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足球:非凡之路> 第三十四章 对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四章 对掐(2 / 2)

“可恶,低劣的支那人!打回去啊?长谷部诚,你是日本队的队长。揍他啊!”``````

日本队的球迷在咒骂,场上的日本球员自然更是骂骂咧咧了。严枫甚至能看到对方很多人脸上那可以杀人的目光。

日本队看中国队的眼神,开始带着狠意。中国队这边当然也不会示弱,一个个纷纷凶狠地瞪回去。

经过严枫与长谷部诚的对掐事件后,双方之间的火药味已经达到了让外人看到都并觉得呛眼的地步。

当值的裁判久经赛场考验,自然也感觉这场微妙的气氛,他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上帝保佑。这帮亚洲人看起来快疯了。我可真倒霉啊,竟然抽到来吹罚这场比赛。看这气氛,等下搞成打群架也是非常可能的。”

“看看这些人疯狂的眼神,如果打起来,我可怎么办?上帝保佑啊,千万保佑啊。虽然我平时祈祷的不多,但这次我是最真诚的。”裁判忍不住在自己胸口划了十字。大夏天的,他却感觉到自己背后一片冰冷。他很担心自己在随时可能爆发的冲突里会走不出这个球场。

疯狂的可不只是球员,那看台了好几万的球迷疯狂起来才是最吓人的。

中国队和日本队之间那浓烈的火药味,只是现场的感受到了。就是场外,那些中日之外的媒体们都能透过电视机闻到那随时会炸起来的火药味。而且那味道还是tnt的。

比赛很快继续进行。这个球,被判给了中国队。

中国队开球,开始组织攻势。怀着强烈地攻击意,中国队非常想要用进个球来狠狠打日本队的脸。

但是,这并不容易办到。日本队同样对中国队很愤恨,他们用非常凶狠的防守来阻拦中国队的攻势。别看泥盆人大部分比较瘦小,可那股狠劲却是成反比的。

阴招,小动作,不收脚地下脚,这些东西全被日本队给用上了。之前,这些动作还做得比较隐蔽。这会儿,有些不再藏藏掖掖了。

中国队每个参与进攻的球员都受到了小动作的暗算。日本队异常凶狠的防守下,中国队的此次攻势最终没能取得成果。

中国队的进攻失败了。但在这过程享受到的一切,中国队都记下了。反过来,轮到日本队进攻时,中国队自然不会隐忍不发。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中国队也同样开始发狠,防守起来的凶狠劲同样不会输给对方。

相比日本队因为身材没有优势,喜欢使小动作出暗招,中国队就明摆着用身体力量的优势弄你。从场面上看,中国队球员动作更加凶猛,甚至带着一些野蛮的气势。

想弄你,就是要弄你鬼子。在中超粹练过的中国球员,一旦发起狠来,严枫自己都要掂量掂量的。

双方的动作越来越大,很多动作一旦出脚,就不会有丝毫收脚。双方那股子凶狠劲头拼起来,一场足球比赛都有些战争拼刺刀的味道。

“砰。”一次凶猛而毫无保留地争抢让双方的球员都嚎叫着倒的。

“砰。”又是一次双方球员硬碰硬的对脚,然后双方撞在一起倒地。

“砰。”这一次是严枫利用身体力量的优势,把柴崎岳生生给撞得飞起。

“砰!”吉田麻也的一次冲抢让带球的林凡翻倒并在地上滚了几下。

“哔!哔!哔!~~~”伴随着双方球员的倒地,哨声在不断地响起。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更多的时间过去。谁也记不得,场上的双方到底倒地了多少次。就是连裁判都无法判断自己到底大概吹了多少次哨子。嗯,连掏了多少张黄牌,他也记不清了。

“时间快结束吧!”一边紧张看着拼抢的球员们,裁判一边不断在心里祈求着比赛时间快快结束。

双方的犯规次数越来越多,唯一庆幸的是,预感中打群架的情况还没有出现。

“中国队加油,干死他们!中国队加油~~~”激烈地场面似乎感染到了球迷,球迷都激动地喊着口号。

从对掐事件开始后,原本只停留在足球层面的比赛,到现在都快演变成美国摔角大赛了。已经看不到多少足球竞技的样子,更多的是一次次的肉体碰撞,是在肉搏。

连观看比赛的双方球迷都忘了这是足球比赛,像肉搏的场面其实是丑陋的。但这个时候,谁在乎这些?

如果是把对方的某个球员给干趴下,反而是会得到球迷的鼓掌。

“干死他,干死他~~~”

比赛时间在不断流逝,双方偶有射门,但基本没有多少威胁,更别提进球了。激烈火爆到极点的比赛,射门的次数甚至远不如犯规的次数。

裁判很紧张,他紧盯着双方的动作。随时准备吹响哨子,随时准备快去冲运隔开双方的球员。比赛的每分每秒,他都觉得像是在煎熬。

裁判大喘着气,猛然擦拭自己额头的汗水。他觉得自己的疲惫程度比球员要大上很多。就在他以为自己快到顶不住的时候,下意识低头看到了自己左手上的手表。

一种含着解脱与松口气的笑容浮上了裁判的脸上。然后裁判的双颊鼓了起来,跟着迅速塌回去。

“哔哔~哔~~~”

上半场结束了。总算结束了。

0:0双方上半场没有任何建树。

上半场的比赛结束了,但双方的火气并没有就此消散。双方在狠狠瞪了对方后,才都虎着脸往场边走。

“总算消停了。充满肉搏与摔角的比赛总算暂时停止了。只是还有下半场?会有什么样的场面不敢预想。”不属于中日双方的外国媒体这时也终于感叹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