关系尚可,相安无事。

一日,又逢学堂放假,午后,陆玉成放下书卷稍事休息,并信步来到自家药铺观览。店里一个叫王宁和一位叫段一平的学徒见之忙起身行礼,他也一一回礼,他与父亲陆达明叙过礼后,仔细观察起这间药铺来。

药铺共有四间房,一间售卖药材,一间做诊室,一间是做病房,还有一间很大的药材仓库。

他仔细打量药柜抽屉上的药材标签,不时拉开抽屉查看药材。他发现这里的柴胡、香附、元胡等,都没用可增加药效的醋炙法炮制过,不免有些奇怪,于是向父亲提了出来。

陆达明诧异地看着他,解释说这些药材历来就是这样入药的,并沒通过醋炙。

原来这个时代还没发明醋炙法加工药材,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米醋拌炒的方法称为醋炙法。醋炙的作用:一是引药入肝,增强疗效;二能降低毒性,缓和药性;三能矫嗅矫味。

陆玉成于是告诉父亲说曾在一卷秘籍上看到这方法,谓能增加药效,并讲了详细炮制方法及药理。陆达明闻后,仔细想了想,觉得这法子倒颇合医理的,不由得有些相信起来。

正在此时,一群人抬着一窄榻进来。榻上平躺着一位老者,只见他神识昏迷,面色晦暗,牙关紧闭,喉中有痰鸣声。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慌慌张张地冲到陆达明面前,双膝一跪,连道:“陆神医行行好,请救阿爷一命!”

陆达明忙把他扶起来,仔细问明了情况。原来昏迷的老者是这人的父亲,半个时辰前因家中一事大为生气,喝骂之际,猛然喘咳起来,不久就昏厥过去,手足冰凉。

全家慌了神,急忙把老者抬到陆家对面那家药铺救治。那位李姓大夫看后称老者患了痰厥,并施用了针灸,但老者一直没醒过来,反而病情愈加严重。这位大夫称言患者已无法救治,让家人准备后事。

家人在痛苦绝望下,又转到街对面陆家来求医,希望碰碰运气。

陆达明了解情况以后,也极感为难,患者确实是痰厥,但人没醒过来,汤药无法饮用,但看这老者情况,这样下去恐怕难逃一死。他也用针灸试了试,也毫无作用。他苦苦思索,额头都冒出汗了,也毫无良策。

陆玉成在旁看到这情况后,出于医者救死扶伤的心理,就把父亲拉到一旁,低声对他说了一个法子,声称是在同一卷秘籍上看到的。陆玉成说的是明朝内府大御医龚迋贤在其书《寿世保元》中所载一个偏方,龚迋贤谓痰厥“卒然不省人事,喉中有水鸡声者是也。用牙皂、白矾等分研末,吹鼻;即以香油一盏,入姜汁少许灌之,立醒。或烧竹沥、姜汁灌之亦可”。如属寒痰迷闷,四肢厥冷者,宜用姜附汤;肢冷,吐涎沫,喉中痰声,一时昏愦不知,xiong闷气喘,语言不利,可用稀涎散。

陆达明听他说后半信半疑,一时踌躇不决。陆玉成道:“如今此人命在旦夕,既无它法,不如一试,宁坐以待毙乎!”

陆达明想了想,一咬牙就按照此法施救。果然经这办法治疗后,患者立醒,服药后不久竟完全痊愈,患者家属大喜,对陆达明感激涕零。此事一经好事者宣扬,陆达明的声誉越来越高。

陆达明也追问过陆玉成看的那卷秘籍从何而来,陆玉成推说是某位同学家的祖传医书,借他观看了几天而已,陆达明也就不好多问什么了。

从此,凡陆玉成在场,遇有疑难病例,而陆达明无法医治时,他常以秘籍所载为名,告之相应的治疗方法,通常效果都很显著。陆达明也考问过他医理,竟发现他对医理掌握得非常系统,让陆达明大感诧异。

为了对某些危重病人进行急救,陆玉成根据清代《温病条辨》和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记载,制成了疗效卓著的醒神开窍剂安宫牛黄丸、至宝丹、苏合香丸等中成药,在临chuang使用中,使多位急危重病人起死回生,让陆达明在短时间内博得“丹神”称号。

扬州城的市令柳信清在城里平素威风八面,令人生畏,他虽品秩从九品上,但他“掌交易,禁奸非,通判市事,”对工商业者影响很大,就连陆达明这样的名医,在他面前也得陪着小心。

深夏的一天中午,陆玉成刚放学回家,经过自家药铺前,看见市令柳信清怀里抱着一位身裹厚厚毛毯的小孩,神情焦急,匆匆闯进了药铺,身后跟着一位哭哭泣泣穿戴讲究的中年妇女。他心中一凛,也赶紧跟了进去。

原来那裹着厚厚毛毯的小孩正是柳信清六岁的儿子,而中年妇女正是枊信清的妻子、小孩的生母。只见这个孩子正发高烧,神昏谵语,伴有面赤、气促,结膜充血,皮灼热而干燥,脉洪而速,尿短而色深,心悸,口渴,欲冷饮,这种状况己持续了一个小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