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重生之我是康熙> 074. 御制寿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74. 御制寿筵(1 / 2)

 【万寿节】康熙十九年,三月十八日,皇帝大礼。帝陛冠隆服,先朝太皇太后慈宁宫,次诣皇太后慈仁宫行礼。毕,帝还乾清宫升座,皇太子、王公大臣、侍卫暨都统、尚书以上官员,咸朝服入乾清宫行礼。毕之,贵妃代掌皇后职,率公主迄镇国将军夫人,福晋、公、侯、迄尚书命妇咸朝服行礼。

康熙庄严肃穆端坐于皇帝宝座之上,看着阶前一拨又一拨盛装人群,男女老幼,皆向自己三拜九叩,三呼万岁。这一过程漫长而琐碎,虽然稍嫌无聊,但既然能坐着总要比跪着朝贺的人群受用。皇太子胤礽年纪虽幼,然而身份尊贵,自然当得机先,排在百官之向皇帝御驾行礼。

但见皇太子小脸绷得严肃正经,头顶金冠,身穿黄色六条金龙小朝服,方正规矩地向康熙皇帝叩拜。康熙望着小家伙恭谨庄重的模样,心中不禁叹服,终究是出身皇室的孩子,不论平时多么调皮傲娇,爱耍小心眼,然而遇到正式场合,行止礼仪竟不逊成年人。

诸礼行毕,皇帝宫中赐筵。

明珠、索额图等内阁大学士们,纷纷看着自己面前台案上摆放的红木洒金漆盘,各个心中大为惊诧。但见左一只青花淡彩白瓷盘,右一只如意双飞大盖汤碗,右侧边枕描金牙箸,单配一柄青花白玉汤匙,可能这是历朝以来最耸人听闻的一次皇家饮宴。

其实众人原本对于赴皇家宴席,也不会抱太多期望。要知道由御荣膳房独家烹制的上百桌菜肴,毕竟人手有限,准备时间也会大大地提前,再加上也没有很好的保温器皿;所以等到诸公行礼事毕、开席饮宴之时,那些菜基本上全都凉透透地,哪怕是饽饽和面饼子也都变成硬邦邦的了。所以只有在皇帝的主桌席上才能吃到现烩出来的热菜热汤,其他公卿朝臣们坐在陪客的席位上,不过就是吃趟过场,象征性地礼节往来敬敬酒,扒拉两筷子温吞吞的凉菜而已。

何况前几日才有内幕消息传说,皇帝由于伤心国事、又兼府库空虚,早已经明令下旨今年不搞排场了。诸位官高爵显的公卿朝臣们,何曾料想,今日朝贺完毕,竟然还能吃上一顿皇家赐宴。但是此刻摆在每个人面前桌案上的菜式,仅只有一个盘子、一只汤碗。

新任畿辅直隶总督于成龙大人,也被皇帝特旨宣去了,命他一起进宫朝贺。人家老先生心里原本还不爱参与这种豪华排场、纯走形式的国宴呢。打从天不亮起,大家就得开始排队入见,三拜九叩的耗费体力,委实太累人啦,年纪大了也很吃不消。老头子正饿得慌呢,见面前摆着碗箸,也不用小宫女上前伺候,遂直接掀开了如意双飞汤碗上的大盖盘,眼前蓦然一亮!

好!好!好!清清的汤水,白白的面条,上面飘着两瓣嫩绿色的青菜叶。

面汤上还冒着虚虚地热气。于成龙又掀开了青花淡彩白瓷盘上的盖碟,更好看!

一只金黄白嫩的煎蛋,一块四四方方、赭红色亮油的五花肉,一小把红红通通的炸花生,几勺鲜绿的马兰香干。青花白瓷盘的正中央,额外摆放了一只小小茶碟,里面鲜红油亮的小山包,大约是新炸的辣椒酱。

于老头儿高兴地不得了,食指大动,径自把红油辣椒酱倒一点点在自己的面汤里,略略一拌,大大喝上一口,从头到脚、浑身全都热乎起来,实在是舒畅通泰。于老头儿细细一品,嗯,汤头也很香,清鸡汤的鲜味儿,错不了。

若干年后,于老头的孙子问他:

“爷爷,我听说紫禁城里的皇家御宴是不是摆满汉全席呀?您觉着哪一个菜色最好吃?”

于老头神叨叨地回答:“鸡汤面呗,大内御制,绝无仅有。”

这一顿御宴,不论是伯爵王侯还是殿阁学士,大家伙儿各个吃得酣畅淋漓。要说旁地菜式还须你我礼让三分,装装斯文君子。然此刻每人标配一碗鸡汤面,再互相谦让可就实在说不过去了。正饿得慌呢,吃一碗热乎乎的汤面,好辣口地加点辣椒酱,比啥都强。

大内总管顾问行也在肚里暗笑,真没见识过啊,这御宴里头一遭还能不剩菜的。往年时顾公公每逢三节,元旦、冬至、万寿节,都是忙得晕头转向,却也费力不讨好去。为什么呢?

顾公公身为皇室大总管,对御荣膳房上呈的各种菜式,只有三个要求!

一,安全洁净,吃下去没病。

二,形式美观,颜色要好看。

三,寓意要吉祥,能讨口彩最是吉利。

其他,皆不作要求。所以哪管菜是咸了、淡的,冷了、难吃的?全不打紧。反正大家都是心知肚明,谁也不会为了吃饭前来赴宴地,能在皇帝跟前老老实实地做好规矩,才是千古正理。

今年百官齐享的御制长寿面,还是由咱家皇帝钦定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