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眉拳是四川地方拳术的一种,据传此拳是四川峨眉山道人所传,故名。
四、内家拳
内家拳是一种“主于御敌”的拳种。所谓内家是相对于主于搏人的外家拳技而言。
内家拳又被统称为武当派。传习者说此拳传自宋代武当山道士张三丰。清末年初,有将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等概括为内家拳说法,这种说法在民间一直沿用着。
1、太极拳
太极拳是武术拳种之一。清初始见传于河南温县陈家沟。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有几种不同说法,一说传自唐朝许宣平或李道子;一说传自宋代张三丰,一说传自陈家沟陈氏始祖陈卜,据唐豪、顾留馨等人考证,这些说法均淡附会,或者仅是没有依据的传说。
太极拳分为:
陈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庭;
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
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
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
吴式太极拳,创始人吴鉴泉;
赵堡太极拳,因在赵堡镇流传,故名。
太极五星推
太极五星推为太极拳系套路。
2文圣拳又称五步架杜家拳神拳长寿拳,据传为赵匡胤后代,将赵匡胤所习的老洪拳和文功静坐法相结合,发展演变为文圣拳。“文”字取意于文功静坐之法,“圣”字显其拳理高深。清乾隆年间,山东冠县杨四海将文圣拳传嘉祥县的杜宏信。后杜宏信返回家乡广授文圣拳技艺,杜去世后,为纪念他,将文圣拳称为“杜家拳”。文圣拳动作稳健,无窜崩跳跃,五步之距就可练拳,人们又称之为“五步架”。清朝末年,文圣拳中反清复明的有志之士聚会时,总是先烧香敬神,继之习拳练武,燃香习武渐成规矩,文圣拳由此被称为“神拳”,又因为文圣拳门中长寿来人甚多,有“八十出功,九十步松”的说法,故人们又叫“长寿拳”。文圣拳以古代阴阳无形变化的原理为拳艺指南,有文功和武功两部分组成,文功即静功,武功即动功。文功主要是调息,入静,养气,练意,为功法拳法之根本,方式有静坐、侧卧、仰卧、站立等式。武功是动功,即拳架,有三十二式头趟母架、三十六式活步头趟架,十二路基本单趟功法,二趟串,一百零八式二趟架。器械套路主要有文圣战剑、文圣战刀、六合大枪、跃步奇枪、九路梅花大刀等。
文圣拳有五种基本捶法、五种基本掌法、五种基本肘法、五种基本步型、八种基本腿法、预临步法、按寸步法、桩功。其技击方法主要通过多种训练形式予以掌握,如站桩、品劲、发劲、步法、擖摸手、扎枪、对练等。主要是练形求法,动作中将讲究阴阳变化,刚柔含展,伸筋拔骨,以意引气,以气催力,气到力到,意气力结合,方法上讲究粘、沾、连、挤、推、托、靠、钻等。
其拳法功理为:松静自然,以意行气;三节六合,通贯全身;整体间架,几何支撑;对拉拔长,内劲均衡;螺旋缠丝,穿透打击;意贯穴窍,能量聚集;阴阳平衡,圈中有球;入位归真,天人合一。
2、六合八法拳
六合八法拳是一个拳术套路。1930年铁岭满族人吴翼军开始在上海传授此拳。吴自述此拳是从河南开封陈光兴、陈鹤侣三人学得。源自宋初道士陈搏,“见蛇鹤相争,而悟创拳。”一般认为,陈搏创拳说出于“伪托”。推测六合八法源自太极拳,兼取心意六合拳和八卦拳之长编成;或者源自心意六合拳,兼取太极拳和八卦拳之长编成。
3、禅门太极拳
禅门太极拳是一个拳术套路。相传为少林和尚根据“广大圆满无凝大悲陀罗尼”经咒,演绎其意融入拳式而编成。初名“大悲陀罗尼拳”(简称“大悲拳”)。
4、八卦掌
八卦掌为武术流派之一,原名“转掌”,后称“八卦掌”,亦称“八卦转掌”、“游身八卦掌”、“揉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影响较大的有程派、尹派、梁派等,但都不外乎以下几种形式:
(1)老八掌
老八掌为八卦掌系的八个基本组合动作的练习形式,据说传自创八卦掌始祖董海川,故言“老”。又以此八掌为变化衍生的基本掌法,称为“八母掌”。
(2)六十四掌
六十四掌是八卦掌系的六十四个基本组合动作或单个招式的练习形式,亦称六十四式、六十四手。
(3)、新八掌
新八掌为八卦掌练习形式之一。河北沧州人姜容樵(1891—1974)创编。
(4)形意八卦掌
形意八卦掌是近年流传的一种八卦掌练习法,传自任定财。其师张占魁,本从师刘奇兰,精形意拳,后拜入董海川师门,得八卦掌精要。
(5)八卦掌对手
八卦掌对手是两人固定招法的对抗练习形式。亦名八卦对子、八卦对折、八卦散手。
5、心意拳
心意拳全称心意六合拳,亦称六合拳。后代传习者以此拳强调心之发动曰意,意之所向为拳,而惯称之为“心意拳”。关于此拳的起源传说不一,一般认为此拳创自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姬际可(字龙凤)。有人附会为岳飞所传。
6、形意拳
形意拳“取其以心行意之义”,亦称为行意,此拳讲究“象其形,取其意”;要求“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