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重生之我是康熙> 083. 君王在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83. 君王在看(1 / 2)

 康亲王杰书一直静默旁观。他曾听说过于成龙此人,是个得理不让的硬茬儿。他见康熙皇帝迟疑半晌,并未对恭亲王驰马致命案直接作出判决,反而派传旨太监去内宫宣召常宁到场。

杰书深藏不露,暗自揣度康熙恐是心有顾虑,思绪飞转,便出列向康熙皇帝奏禀:

“皇上,恭亲王乃是宗室子弟,议亲、议贵也非比寻常。此案既然原告、被告、旁证俱已齐全,论理可交由宗人府会同刑部审理。”

康熙闻听眼光一亮,此言甚合朕意。即使康熙内心里很想做的有三件事儿:一是公平,二是公平,三还是公平。然而这【公平】二字,可不由他独自一人,大义凛然来搞。即使康熙身为当朝皇帝,他也不能自以为是,把自己当成无亲友、无人情的正义大神,当众把台阶底下一票儿掌控实权、错综复杂的皇亲国戚,全部得罪光了呀。

三月十四那日,勤恳敬业、想搏卓异表现的翰林院侍讲高士奇大人,早已经把整理好的朝廷六部官员履历表,敬呈给康熙皇帝圣阅了。康熙皇帝得空、无事、出恭的间隙,随意翻翻看看,不必死记硬背也能鼓捣明白。其实满朝文武的背景,百官之中、五十官以上皆是裙带,勾缠牵绊,就如同逮到一只母耗子、尾巴老长,扯出来细看、一连串小耗崽子……。

想当年那位顺治皇帝福临,临死之前还要忍着委屈求和,给自己颁布一道『罪己诏』,把以前进行的一些进步改革的政绩全盘否定,反而让保守派的鳌拜、苏克萨哈、索尼等人上位。您说,顺治他心里憋屈不?那他也得忍着!病死?气死?郁闷死?反正他也一了百了。

在古代封建皇权社会,皇帝之位往往就是一象征,究竟那位置上坐得是谁,其实并不十分重要,底下的各派群臣才是挑梁唱重头戏的人物。譬如明代中后期,东林党上位掌控国政、权倾朝野,那时候党争起来,口诛笔伐的力度、险度,皇帝愣是不敢呛声,连武将都吓得乖乖靠边站,不服不行。

康熙皇帝甚想要公平理事,然顶好由手下大臣出面主持。康熙很喜欢杰书适时的谏言,遂点头同意:“照准,此案即由宗人府会同刑部审理。”

安亲王岳乐掌印【宗人府】,他一听杰书的话便大为头疼,暗恼杰书多管闲事。然而皇帝已是金口圣谕,推辞不得,只好出面硬着头皮接下案子。

康熙皇帝很怕安亲王护短,又及时补了一句:“酌畿辅直隶总督于成龙,旁听会审。”

于成龙方才听康亲王杰书提及宗室、“八议”的范畴已知不妙,皇帝随即谕下,责令纵马案转交由宗人府会同刑部审决,心底大是不满。分明只要康熙皇帝一句话、就能立刻解决的案子,偏偏周折到另一个皇室衙门里过堂,岂非明摆着要推诿扯皮么?然而又听皇帝口谕、安排自己一道旁听,登时狐疑起来,皇上他是想要干嘛?

人家安亲王岳乐已是快六十岁的老宗亲了,什么风雨阵仗没经历过?只听康熙皇帝画蛇添足一句话,弦歌未唱、雅意已知。岳乐心中大是感叹:皇帝堂侄儿,您还真不把本王当外人。本王这杆老枪、新上蜡,正是好使的时候。刚从战场上挑完了吴三桂部,回来朝堂上再挑一下侄儿常宁,百无禁忌啊。

不多时,恭亲王常宁神态镇定赶来了,他仍是一套寻常亲王朝服,并无奇异看点。常宁很要体面,断不肯背着荆条来朝堂面圣!娱乐皇兄一人尚可,娱乐众卿太丢份儿。

不过常宁到底是没有拒绝大内总管顾问行的好意,被劝说着在袍服下面、换上两身别样内里,舌头底下那片老参也预先含着。

搁精明人老顾的吉祥话讲:含片老参补气血;多穿两件挡春寒;有比无好、万事万全。

宗人府掌印、刑部尚书并直隶总督三堂会审,协商寻个流程。安亲王岳乐面上不动声色;刑部尚书黄机、冯溥见机平衡两方势力、或有偏倚;只有康亲王杰书同于成龙打着机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