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三更了?待会喝一杯,庆祝一下。求收藏和票票下酒……)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正是牡丹台炮兵的真实写照。
战到此时,牡丹台已经成为立见尚文的眼中钉肉中刺,如果不拔除这个威胁,日军想要打下玄武门就是痴人说梦。
下午两点,立见尚文把部队分为三部分,山口圭藏少佐率步兵第二十一联队第二大队,进攻牡丹台外城;富田春壁少佐率第十二联队第一大队,进攻城后的高地;立见尚文亲率第十八联队第二、第三两个大队,自牡丹台侧绕险隘出于牡丹台护墙背后。然后,三支部队从三面合围,全力攻击牡丹台。
日军的一个大队,标准编制为1100人,立见尚文为了这次进攻,准备了四个大队,如果是齐装满员,共计4400人。牡丹台守军主要是胜字营,全营共计800余人,现在又加上一部分自箕子陵退下来的江自康麾下的仁字虎勇,总人数大概是1200多人。当然,牡丹台还有大约400多名平安道监司闵丙奭召集平壤当地民兵,这些人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军事训练,比平民好不了多少,搬搬东西还凑活,冲锋陷阵是指不上的。
从凌晨打到现在,胜字营全军战斗减员接近百人,日军一方更是伤亡惨重,参与这次进攻的四个大队,总人数只剩下3200余人,战斗减员接近三分之一。一般情况下,军队减员超过三分之一可视为战斗力不足或失去大部分战斗能力,超过三分之二为丧失战斗力。当然也有较为精锐的部队则可以保持在二分之一以下不失去战斗力,而特殊军队的战斗力不依照人数判断。
日本军队是用“武士道”思想武装起来的,“忠君”思想根深蒂固,对于“荣誉”的重视超乎想象,他们看重的荣誉不仅包括自身荣誉,也包括集体荣誉、国家荣誉以及天皇的荣誉,这一点想想后世二战中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有多少日本军人和普通平民集体自杀就可见一斑。
现在是1894年,还没到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1945年,在这个年代,日本人这种极端思想更加极端,就在三年前的1891年,俄国太子亚历山德罗维奇,也就是后来的尼古拉二世来日本游历,在游历途中,俄国太子被日本一名警察刺伤,这就是有名的“琵琶湖事件”,在事后,有一名27岁的日本女子留下了一封对俄国政府的道歉信后拔刀自杀,以命抵罪。
热,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是一种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这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用白求恩精神来形容都尤显不足。
……扯远了。
1200人对3200人,之间的差距是两千,这种级别的算术题,石云开眨眼间就能给出答案。当然,这种轻松也就是只有石云开才有,对于此时的普通清军,二十以内的数字估计能搞清楚,超过五十应该就没概念了,之所以把数字限定在二十,那是因为人身上手指头加脚指头一共只有20个。
当日军攻击到牡丹台下时,由于地处火炮射界死角,火炮此时已经帮不上多大忙,于是石耀川对防守力量进行调整。牡丹台外城有奉军防御不用担心,前营的防守位置调整到牡丹台护墙附近,仁字虎勇残军防守牡丹台中部堡垒,石云开炮营加上曲章安后营防守牡丹台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