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傍晚返回县衙时,云雅茹对于曲水河东面有了一些简单的设想。
只不过,还没等她将杯中茶水喝完,外面就传来了脚步声。
“可是出了什么事情?”云雅茹将茶杯轻轻放下。
“回大人,刚刚有百姓来衙门报案,说他家四岁的侄孙子突然不知所踪,孩子的父母找了一下午,又问了附近的亲朋好友都没有人看到他。”一个偏瘦的衙役冒冒失失跑了进来。
“来报案的是他这孩子什么人?他现在在哪,带本县去看看。”云雅茹急忙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来报案的是石村的村长和他的儿子,而失踪的小孩正好是他二弟家大儿子的孙子,也是石村村长二弟大儿子家的独苗,因为孩子突然不见,村长的二弟妹已经晕倒在了床上。”这衙役在路上简要和云雅茹说了一下,刚刚了解到的情况。
这些该死的人贩子,在云雅茹前世科技那么发达都还没有能抓净,更不要说现在这个落后的古代了,那是更加不好找,也不知道在整个祈天国有多少家庭因为他们的原因,而造成他们家破人亡。
想想有些普通老百姓本身好不容易盼到这个孩子出生,就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孩子从小离开自己的父母,而因为照顾不利,孩子的母亲很有可能会被婆家嫌弃,从而一辈子生活在愧疚中,还有一些婆家有事没事就会拿这个说事,孩子的母子有可能最后被说得直不起腰来。
看来等这案子结束了,她要将前世电视网络上看到的那些防拐小知识用笔在纸上写下,然后找机会让那些村长、里正叫来县衙,她好好给他们说说这些防拐小知识,进而好让他们回去后对那些百姓宣传宣传,虽然不能从根本上彻底杜绝人贩子,但是也能让孩子的父母加强防范意识。
“大人,这二位就是来报案之人。”
云雅茹顺着目光看去一个瘦削的男子和一个留须的中年男子,想来就是衙役说的报案之人吧。
“大人,请你一定要帮我们找到堂侄孙子/堂侄子。”二人一见到县令大人,就好像看到了最后的希望似的。
“四九去请佟画师,让他过来的时候带上纸和笔。”云雅茹朝一旁站着的四九吩咐道。
“是公子,小的这就去。”四九应声快步走了出去。
“不知哪位是石村的村长?”
“回大人,草民石东正是石村的村长。”那个留着胡须的中年男子,“身旁这位是草民二儿子石青山。”
“你们当时是怎么发现小孩不见了,又找过哪些地方?”
“当时是小石头和他的小伙伴一起出去玩,草民二弟他们觉得小石头不会跑远,再加上平时也是和小伙伴一起玩的,便没有将它放在心上。
哪知道到了晌午,草民二弟家的大侄儿媳都将饭菜做好了,却还是没有见小石头回来,这才发现不对,派人在我们村里就周边找遍了,还是没有小石头的影子。
草民二弟大侄子一家人家中二弟媳,大侄儿媳,还有草民二弟都病倒在了床上,他们没办法前来,其他人还在四处寻找,草民生为小石头大爷爷,又是石村的村长便让自家二儿子跟着一起来衙门报案。”石东声音有些嘶哑。
就在这时,四九和佟画师走了进来。
“佟画师来的正好,让石东给你描述一下小石头的特征,到时候有了小石头的画像,我们找起人来也希望更大一些。”
佟画师点了点头,拿出纸笔坐下就准备开始画。
石东眼睛一眨不眨注视着佟画师的动作,中途佟画师又连续问了一些石东摸不着头脑的问题,有时让他感觉佟画师不是在画人,而是在画动物。 经过差不多一刻钟的时间,小石头的画像便在佟画师的笔下给勾勒了出来。
佟画师知道石东着急想看,便第一时间将画像给石东和他的儿子看看,“你们二位看看上面还有哪里需要修改,我好重新再给你们画一副。”
又经过一番对比和修改,小石头大人画像终于完成了。
“爹,你看这画像上的小石头跟真人竟然有八九分像。”
“错不了,这人就是小石头。”石东点了点头。
“大人,能否将佟画师之前画的那张送给我们?”石东的心情非常忐忑,就怕大人拒绝。
他也知道找人渺茫,但看见县令大人这样一番操作,总觉得心里不知何时生出一丝希望,而且就算找不到,如果能拿回一张画像回去,也好让她们有一个念想。
“可以!”云雅茹想也没想便答应下来,毕竟相对于现在这张画像,之前那张也就只有六七分像。
“谢谢!谢谢!”石东非常感激。
对于二人刚刚夸佟画师的画画本事,他心里非常高兴,同时嘴角都不由上扬起来。
“今天可否看见有陌生人出现过你们石村?”云雅茹想了想。
“好像没有。”石东有些不确定,转头又看了眼自家儿子。
“爹,我也没有注意到。”
云雅茹看到他们那焦急的模样,只是微微皱紧了眉头,看来被人贩子拐跑的可能性比较大,毕竟孩子不会无缘无故走丢,而且还是在他们村里不见得。
……
在报案人离开之后,云雅茹又叫佟画师多画了几张,这样到时候方便找人。
“展兄,你明天让人将这几张画像贴出去,看看到时候会不会有人会认出?”
“白兄,你带上一众衙役去一趟石村,对小石头当时的行迹做一次实地调查,看看到时候能不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云雅茹接连安排了两件事情,接着又打发了刚刚画完画像的佟画师,这才站起来稍微动了动。
只是这件事情,云雅茹觉得有些古怪,毕竟平时这些小孩在外面玩耍都没事,为什么偏偏今天出事了,一个村里附近不可能没有其他人,那为什么没有人第一时间注意到。
“是!”展昭、白玉堂二人立声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