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地刺激肯定是海军的最大动力。
P-51D的速度超过了海军装备的“隼”式战斗机,甚至比岸基型号的“隼”(比舰载型号减轻了不少,速度更快一些)还要快不少。虽然“隼”更为坚固,而且火力更为凶猛,在战场上并没有吃多少亏,但是这无疑是扇了海军一记耳光,不管P-51D是不是比“隼”更好一些,对唐帝国海军来说,让敌人地战斗机比自己的飞得更快,那是绝不能容忍的事情。
也就是在这时候。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向三架飞机制造厂下了死命令,必须要在半年之内完成设计,并且争取在25年中期完成试飞工作。
让新式战斗机装备部队。而当时,沈飞的第二次设计工作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在收到了海军的死命令,以及新的设计指标之后。沈飞的工程师立即加速,并且再次修改了新式战斗机的设计。在25年3月份的时候,沈飞就拿出了设计方案来。
这就是帝国海军航空兵在战争期间装备的第四种战斗机——“金鹰”。原本海军给这种战斗机取的名字是“鹰”,不过在第一架样机出厂的时候被涂成了金色的,因此后来就被称为了“金鹰”。
新式战斗机的设计最大平飞速度(5500米高度)为375节,这比海军的要求稍微低了一点,但是也可以接受。最大升限达到了12500米,在不携带外挂弹药的情况下,使用机内燃料的最大航程达到了850海里,如果挂一枚250公斤炸弹,八具火箭弹的话,最大航程700海里,而使用大型副油箱的话,最大航程可以达到了1500海里。该战斗机最为显著的特征是,首次采用了无框架玻璃座舱,而且仿照美军P-51D的设计,采用了气泡式座舱(后来舰载型号换成了有框架的,主要是无框架玻璃罩太容易碎了,在航母上不安全)。该战斗机采用了输出功率达到了2400马力的“风16”改进型发动机,并且在设计的时候留有换装“风18”发动机的空间。其主要武器仍然是四门20毫米航炮(这已经被证明是大战期间威力与性能最好的航空机关炮),每门炮的备弹量提高到了350发。另外,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充当战斗轰炸机使用,其对地轰炸能力并不差。
在沈飞保证“风18”的设计完成之后,可以立即在新战斗机上使用之后,海军没有再让沈飞去修改设计了(换上了新发动机后,“金鹰”
的最大平飞速度达到了395节,是大战期间几种能够飞到每小时700公里以上的战斗机之一),并且立即让沈飞开始了全面的设计与试生产工作。
另外,当时海军还提出了研制新轰炸机的要求,不过最后缺乏足够的研制力量,新轰炸机的研制工作就被取消了。
“金鹰”的试飞工作从5月份开始,到8月中结束,随后沈飞就开始进行小批量生产,第一批提供给了海航的训练部队,九月底,才会为作战部队提供第一批正式生产型号,而且首先装备的就是舰载航空兵部队。
除了“金鹰”之外,哈飞还在同期拿出了针对“射水鸟”与“海雕”的改进设计计划。当时,海军没有立即启动使用“风16”改发动机的轰炸机研制计划,也没有启动使用“风18”发动机的轰炸机的研制计划,原因很简单,“射水鸟”与“海雕”的性能比美国海军的同类轰炸机领先了不少,海军没有这方面的压力。不过,哈飞并不想放弃获得海军新订单的机会,因此,在沈飞全力发展新式战斗机的时候,哈飞就将重点放到了研制新式轰炸机上来,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改进型的轰炸机。
新的轰炸机就是在“射水鸟”与“海雕”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最大的变化就是使用了“风16”改型发动机,增加了200马力的输出功率。
另外,哈飞的工程师还针对轰炸机在实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对气动布局做了一定的修改,另外增加了关键部位的结构强度,甚至在座舱附近设置了更厚的装甲。改进之后,两种轰炸机在飞行性能方面并没有太大的提高,而最大的变化是,这两种轰炸机都增重了不少,更为牢固,也更不容易被击落。
这就是后来的“射水鸟”乙型,与“海雕”乙型。因为很多旧轰炸机都接受过相关的改进,所以海军只是在正式文件里用了新的代号,而在部队里仍然使用了原来的称呼,所以帝国海军并没有细分旧型号与老型号的这两种轰炸机。
新式轰炸机的研制与试飞工作与新式战斗机同时展开,也计划在九月份提供给作战部队使用。当然,三种新式战机在正式投入战场之前,都必须得在作战部队进行至少一个月的适应性训练。特别是战斗机部队,在使用新式战斗机后,都必须要进行长时间的适应性训练,这样飞行员才能够全面掌握新式战斗机的性能。
谈仁皓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才看完这份技术文件。这算是一大好消息,“金鹰”的性能足够压倒战场上的所有对手了。也许美国海军也快要搞出新式战斗机来了吧,不过,只要“金鹰”能够顺利装备部队,那么帝国海军仍然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战斗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