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拆解一个建筑,这是有着很大学问的,因为不同的材料性质和功能性质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拆解,就如同拆卸一个工作中的反应堆,和一个能源转换器的方式绝对是不一样的,前者控制不好指不定拆什么东西的时候就炸了,而后者只要做好隔离就能正常拆掉。
对于低级的设备,管家的数据库里面自然有着完备的方案,都不用怎么处理直接干活就行了,然而对于这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建筑,就不能这么玩了,因为不知道具体结构。于是剥离方案这个速度较慢但是通用的方案,就成了现在的选择。
一层一层的粒子剥离表面,利用探索母舰的探测设备尝试穿透剩下的结构以保证不会因为结构问题而造成损毁。另外往材料里面填充概念信息,保证不会因为材料变薄而强度不足,这点动作就是全部方案内容了。
其实这个做法还是蛮简单的,只是需要很多的计算模拟罢了,这全都是管家要做的事情而王奇只需要看着这个建筑表面一点点变薄就行了。当然同时变薄的还有内部直接展示出来的结构。
‘打磨’的过程其实是很快的,基于足够多的运算速度,每秒钟时间,管家能磨掉几千层表层粒子,根据实际探测厚度的不同,每次磨掉的厚度也不太一样。于是达到的效果就是,每分钟大概能磨掉两米左右的厚度。除了偶尔会有一些工程设备被这个建筑吞进内部不知道哪块的位置,如同之前送入的探测器一样,倒也没有出现什么别的意外情况。
而每分钟两米的厚度,对于这个恒星大小的建筑自然不算什么,外壳每分钟薄两米根本就是小意思,但是内部结构就不是这样了。
任何建筑的内部都不可能用着厚度超标的结构,不然的话空间利用率这种东西就少的可怜了。至于说空间压缩技术来做扩展,那根本身的结构也没有太大的关系。
通道中的裂缝原本极为微小,随着逐层剥离物质,这些裂缝终究会扩大,增加被剥离的面积。只要某一个地方突破其防护进入了内部结构,那后面的拆解工作就会简单很多。
于是剩下的等待时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两个小时之后,探索母舰的动力系统失灵,舰体被空间环境捕获,拖向了这个扔在被其他工程设备拆解的建筑。
“这当然不是一个正常现象。”一边计算着如何脱离影响,管家一边跟王奇说道“可以确定干扰源来自眼前的建筑,并且干扰方式也被确定,是一种能量结晶化干扰,能耗较低的设备目前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是任何高能耗的设备在启用的时候都会因为供能过多而导致供能管道结晶。我们的供能管道是实心的,结晶体会让供能设备扭曲变形。即使使用其他方式绕过供能管道也不行,因为设备内部总归是要有能量网络的。”
能量管道被撑爆,很多设备都因为缺少供能而停止工作。不过简体外壳依旧存在着概念状态,并不是需要设备去保持的,因此靠近的话……正面撞击这种事情也是做了很多次了。
撞击在两分钟之后发生,护盾系统已经因为能量结晶化而关闭,因此只能靠着舰体表面硬抗,连装甲充能都做不了,要不是装甲本身的概念稳定的话,装甲本身早就被能量晶体撑坏了。到了太空时代,充能装甲是多么普遍的东西?光提升厚度或者提升结构性能的话已经很难防御武器的攻击了,护盾系统又不能包揽所有类型的攻击,因此充能装甲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一样是消耗能量来抵消攻击,只是因为装甲单位体积的能量存储有限,再加上防护角度不如护盾完整,大多数情况下不如护盾系统好用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