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八仙演义> 第131回 梁祝化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1回 梁祝化蝶(1 / 2)

 宇文成龙说:“回陛下,自有用意。陛下,如今运河开通即将完工,陛下即将前往江都,无论是行宫修建和日常开支,费用皆是甚大,将金山搬往江都近处,就近而取,岂不方便。如今辽东即将有战事争端,是以颇费银两,抵御辽东高句丽的最佳之地乃是靠山王杨林的治下,乘船出海,直袭贼巢。将银山放在靠山王的治下,要多少便有多少,使其永无后顾之忧。最要紧的是那铜铁山,取之可锻造兵器,壮我国威,失之则黎民受难,百姓遭殃,是以既不能离金山远,也不能离银山远,而且还需以八百里水泊环绕,以策万全”。

隋帝说:“有理!既然如此,那就将那铜铁山改名为俩山吧,以免江湖人士听闻其名,还真的就开凿来试试!”

宇文成龙说:“陛下所说极有道理,不过如能将其改为梁山,则更为妥当”。

隋帝问:“这是为何?”

宇文成龙说:“回陛下!‘俩’与‘梁’二字同音,此其一。

第二,东晋时曾有名士梁山伯,出任鄞县县令,为官清廉,政绩卓著,被奏封为‘义忠王’。梁山伯任县令时,带领百姓治水,因治水积劳成疾,当年为帮助百姓度过饥荒,梁山伯又不顾皇帝禁打令开粮仓赈灾。皇帝听信奸臣谗言将梁山伯处死。这些在梁圣君庙的壁画中都有表现,而且庙堂内的三个牌匾分别写着:扶伦植纪、保境爱民、风节超然。陛下将其改名梁山,更显得陛下瞻仰古人,爱才如渴。而且那梁山伯在民间口碑甚好,为人所称颂,以其名而名其山,便不会有那江湖人士前去了,这秘密自然也保住了”。

隋帝说:“好!哎!朕听说过一个梁祝化蝶的故事,那男的也名梁山伯,是否是同一人啊?”

宇文成龙说:“回陛下!微臣听说那个祝英台说服了父母,女扮男装,到杭州负笈游学,当时她只不过刚满十四岁而已。正值阳春三月,一路上桃李芬芳,江南草长。在一处风光明媚,杂花生树的路旁小亭中,邂逅了由贸城而来的梁山伯,双方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于是结为异姓兄弟,结伴同行,不日到了杭州城外的‘崇绮书院’,拜师入学,朝夕勤苦攻读书。

三年时间,弹指一挥,略嫌木讷而且长祝英台一岁的梁山伯,竟然没有发觉祝英台是个女孩。恰好祝英台的母亲生病,祝英台仓促回乡,梁山伯依依不舍地送了一程又一程。三年时间不算短,耳鬓厮磨,日久生情。祝英台多次向梁山伯暗示爱恋之意,可是那梁山伯竟浑然不知,从此便留下了十八里相送的故事。

不久,梁山伯便风闻到祝英台居然是个红粉佳人,而且回乡后便许配给了贸城姓马的人家。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梁山伯迫不及待地赶到祝家,岂奈木已成舟、只有泪眼相向,凄然而别。由于当时是士族之风盛行,重门第,讲阀阅。祝、马两家都是由北方迁来的体面人家,祝家是不可能因照顾小女儿的情意而丢掉脸面的。真是相见莫如不见,多情还似无情。

祝英台私下派人送信给梁山伯,希望他暂时隐忍一切,努力求取功名,以图借显赫的声势来扭转一切,并表示对梁山伯海枯不烂,此情不渝。那祝英台则不惜以死相胁,终于得到双方家庭的允许,婚事等到祝英台过了二十岁生日再说。

后梁山伯终于获取了功名,出任鄞县县令,治下三年,恰逢水灾连年,田地失收,梁山伯带领百姓治水,耽误了婚事,又因开仓放粮,被皇上处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