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汉末文丑> 第十八章 钜鹿现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章 钜鹿现状(2 / 2)

钜鹿郡作为黄巾之乱的起始地及中心地,其所遭受的破坏也是最大的,不仅是郡中几户所有城池都被张角三兄弟攻破,而且在黄巾军遭到帝国军队的镇压之后,更有十数万的虔诚太平教徒,跟随着各级太平道头目流落他方,隐入深山。使得钜鹿郡的人口大减。

这也是杨氏县如此萧条的原因之一,这种情况在郡中的其他地方也普遍存在。不过是有些县经过三四年的治理,恢复了不少,引来了不少流民的回归。当然这样的县城,无一不是有着鲜明县君的存在,诸如名士沮授所在的广平县、巨鹿县就是如此。但是沮授只有一个,所以钜鹿郡中能够得到良好恢复发展的城池并不多。

而刺史王芬其人虽说对于治理地方颇有一番手段,而其在中平二年赴任之后的所作所为也是很明显的体现到了这一点,但是这个体现是在与冀州被黄巾贼寇严重破坏后的比较,自然更容易体现出政绩,所谓的政通人和是谓也。

同样也很好的平息了州中留存黔首的不安情绪,但是其对于已经叛乱的贼众的却并没有什么压制,反而有愈演愈烈的势头。这就是以张燕为首的黑山军的崛起了。所以也就造成了钜鹿郡如今的状况,可以说是略有发展,但也不足使得民众完全脱离黄巾之乱的影响。

钜鹿郡近似为长方形,南北向,而杨氏县即位于钜鹿郡的中部,而文丑此行的目的在于钜鹿郡南部各县,那里聚集着沮授、田丰、王芬、许攸、韩猛等,就是位于魏郡阴安的审配其人,亦在钜鹿郡的南面。

文丑一行人策马行驶在官道之上,越往南去,见得的流民越多,看来是大山里的老弱已经开始了无奈的迁徙、乞讨之路了。他们往往三五成群,衣衫褴褛,就是走起来也多是有气无力的。

不过也有好的现象发生,不少乡里、县城都支其了棚屋,开展了施舍稀粥的活动。这些有的是官方得到上面的命令,开仓赈灾的;也有家庭殷实、心地善良的私人所设立的;也有得了官府压力的富户豪族,勉强烧粥赈灾的。原因不一,不过他们总算是开始了赈灾的行动。这就使得流民生出了一些希望。

受了恩惠的流民也并非都什么也不作为,多数朴实之人都会争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路的所见,使得文丑心中很是欣慰。暗想眼下高邑县、沙河乡等也做着同样的事情吧,不过不同的可能是,其辖下地区相对更为规范一些,因为有着文丑去年收容流民的经验在那里。

文丑一路向南,绕过大陆泽,策马奔驰一天时间,总算来到了钜鹿郡中南部的任县地界,并在那里暂歇了一日。一来继续搜索信息情报,二来探寻拜访能工巧匠,为日后的发展积蓄力量。

或许是因为距离州治广年县较近的缘故,任城县相对于杨氏县就较为繁华的多了。这也是钜鹿郡普遍的状况,南部较之北部富裕、平稳。这也能从侧面看出王芬其人的治理才能。

任城县的西南方向的五六十里就是南和县,即韩猛所在的城池;而任城县的东南方向则的百十里地的范围内则依序排列着平乡县、巨鹿县和广平县三个城池。这里也是整个钜鹿郡最为富裕的地区,人员众多。而州治广年县则在任城县正南方向二三百里处,那也是钜鹿郡的最南部了,于魏郡、赵国相邻。

文丑对于钜鹿郡的城池分部很是清楚的,这是因为其在决定此次行动之前,就已经做过充足的攻功课的,但是当下的地图绘制的并不如后世那般精确,多有出入之处。冀州、中原这样的以平原为主的地区还好说,误差并不是大的使人无法接受,但若是碰到了山区,尤其是如同四川、重庆这样的山区,其误差就大的令人发指了。

文丑在任城县停留了一日时间,或许是因为此地更为富足、安稳的缘故,虽不似在杨氏县那般巨大,不过还是有十数名能工巧匠愿意到高邑县发展。——在杨氏县最终的总结中,有近百名人员愿意前往高邑县,这其中还有李当之这个大师级人物。

在经过与文霸的商讨之后,文丑决定先去东南方向的巨鹿、广平两县,好拜访居于此地的田丰、沮授这两位大拿。当然这之前的准备工作要做的充分之至,比如此二人的喜好、性格、家庭成员、言语、对当地人的影响等。总之就是关于他们的一切能够取得的信息都要搜集到位。

为了达成以上目的,文丑其人决定在附近两三个县城,做上两到三天的调查。当然,他们的主要阵地在这两位名士所居的巨鹿、广平两县。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