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贞观英杰> 第四十四章 宴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四章 宴饮(1 / 2)

 贞观六年三月的一次朝会,陆玉成亲眼目暏了一个由大食人组成的代表团朝见唐太宗李世民。领头的一位长者叫旺各师,天方人,一脸大胡子。他自称西方至圣之母舅。奉使护送天经《古兰经》而来。

唐太宗见其为人耿介,讲经论道,颇有实学。再三挽留他驻在长安。因此而敕建了大清真寺,迎使率随从居之。

唐代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商人来华络绎不绝。他们来华后多集中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扬州、杭州、明州并深入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从事香料、象牙、珠宝、药材和犀牛角等的贩卖,并带回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和其它商品。中国人称他们为“蕃客”、“蕃商”和“胡贾”等。由于唐政府鼓励商业贸易,因而有不少人在中国久居不归,称之为“住唐”。

大食国的穆斯林商人在中国寓居或定居,把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在“蕃坊”中,由中国当局任命一位年高德劭的穆斯林为“蕃长”,负责管理蕃坊事务,主持礼拜等宗教活动,处理穆斯林间民事诉讼,并招揽外商来华贸易。蕃客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道德规范,“皆以《古兰经》、圣训及伊斯兰教习惯行事”。这时伊斯兰教在中国还只局限于来华侨居的阿拉伯、波斯商人中信奉,广大汉族人对其相当陌生,因此一些汉文文献往往把穆斯林念经、礼拜等宗教活动,不确切的理解为“拜天”、“叫佛”等。

唐朝时来华的穆斯林,保持他们的宗教信仰与生活方式,与当地人通婚,安居乐业,繁衍子孙,由侨民而演变为“土生蕃客”,成为中国穆斯林的先民。外来穆斯林从事正当商业活动,不向教外人传教,避免了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冲突。

杨荷不愧为治家能手,府里安排得井井有条。订亲后陆玉成常找机会与她温存一番,但她非要等成亲后才行周公之礼,每当陆玉成情难自抑,就一把推开了他。前世的陆玉成被未婚妻钟映霞克得死死的,沒料想重生后又重蹈覆辙。

一天,杨荷去西市买回来四位昆仑奴和四位新罗婢。

早在唐朝,长安就已经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了,各种肤色的人满街走,见怪不怪。当时流传的一句行话,叫做“昆仑奴,新罗婢”。新罗的婢女等同于后世的菲佣,受过专业训练,乖巧能干。而昆仑奴个个体壮如牛,性情温良,踏实耿直,贵族豪门都抢着要。

陆家在长安也算是一个土豪了,陆玉成除了俸禄和李世民的大量赏赐外,每年舅舅谢伯翔还分给他二十万贯玻璃业红利。他把隔壁一家大户的宅院高价盘了下来,打通后陆府面积扩大了一倍。

王天翔和张右文春闱双双进士及弟,陆玉成为示庆贺,决定在府里大摆宴席。这天傍晚,陆户府张灯结彩,热闹非凡,陆达明和陆玉成在大门口迎接宾客,杨荷与陆雄则各率众仆家丁在府里张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