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贞观英杰> 第二十四章 士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四章 士族(1 / 2)

 贞观二年二月二十二日,陆家动身回吴县老家祭祖。

本来寒食清明节官员就放假四天,陆玉成又向大都督府请了十天假。除了陆玉成、陆达明、谢纤云,同去的还有杨荷、赵慧娘、马大牛、马小虎等。

朱英杰也是吴郡朱氏家族的,但因自已目前身份特殊,且不放心李碧蓉的安全,只得委托陆玉成向家族报个信,自己仍留在了扬州陆府。

与他们同行的还有陆玉成结识的两位士子顾潜和张右文,他俩分别是吴郡顾氏家族和张氏家族的子弟,也是都回老家祭祖的。一路上陆玉成与他俩抵坐而谈,顾潜学问不错,张右文文思敏捷,三人甚为投契,也使他对江南士族的了解更为全面。

唐代尤其是初唐仍是一个贵族社会。

江南士族亦称江左士族、江东士族、六朝士族。对魏晋南北朝隋唐高门士族的定义及划分,一般依据唐人柳芳之说:“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为‘吴姓’,朱、张、顾、陆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关中亦号‘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代北则为‘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首之。”亦即江南士族主要以“侨姓”王、谢、袁、萧和“吴姓”朱、张、顾、陆八大姓为代表。

谢氏、朱氏早在梁末就已彻底衰亡,梁以后其人物不见于史载。顾氏、张氏由梁或陈入隋,依然世代官宦,直到中宗、德宗时期才相继衰亡下去。而萧氏、王氏、袁氏则由南北朝入隋唐,冠冕蝉联,与唐相终。尤其是萧氏,一门十相、三人为驸马,堪称唐士族之冠。吴郡陆氏丹徒支由南朝入隋唐亦冠冕不绝,而太尉支和侍郎支在一、两个世纪内后嗣无闻,门第衰微,直到武后朝大开科举选官之门,陆氏子弟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凭靠科举考试踏入仕途,累代显宦,终于使家族复兴,势力和门望之盛甚至超过了魏晋南朝时期。

事实上,江南八大士族只有少数在梁末衰亡,大多数则由南北朝入隋唐,冠冕蝉联,且家学礼法传承不衰。江南士族在唐政权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虽不及山东士族和关陇士族,但仍拥有一定的政治势力,尤其在高祖、武后、德宗三朝,江南士族出身的宰相受到信重,发挥了较大的政治作用。江南士族在唐代虽然整体政治、经济势力比六朝时衰落,但仍维持着崇高的社会地位。到晚唐时期,江南八大士族子弟已失去门荫世袭做官的特权,转而通过进士科考试,维持着世代官宦的士族地位与唐相终。

翌日下午,陆玉成一行包乘的船只经行江南运河到达吴县。

武德四年,唐平定江南地。唐废郡设州,改吴郡为苏州,吴县隶苏州。唐贞观元年,全国分为十道(道为监察区),苏州属江南道。

上岸后,陆玉成与顾潜、张右文一一分手,并约好日子互访。

吴县也是苏州府治。众人从阊门进入城区,城内人烟稠密,河网密布,其繁庶景象令陆玉成印像深刻。

不久,他们来到了陆氏宗族聚住区。陆达明的兄长陆达方热情地迎接他们,把他们安排在一个很宽敞的宅院里。

陆达明只有两兄弟,兄长陆达方娶妻朱氏,有两个儿子,叫陆贤和陆誉。分别为十五岁和十三岁。

这个时候虽也有累世同居共产、同爨合食的大家庭,但很少见,一般家庭成员成婚后大都分出另立门户。

他们刚安顿下,陆达明夫妇和陆玉成就随陆达方来到家庙拜祭祖先。所谓家庙,就是士大夫之家,辟房一间,供奉直系祖先的塑像,四时祭祀。

陆达方沒入仕,而是在家务农,手下有十几位佃客供其驱使。由于吴县乃鱼米之乡,家境也还丰实,两个儿子都在族学读书。

笫二天上午,陆达方告之陆氏宗主要约见陆达明和陆玉成,他俩赶紧跟陆达方去拜见陆氏宗主。陆氏宗主就是陆氏族长,是陆氏嫡支,叫陆真信,是陆达明和陆达方的堂兄。

在陆氏宗族聚居的中心地域,有一处高门大屋组成的宏伟院落,他们进去后,经过层层中门,在华丽宽敞的中堂见到了陆氏宗主陆真信。

陆真信五十多岁,神情端庄文雅。双方叙过礼后,分别坐下。陆真信首先问了他俩的情况,对父子俩能在扬州创出诺大的名号表示赞赏,尤其对陆玉成年纪轻轻就文名远播,并位列八品下的官身,深表欣慰,连称陆氏有望,对家族复兴更为乐观了。

接着又谈到陆氏在官场上的情况,谈到了陆德明和陆柬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