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亿万富翁和你想的不一样
穷人做事情,富人做事业
穷人为什么穷?
富人为什么富?
就在于两者的心态不一样,穷人对待任何事情都抱着做事情的态度,做完就行,其余不管;而富人呢,无论做什么工作、处于什么样的岗位,他都会以做事业的态度认真对待。
事情和事业,虽只有一字之差,境界却有天壤之别。
如果有人投资让你去开一个杂货店,你会怎么想?
从做事情的角度考虑,开杂货店用不着风吹日晒雨淋,除了进货,大部分时间都是坐着,可以闲聊,可以看报,可以织毛衣,不可谓不轻松。
钱呢,也有得赚,进价6毛的,卖价1元,七零八碎地一个月下来,衣食至少无忧。
干吗不做?
但换一个角度想,开了杂货店,你就开不成百货店、饮食店、书店、鞋店、时装店,总之,做一件事的代价就是失去了做别的事的机会。
人生几十年,如果不想在一个10平方米的杂货店内耗掉,你就得想到底做什么更有前途。
从事业的角度,你要考虑的就不是轻松,也不是一个月的收入,而是它未来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到底有多大。
杂货店不是不可以开,而是看你以怎样的态度去开。
如果把它当作一件事情来做,它就只是一件事情,做完就脱手。
如果是一项事业,你就会设计它的未来,把每天的每一步都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
作为事业的杂货店,它的外延是在不断扩展的,它的性质也在变。
如果别的店只有两种酱油,而你的店却有十种,你不仅买一赠一,还送货上门,免费鉴定,传授知识,让人了解什么是化学酱油,什么是酿造酱油,你就为你的店赋予了特色。
你的口碑越来越好,渐渐就会有人舍近求远,穿过整个街区来你的店里买酱油。
当你终于舍得拿出2000元钱去注册商标,你的店就有了品牌,有了无形资产。
如果你的规模扩大,你想到增加店面,或者用连锁的方式,或者采取特许加盟,你的店又有了概念,有了进一步运作的基础。
这就是事情和事业的区别,也是穷人和富人的差距。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如果一个人能够把本职工作当成事业来做,那么他就成功了一半。
然而,不幸的是,对今天的一些人来说,工作却并不等于事业。
在他们眼里,找工作、谋职业不过是为了糊口、混日子而已。
1974年,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罗克,被邀请去奥斯汀为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班作讲演。
在一场激动人心的讲演之后,学生们问克罗克是否愿意去他们常去的地方一起喝杯啤酒,克罗克高兴地接受了邀请。
当这群人都拿到啤酒之后,克罗克问:“谁能告诉我我是做什么的?”
当时每个人都笑了,大多数MBA学生都认为克罗克是在开玩笑。
见没人回答他的问题,于是克罗克又问:“你们认为我能做什么呢?”
学生们又一次笑了,最后一个大胆的学生叫道:“克罗克,所有人都知道你是做汉堡包的。”
克罗克哈哈地笑了:“我料到你们会这么说。”
他停止笑声并很快地说:“女士们、先生们,其实我不做汉堡包业务,我真正的生意是房地产。”
接着克罗克花了很长时间来解释他的话。
克罗克的远期商业计划中,基本业务将是出售麦当劳的各个分店给各个合伙人,他一向很重视每个分店的地理位置,因为他知道房产和位置将是每个分店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同时,当克罗克实施他的计划时,那些买下分店的人也将付钱从麦当劳集团手中买下分店的地。
麦当劳今天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商了,它拥有的房地产甚至超过了天主教会。
今天,麦当劳已经拥有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一些最值钱的街角和十字路口的黄金地段。
克罗克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的目标是建立自己的事业,而不仅仅是卖几个汉堡包赚钱。
克罗克对职业和事业之间的区别很清楚,他的职业总是不变的:是个商人。
他卖过牛奶搅拌器,以后又转为卖汉堡包,而他的事业则是积累能产生收入的地产。
追求财富应该成为一个事业而不是为单纯的享受。
在亿万富翁的成功因素中,他们把追求财富当作一种事业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项。
如果你把追求财富当作一种事业,就会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待它,因而也就更容易在生意场上取得成功,因为你已经获得了超越、获得了幸福。
从对许多经济成功人士的采访看,赚钱使他们感到快乐,不在于自己的金钱增加了多少,而在于自己通过赚到的钱,证明了自己行,这种满足感才真正是快乐的源泉。
这种满足感使自己在赚钱的时候感觉自己是在从事一种事业,从而极大地激发自己的创造性和幸福感。
张明高中毕业后随哥哥到南方打工。
他和哥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篷布。
张明很能干,做的活儿也精细,当他看到别人丢弃的线头碎布也会随手拾起来,留做备用,好像这个公司是他自己开的一样。
一天夜里,暴风雨骤起,张明从床上爬起来,拿起手电筒就冲到大雨中。
哥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傻蛋。
在露天仓库里,张明察看了一个又一个货堆,加固被掀起的篷布。
这时候老板正好开车过来,只见张明已经成了一个水人儿。
当老板看到货物完好无损时,当场表示给他加薪。
张明说:“不用了,我只是看看我缝补的篷布结不结实。
再说,我就住在仓库旁,顺便看看货物只不过是举手之劳。”
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如此有责任心,就让他到自己的另一个公司当经理。
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文化程度高的大学毕业生当业务员。
张明的哥哥跑来,说:“给我弄个好差干干。”
张明深知哥哥的个性,就说:“你不行。”
哥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
张明说:“不行,因为你不会把活当成自己家的事干。”
哥哥说他:“真傻,这又不是你自己的公司!”
临走时,哥哥说张明没良心,不料张明却说:“只有把公司当成是自己开的,才能把事情干好,才算有良心。”
几年后,张明成了一家公司的总裁,他哥哥却还在码头上替人缝补篷布。
这就是带着事业心做事与糊弄工作者之间的区别。
英特尔总裁安迪·格鲁夫应邀对加州大学的伯克利分校毕业生发表演讲的时候,曾提出这样一个建议:
“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别把自己当成员工,应该把公司看作自己开的一样。
你的职业生涯除你自己之外,全天下没有人可以掌控,这是你自己的事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做事情的人就是在为钱而工作,而做事业的人却让钱为自己而工作。
为钱工作和让钱为你工作是两种不同的观念,它们产生出两种不同的结果。
工作不是我们的目的,钱也不是,它们只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手段或工具而已。
所以,不能为工作而工作,更不能为钱而工作。
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让钱为你工作是赢家的一个重要秘诀。
事实胜于雄辩,让我们来看看成功者的例子吧。
美国百万富翁罗·道密尔,是一个在美国工艺品和玩具业富有传奇性的人物。
道密尔初到美国时,身上只有5美元。
他住在纽约的犹太人居住区,生活拮据。
然而,他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18个月内,他换了15份工作。
他认为,那些工作除了能果腹外,都不能展示他的能力,也学不到有用的新东西。
在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里,他经常忍饥挨饿,但始终没有失去放弃那些不适合他的工作的勇气。
一次,道密尔到一家生产日用品的工厂应聘。
当时该厂只缺搬运工,而搬运工的工资是最低的。
老板对道密尔没抱希望,可道密尔却答应了。
之后,每天他都七点半上班,当老板开门时,道密尔已站在门外等他。
他帮老板开门,并帮他做一些每天例行的零碎工作。
晚上,他一直工作到工厂关门时才离开。
他不多说话,只是埋头工作,除了本身应做的以外,凡是他看到的需要做的工作,总是顺手把它做好,就好像工厂是他自己开的。
这样,道密尔不但靠勤劳工作,比别人多付出努力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而且赢得了老板的绝对信任。
最后,老板决定将这份生意交给道密尔打理。
道密尔的周薪由30美元一下子加到了175美元,几乎是原来的6倍。
可是这样的高薪并没有把道密尔留住,因为他知道这不是他的最终目标,他不想为钱工作一生。
半年后,他交了辞呈,老板十分诧异,并百般挽留。
但道密尔有他自己的想法,他按着自己的计划矢志不渝地向着最终目标前进。
他做起基层推销员,他想借此多了解一下美国,想借推销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顾客,来揣摩顾客的心理变化,磨炼自己做生意的技巧。
两年后,道密尔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推销网。
在他即将进入收获期,每月将会有2800美元以上的收入,成为当地收入最高的推销员时,他又出人意料地将这些辛辛苦苦开创的事业卖掉,去收买了一个面临倒闭的工艺品制造厂。
从此,凭着在以前的工作中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在道密尔的领导下,公司改进了每一项程序,对很多存在的缺点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人员结构、过去的定价方式都做了相应的变化。
一年后,工厂起死回生,获得了惊人的利润。
5年后,道密尔在工艺品市场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如果是一个纯粹为做事而工作的人,他绝不会放弃日用品和推销员的职位的,正是一颗想要做事业的心,成就了道密尔。
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的员工中最可悲也是最可怜的一种人,就是那些只想获得薪水,而其他一无所知的人。
同一件事,对于工作等于事业者来说,意味着执著追求、力求完美。
而对于工作不等于事业者而言,意味着出于无奈不得已而为之。
当今社会,轰轰烈烈干大事、创大业者不乏其人,而能把普通工作当事业来干的人却是凤毛麟角。
因为干事创业的人需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
工作就是生活,工作就是事业。
改造自己、修炼自己,坚守痛苦才能凤凰涅盘。
这应当是我们永远持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丢掉了这个,也就丢掉了灵魂;坚守了这个,就会觉得一切都是美丽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这样一想,工作就会投入,投入就会使人认真。
同样,工作就会有激情,而激情将会使人活跃。
有一句话说得好:“今天的成就是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则有赖于今天的努力。”
把工作和自己的职业生涯联系起来,对自己未来的事业负责,你会容忍工作中的压力和单调,觉得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份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并且从中可以感受到使命感和成就感。
在一些人眼里,职业仅是谋生的手段。
他们身在其中,却无法认识到其价值,只是迫于生活的压力而劳动。
他们轻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自然无法投入全部身心。
有许多人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低人一等,在工作中敷衍塞责、得过且过,而将大部分心思用在如何摆脱现在的工作环境上了。
这样的人在任何地方都不会有所成就。
富人从不在乎职业的高低贵贱,在他们眼里,任何一种职业都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一种与他们的人生命运紧密相连的事业,所以热情高涨,坚持不懈。
对职业表面呈现的地位、权贵等,富人无动于衷。
在他们看来,所有职业的运作本质都一样,那些看起来雅致之极的工作,背后经营的手法都差不多。
做事业是会带来丰厚回报的,而做事情是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做得越多,越成就不了大事业。
做事业和做事情,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任何事都可以做的,就看你怎样去做,是把它当一件事情,还是当一项事业来做。
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创富计划,有自己的梦想追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计划和梦想。
我们身边就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几乎每年都换一个工作,甚至一年换几个工作。
只要每次换工作的收入比现在的公司更高,就会欣然前往。
虽然忙忙碌碌这么多年,虽然赚了些小钱,有了点积蓄,生活得到了些改善,可是却一事无成,离脱贫致富的目标还是有很大的距离。
经济上的窘迫会促使人们做出急功近利的现实主义抉择。
但一个想有所成就的人一定要在心中弄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哪个领域哪个岗位才是自己终生事业所在。
弄明白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应该选准一行坚定不移地做下去。
也许在开始的时候或某些阶段,经济上的收益并不令人满意,但只要是兴趣所在,这一行真的适合自己,就应该不为眼前利益所动,咬牙坚持下去。
你今天所做的一切,都会成为明天成功的基础,你也会步入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如此这般,日积月累,成功是必然的。
它可能早一天来,也可能晚一个月到,但无论迟早,它肯定要来。
做事情也许只是解决燃眉之急的一个短期行为,而做事业则是一个终生的追求。
我们必须让自己成为一位策略性的思考者,而不仅是手段的设计者。
——约翰·D·洛克菲勒
财商决定贫富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财商已经成为一个人成功必备的能力,财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是贫穷还是富有。
一个拥有高财商的人,即使他现在是贫穷的,那也只是暂时的,他必将在未来成为富人;相反,一个低财商的人,即使他现在很有钱,他的钱终究会花完,他终将成为穷人。
那么财商到底是什么呢?
如果说智商是衡量一个人思考问题的能力,情商是衡量一个人控制情感的能力,那么财商就是衡量一个人控制金钱的能力。
财商并不在于你能赚多少钱,而在于你有多少钱,你有多少控制这些钱、并使它们为你带来更多的钱的能力,以及你能使这些钱维持多久。
这就是财商的定义。
财商高的人,他们自己并不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钱会为他们努力工作,所以他们可以花很多的时间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
简单地说:财商就是人作为经济人,在现在这个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是一个人判断怎样能挣钱的敏锐性,是会计、投资、市场营销和法律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
美国理财专家罗伯特·T·清崎认为:“财商不是你赚了多少钱,而是你有多少钱,钱为你工作的努力程度,以及你的钱能维持几代。”
他认为,要想在财务上变得更安全,人们除了具备当雇员和自由职业者的能力之外,还应该同时学会做企业主和投资者。
如果一个人能够充当几种不同的角色,他就会感到很安全,即使他们的钱很少。
他们所要做的就是等待机会来运用他们的知识,然后赚到钱。
财商与你挣多少钱没有关系,财商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指标。
随着年龄的增大,如果你的钱能够不断地给你买回更多的自由、幸福、健康和人生选择的话,那么就意味着你的财商在增加。
财商的高低与智力水平并没有多少必然的联系。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乏智力水平超群的人。
他们的智力条件比一般人的平均智力好得多,通常在大学里属优等生,能轻松拿到硕士、博士学位,且能够成为某一学科或专业中的专家、学者、高级人才。
应当承认,这些学有专长的天才们与富翁站在一起比较智力时,前者远远地超出了后者。
然而,我们又不能不承认,在谋取财富方面,智力超群的“天才”的确不及智力水平一般的“富翁”们。
富翁并非智力超群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智力条件上与普通人相比是差不多的。
他们所想到的创富点子,说穿了一点都不稀奇,毫无半点高深莫测的意味,似乎任何人都能够想到。
可是,一般人往往对近在眼前的财富视而不见,而富翁们的财富头脑却偏偏能在稍纵即逝的瞬间灵光闪现,并把那些机遇牢牢抓住。
富翁们是靠什么创富的呢?
靠的是“财商”。
越战期间,好莱坞举行过一次募捐晚会,由于当时反战情绪强烈,募捐晚会以一美元的收获收场,创下好莱坞的一个吉尼斯纪录。
不过,晚会上,一个叫卡塞尔的小伙子却一举成名,他是苏富比拍卖行的拍卖师,那一美元就是他用智慧募集到的。
当时,卡塞尔让大家在晚会上选一位最漂亮的姑娘,然后由他来拍卖这位姑娘的一个亲吻,由此,他募到了难得的一美元。
当好莱坞把这一美元寄往越南前线时,美国各大报纸都进行了报道。
由此,德国的某一猎头公司发现了一位天才。
他们认为,卡塞不是棵摇钱树,谁能运用他的头脑,必将财源滚滚。
于是,猎头公司建议日渐衰萎的奥格斯堡啤酒厂重金聘卡塞尔为顾问。
1972年,卡塞尔移居德国,受聘于奥格斯堡啤酒厂。
他果然不负众望,异想天开地开发了美容啤酒和浴用啤酒,从而使奥格斯堡啤酒厂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销量最大的啤酒厂。
1990年,卡塞尔以德国政府顾问的身份主持拆除柏林墙,这一次,他使柏林墙的每一块砖以收藏品的形式进入了世界上200多万个家庭和公司,创造了城墙砖售价的世界之最。
1998年,卡塞尔返回美国。
下飞机时,拉斯维加斯正上演一出拳击喜剧,泰森咬掉了霍利菲尔德的半块耳朵。
出人预料的是,第二天,欧洲和美国的许多超市出现了“霍氏耳朵”巧克力,其生产厂家正是卡塞尔所属的特尔尼公司。
卡塞尔虽因霍利菲尔德的起诉输掉了盈利额的80%,然而,他天才的商业洞察力却给他赢来年薪3000万美元的身价。
新世纪到来的那一天,卡塞尔应休斯敦大学校长曼海姆的邀请,回母校作创业演讲。
演讲会上,一位学生向他提问:“卡塞尔先生,您能在我单腿站立的时间里,把您创业的精髓告诉我吗?”
那位学生正准备抬起一只脚,卡塞尔就答复完毕:“生意场上,无论买卖大小,出卖的都是智慧。”
其实,卡塞尔所说的智慧就是财商。
许多亿万富翁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就拥有了很高的财商,比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的童年时光就是在一个叫摩拉维亚的小镇上度过的。
每当黑夜降临,约翰常常和父亲点起蜡烛,相对而坐,一边煮着咖啡,一边天南地北地聊着,话题总是少不了怎样做生意赚钱。
约翰·洛克菲勒从小脑子里就装满了父亲传授给他的生意经。
7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约翰在树林中玩耍时,发现了一个火鸡窝。
于是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他想:火鸡是大家都喜欢吃的肉食品,如果把小火鸡养大后卖出去,一定能赚到不少钱。
于是,洛克菲勒此后每天都早早来到树林中,耐心地等到火鸡孵出小火鸡后暂时离开窝巢的间隙,飞快地抱走小火鸡,把它们养在自己的房间里,细心照顾。
到了感恩节,小火鸡已经长大了,他便把它们卖给附近的农庄。
于是,洛克菲勒的存钱罐里,镍币和银币逐渐减少,变成了一张张绿色钞票。
不仅如此,洛克菲勒还想出一个让钱生更多钱的妙计。
他把这些钱放给耕作的佃农们,等他们收获之后就可以连本带利地收回。
一个年仅7岁的孩子竟能想出卖火鸡赚大钱的主意,不能不令人惊叹!
在摩拉维亚安家以后,父亲雇佣长工耕作他家的土地,他自己则改行做了木材生意。
人们喜欢称他父亲为“大比尔”,大比尔工作勤奋,常常受到赞扬,另外,他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诸如为教会和学校募捐等,甚至参加了禁酒运动,一度戒掉了他特别喜爱的杯中之物。
大比尔在做木材生意的同时,不时注意向小约翰传授这方面的经验。
洛克菲勒后来回忆道:“首先,父亲派我翻山越岭去买成捆的薪材以便家里使用,我知道了什么是上好的硬山毛榉和槭木;我父亲告诉我只选坚硬而笔直的木材,不要任何大树或‘朽’木,这对我是个很好的训练。”
年幼的洛克菲勒如同一轮刚刚跃出地平线的旭日,在经商方面初露锋芒。
在和父亲的一次谈话中,大比尔问他:
“你的存钱罐大概存了不少钱吧?”
“我贷了50元给附近的农民。”
儿子满脸的得意。
“是吗?
50元?”
父亲很是惊讶。
因为那个时代,50美元是个不算很小的数目。
“利息是7.5%,到了明年就能拿到3.75元的利息。
另外,我在你的马铃薯地里帮你干活,工资每小时0.37元,明天我把记账本拿给你看。
其实,这样出卖劳动力很不划算。”
洛克菲勒滔滔不绝,很在行地说着,毫不理会父亲惊讶的表情。
父亲望着刚刚12岁就懂得贷款赚钱的儿子,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儿子的精明不在自己之下,将来一定会大有出息的。
香港富豪庄永竞是以“一洲洋参丸”出名的,他的经营独具特色,充分显示了其过人的商业头脑、与众不同的智慧,是财商的一个体现。
庄永竞刚开始经营的是普通药材,虽然包装工艺大幅度改进,但销售不很理想。
有一次,在参茸药铺,他看见药师把人参切片后还要捣烂配药,很是烦琐。
他想,如果把参药变为丸药,则省去很多不便,定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经过对西洋市场的了解,他感到欧洲补药市场竞争很激烈,自己要想打响头炮,就要选择有利的空档位置。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内地改革开放的大气候形成,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滋补药品将会逐步引起消费者普遍的青睐,如果能向内地市场加大推销力度,就会有成功的机会。
当2000盒洋参丸正式冠以“一洲洋参丸”的名称出现在内地市场时,立即引起强烈反响,许多药材公司提出代理销售计划。
然而树大必招风,见有利可图,一些伪制冒牌的洋参丸也打着“一洲”的旗号开始登场。
在仿制“一洲洋参丸”的恶浪打击下,庄永竞想到:一个牌子就是一面大旗,何不借这面旗帜召集更多的产品向市场进军呢?
他先是回到广东揭西老家,与当地药业生产单位合作搞生产基地,扩大洋参丸的分店;随后又利用内地的科技人员优势,将产品向滋补食品类发展,先后开发出洋参精、洋参鸡罐头、高丽参精、冰糖燕窝、生精回春丸、一洲参茸丸、止咳丸等产品。
这些产品是保健佳品,补身之药,借着“一洲”的名牌迅速推向市场,扩大了市场份额。
由以上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财商具有以下两种作用:
1.财商可以为自己带来财富
学习财商,锻炼自己的财商思维,掌握财商的致富方法,就是为了使自己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少碰钉子,尽快成为富翁。
一旦拥有了财商的头脑,想不富都难。
2.财商可以助自己实现理想
现在,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许多人纷纷下海淘金,都想圆富翁梦,却又囿于旧思想、旧传统,找不到致富之门。
财商理念就犹如开启财富之门的金钥匙,用财商为自己创富,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有了钱,相信干别的也会很顺利。
总之,财商可以带来财富,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就是说,你就是金钱的主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支配金钱,这时,幸福感就会布满你全身,这就是财商的魅力。
拥有财商,也就是拥有了一种幸福的人生。
有的人天生就有一副赚钱的脑子,生意上八面玲珑,如鱼得水。
有的人则显得迟钝缓慢、处处受挫,对自己赚钱的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怀疑,也就是他对自己的财商失去了信心。
这些人抱怨自己天生就没有足够的财商是没有道理的。
一个人的财商不是天生就有的,财商的多少,也就是一个人的财商指数,它取决于一个人在成功前吃了多少苦,精明的思考和接受教育的积累程度。
打个比方说,就像把一个球放到水里,压得越深,最后的反弹越大。
在我们周围,大多数人陷入赚钱、失败、再寻找出路的怪圈中不能自拔,最主要的是没有真正学到关于金钱方面的知识。
一般人每天的工作,大多是拼命地劳动挣钱,日复一日。
他们聪明,才华横溢,受过良好的教育以及很有天赋,而对大脑经济潜能的开发几近于零。
有些人的挣钱原则其实极为简单:稳定的工作压倒一切,而善于运用智慧、发挥财商的人则有远见得多,他们认为不断的学习才是一切。
他们懂得“鸡孵蛋、蛋生鸡”的“钱生钱”理论。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决心,摒弃对金钱的恐惧和贪婪之心,让金钱为人工作,而不是像有些人那样成天生活在争取加薪、升迁或退休后的政府养老金的劳动保护之中。
从这个角度而言,高财商的人不讳言金钱,却让金钱牢固地生根发芽直到逐步壮大,这种对挣钱所特有的激情和对金钱运转的眼光决定其成功的道路。
财商不是你赚了多少钱,而是你有多少钱,钱为你工作的努力程度,以及你的钱能维持几代。
——罗伯特·T·清崎
幸福和金钱有关
有一个故事,一个迟暮之年的百万富翁,在冬日的暖阳中散步,碰到一个流浪汉在墙根处晒太阳,他问流浪汉:“你为什么不去工作?”
流浪汉答:“为什么要工作?”
“你可以挣钱呀。”
“挣钱做什么?”
“挣钱可以住大房子,可以享受美味佳肴,可以和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
“然后呢?”
“当你老了,可以衣食无忧,像我一样,每天散散步,晒晒太阳。”
“难道我现在不是在晒太阳吗?”
的确,幸福很多时候与穷富无关,心境的平和也是幸福的重大保证。
但就这一个故事来说,只在一个特定的场景中展开,它恰恰选择了流浪汉最明媚的生活片断,并且赋予它哲理和诗意。
这样一来,流浪的生活不仅不可悲,反而还令人羡慕了。
但如果富翁反过来问他,难道晒太阳就是生活的全部?
太阳落山以后你怎么办呢?
流浪汉又该如何回答?
不要自欺欺人了,除了极少数人可以清心寡欲、不食人间烟火外,更多的人,一般的人,如果落到那一步,实在是种无奈。
中国人崇尚知足常乐,以此作为精神境界。
如果确实能清心寡欲,那也未尝不是件好事,但如果想得到而得不到,只好龟缩在角落里,喃喃自语着“知足常乐”,那就是一种逃避,一种无能和怯懦。
其实,要想获得幸福和生活,金钱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因素。
拥有金钱,也许你并不幸福,但是如果没有金钱,你就是一定不会幸福。
你能指望一个人在没有一枚硬币去买一个面包充饥的情况下,还引吭高歌吗?
显然不可能。
乔治·萧伯纳在他的著作《巴波拉市长》中这样说道:“最大的罪行和最坏的罪行是贫困。”
财富是进入社会的通行证,而穷人则是罪恶的开始,富有是社会安定的基础。
为了人生的幸福,你万万不可贫穷,贫穷是人生的罪恶,生活的富裕不但是一种抱负,更是人生的一种义务。
拥有了财富,你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你的地位才能显示,否则,就不被大家所认可。
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就告诉了人们,金钱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安东尼奥是个破产的商人,他借了商人夏洛克的高利贷,但不幸的是他的商船在海上遭遇了暴风,货物全部沉没海底,按照他们的契约,如果安东尼奥不能按时归还贷款,就要割下他身上的一磅肉作为赔偿。
幸亏他的未婚妻佟西娅巧扮律师,以割肉不能流血为条件才制服了夏洛克。
安东尼奥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没有钱的情况下,居然连如果3个月不能还钱,就割下自己身上一磅肉作为赔偿这样苛刻的条件也要答应,说明人在贫困的时候,其困难和无助之情,就像落水的人一样,即使你给他一把刀子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抓住。
幸亏这份合同有漏洞,他才得以保全了性命,否则,一磅肉割下来,不仅自己的生命不能保全,心爱的未婚妻不知道会如何痛心,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不过是区区3000美元。
这3000美元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宝贵生命和一个家庭的幸福。
可见,金钱的威力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强大。
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金钱在社会上的作用是绝不可以低估的。
如果没有金钱。
就很少有人会器重你,你也将处于一种孤立的边缘地带,处于社会的弱者地位。
犹太人这样说:“富亲戚是近亲戚,穷亲戚是远亲戚。”
犹太人的历史一再地验证了这个事实,他们没有金钱的时候,就处于社会的底层,人们都看不起他们,说他们是“犹太鬼”,他们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凌辱和压迫。
而等到他们有了钱,就可以和贵族平起平坐,让人们对他们钦慕和妒忌不已。
那么,财富即金钱到底都有哪些作用呢?
第一,金钱能给你好心情。
乔·路易曾经说过:“我并不喜欢钱,不过它能使我的心情得到平静。”
这句话很有意思,其间的深意便体现在“平静”二字之上。
富有的人从无家庭日常开支之虑,也不必有欠缺应酬招待亲朋好友的钞票之忧,“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家庭窘状从来不会干扰自己的心情;诸事顺遂,生活之中总是充满着和美甜蜜的气氛。
显然,无钱与有钱,心情肯定是大不一样的。
第二,金钱能够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人的生命价值。
这是现代人普遍关心的问题。
当然,提高生活的质量并不是指过度的高消费或者过挥金如土的生活,而是指适度的有高雅情趣并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生活。
比如参加高雅的休闲娱乐活动:打高尔夫球、保龄球,登山、滑雪等,还可以到世界各地去旅游,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参观名胜古迹,从而陶冶情操、增长见识。
诸如此类的活动,没有钱,自然无法提到日程之上。
第三,金钱能给你带来健康。
生命是最宝贵的,而健康则是生命的保障。
保护生命,就必须保持健康。
而随时进行身体检测,进行科学合理的养护等保持健康的措施,是需要有“闲钱”来支付的。
穷人在感到身体状况尚属良好的情况下便去花费一笔不菲的体检费用,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收入较多的人,要花这笔闲钱,也觉得实在冤枉。
富人就不同了,他愿意并有足够的财力为自己的健康投入一笔保证金。
如果真的有病,有钱人可以进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医生,使用最先进的医疗器械,服用最好的药物,享受最好的医治和护理,从而使身体尽快康复。
财富不能直接等同于健康,但它能够为你带来健康。
第四,金钱能为你带来自信,使你获得别人的尊重。
有一句话叫人穷志短,是说一个人如果比较清贫的话,他的内心就会不知不觉地缺乏底气,缺乏信心,从而丧失远大的志向。
这话一点都不假!为什么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会干成大事呢?
并不是他的能力就是比他人强,而是他的内心比较有底,即使失败了他仍然有退路,所以他只要有50%的把握,就敢去努力、去拼搏。
金钱对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使我们的信心得到提高。
在社交场合,有钱的人什么场合都敢去,有钱人什么人都敢去见,有钱人什么事情都敢去尝试。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可以说明这一切。
比如一个人很富有,他在酒店里将吃剩的食品打包带走,他会很自然,人们还会大加赞美,说他珍惜人们的劳动;如果他不打包,他仍然很自然,人们一样会很随便地说,反正他家有的是钱,哪里差这一点儿。
相反,如果一个人很清贫,他在酒店里吃剩了东西就会很难做。
他如果将吃剩的东西打包,别人会说他穷酸气,那么一点残羹剩饭还要带回去;如果他要装出一副富有的面孔,将吃剩的东西扔在那里,结果他还是不对,认识他的人又会说他浪费,家里过的什么日子谁还不知道,在这里摆阔。
富人穿阔气的衣服,人们会说有钱人就是有身价,一身衣服就几千块;如果富人穿得很随便,人们又会说,你看人家有多少钱都是那么简朴。
穷人穿阔气的衣服人们说是不自量力,穷人穿简朴的衣服人们又会说他总是那副穷打扮。
就是这样,没有钱的人什么都不对,有钱的人什么都对。
这样的结果的确是不公平的,但是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认为的,这就是现实,这种现实导致没有钱的人总是缺乏生活的信心。
第五,金钱能为你带来自由。
我们生活在一个市场经济的时代,社会的物质还不是极大地丰富,所以对很多稀缺的商品我们在做不到人人有份的情况下,就必须用金钱的杠杆去调节。
越稀缺的商品价格就越昂贵,能够享受的人就越少。
也就是说金钱越多的人就享有越多的自由选择权,这是市场经济社会最残酷的现实。
市场经济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金钱的社会,有些时候你要拥有自由的生活你就必须拥有金钱。
很多时候我们的自由都是用金钱买来的,这一点我们必须有一个认识上的革命,对花钱购买自由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第六,金钱能为你带来时间。
我们每一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自己亲力亲为,在我们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花钱购买别人的时间。
比如我们去上课,其实是我们花钱购买了老师的时间。
对我们学习的东西而言,如果我们每一个问题都是自己到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去蚂蚁啃骨头一样地寻找,那么我们用一生的精力也只能明白一点皮毛,我们的时光就会在这种无休无止的学习中终结,那么我们对社会还有什么作用呢?
这样不行。
我们的老师用自己的时间去阅读某一方面的书籍,然后他将这些知识浓缩,在很短的时间里将知识传授给我们,虽然我们花费了金钱,但是我们节省了自己的时间。
其实我们一生里购买和销售的物品很多,但是归根结底无非是购买别人的时间,销售自己的时间。
生活中有很多人常标榜自己贫穷,好像自己很清高,不会为钱而放下自己高贵的人格。
不论有多少赞美贫穷的言论,我们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没有强大的财富后盾,一个人无法过上真正幸福而美满的生活;没有大量的钱财,人就不可能在天赋和精神方面达到他发展的顶峰。
因为精神和天赋方面的发展要求他必须做很多事,如果没有钱,这些事他就没办法完成。
其实我们也知道,在现实商品社会中,一个人要想在心智、灵魂和身体方面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就得要充实的物质资源为基础。
否则,画饼充饥是解决不了任何发展问题的。
我们人类社会是有秩序的商品社会,一切消费都必须靠金钱才能得以实现。
金钱不是万能的,这话是千真万确的;但是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这话也同样是至理名言。
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里,金钱是一切商品的价值尺度,一切商品都可以换成金钱,金钱也可以换成一切商品。
所以,离开金钱人就寸步难行。
曾有过一些报道,说在街上问路要花钱;在街上忽然内急,上厕所也要花钱;在风景名胜前照张相要花钱;在路边搭一个顺风车还是要花钱;在路边停一会儿车也是要花钱。